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795  
标签:教学论文 高一教学论文
共性与个性的融合——月是故乡明专题课堂教学内容确定的思路(苏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论文)
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     毛香菊 13957029337

【内容提要】

新课改继“课程资源的整合”之后,将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提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这是很及时的明智之举。本论文从教材的共性和教师、学生的个性对确定课堂教学内容选择影响方面做了一定的分析,由此决定专题的课堂教学篇目以及每篇课文的课堂教学内容。从中我们得到的启发是:教材是提供教和学的共同载体,也是进行教和学以及科学评价教和学成效的依据之一,课堂教学则需要每个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自己的潜能,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考虑到教材、教师、学生三个方面的因素。唯有如此,教学才能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关键词】 课堂教学内容  确定  共性 个性  融合

新课程二期改革“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这一主题的提出为正在新课改行进路途中遇到问题而刚刚有点迷惑的我们指明了继续前行的方向。课堂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体现,也是确定教学方式的根本,把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来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确定课堂教学内容的原则和方法很多,具体到不同的文本、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师则会有不同的操作方法。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从教材本身的角度考虑,必须挖掘出教材内所包含的新课程教学目标所要达到的共同性的一些东西。二是从教师和学生的不同个性角度考虑,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同时要将教学者和学习者个性的东西融合进入,形成有特色的课堂教学内容。根据以上两条原则,我们备课组对“月事故乡明”进行专题共同备课。我们先安排老师们自己初步备课,然后交流意见,通过讨论确定本专题每一课共同的教学内容,最后老师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每篇课文的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

“月是故乡明”专题由以思乡为主题的五篇文章组合而成,分别是《想北平》《我心归去》《乡土情结》《前方》和《今生今世的证据》。

首先是确定要进行课堂教学的篇目。

新教材以人文主题编排专题,每个专题的文章在写作手法上并没有刻意的安排。五篇文章是否全部要通过课堂进行教学,也并没有硬性的规定。在对五篇文章作了个人初次备课后,大家做了交流。对五篇文章课堂教学内容共同性的意见有:《想北平》深刻体会作者对故乡北平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赏析“比较法”在文中的运用;《我心归去》体会作者对故乡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乡土情结》要了解乡土情结的由来、演变以及新时代赋予乡土情结的新内涵,还要体会文中使用大量诗文所带来的表达效果;《前方》需要了解“摄影散文”这一新兴的文体,同时还需要理解文中关于人生的类似于“人生是一场苦旅”类的哲理性句子的含义;《今生今世的证据》重点在于解读“今生今世的证据”的内容及其意义。

所交流的共同性内容显示:有些篇目的教学目标和重点是重复的,可以作删减。比如:《我心归去》虽然还写了许多故乡的贫瘠、落后甚至脏乱,但主要也是写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情,而且写法上也用了比较法,和这《想北平》是重叠的;《我心归去》中所包含的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在《乡土情结》和《今生今世的证据》里也都有包含;《乡土情结》中的与生俱来的思乡情结在《前方》和《今生今世的证据》里也有极其鲜明的体现,所以,《我心归去》与《乡土情结》两篇可以不通过课堂教学,而让学生自学。

这样,本专题教学的重点篇目就是《想北平》《前方》《今生今世的证据》。

下面,着重确定《想北平》《前方》《今生今世的证据》这几篇文章课堂教学内容。我们的原则是教材的共性和师生的个性相结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整体素质。我们还是从两个方面考虑:

一、从教材本身的角度确定课堂教学内容。

“教材本是依据《课程标准》而编制的,从某种意义来说,它是《课程标准》内容的具体化,或者说是达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的重要学习内容”。教材提供了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所用的公共材料,它应该包含新课程教学目标所要达到的共性的东西,如包括这一阶段学生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必须培养的学生的语文素养等等东西。另外,在一个大的范围内使用共同的教材,也便于考试评价。教材的共同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从文体的语言表现形式的特点着手。

文体不同,教学的重点自然有别。本专题虽然都是散文,但却各具特色。《想北平》是一篇感情真挚的抒情性散文,语言平易通俗,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穿插运用,还用了对比、反衬等手法。而《前方》是一篇摄影散文。摄影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它由摄影作品和散文构成,兼具摄影的视觉性和散文运用语言表达的自由性两种审美特点,既有对摄影作品解读、鉴赏,又有联想和想象,同时穿插描写、议论、抒情。文章从现象写到对本质的揭示,议论性强,含义丰富。《今生今世的证据》是一篇独特的农村哲理散文,手法上叙述、议论的结合,有许多富有寓意的意象和富有深意的警句。三篇文章的这些重要内容,是它们文体特征不同的表现,这些,都是教学时不可遗漏的重点。

2、从文本语言学习的价值及文本语言思维能力培养的角度着手。

几篇散文的语言各具特色,可以尝试通过对它们的赏析达到提高学生语言感受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的目的。《想北平》主要以赏析比较的手法的运用为重点,通过比较,作者将自己对北平深挚的爱得以淋漓尽致的表达。《前方》《今生今世的证据》两文可以尝试用比较法进行赏析。它们的相同点是,都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法相结合的写法,而且,它们都有许多极富哲理性的句子,这些使两篇文章极其深刻的内涵获得了巧妙的蕴含。本专题几篇课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相似之处,却又各不相同。比如在内容上第一板块中的文章谈的主要是人与故乡的关系,包括故土、家、亲情以及爱国之情等,第二板块进行了拓展,家园不仅指故乡,还指向精神的家园,心灵的皈依和栖息地。在写法上也不尽相同,比如《想北平》极力写故乡的美,家乡的好。而《我心归去》却写了许多故乡的贫瘠、落后甚至脏乱,《前方》却从离家落笔,展开联想,层层深入,对人生进行探讨。这些都是从语言学习的价值角度考虑的,也都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


展开全文阅读
3、从学生的语言素养、文化眼光的培养角度着手。

以所运用的教材的文本为依托,挖掘其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一般少补了对语言进行赏析。语言是语文课堂的灵魂,一堂语文课,如果没有什么语言值得人回味,那这堂课是失败的。对语言的赏析不是只停留文采之美,还要品味它的思想之美、情感之美。所以,筛选文本中精彩的富有哲理性的句子,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赏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对其文化底蕴的积淀必将起到作用。几篇课文值得品味的哲理性句子很多,例如《前方》有很典型的三句:①“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②“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③“人的悲剧性实质”就是:人在流浪中念家;人无法还家;即使回了家也在无家的感觉之中。高一的学生对这三句话的理解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懵懂状态,要指导学生结合文本、结合生活的体验解读,让学生明白人生之旅是不停息之旅,是需要精神家园寄托的,否则就会成为精神的流浪儿。实践证明:经过细致的品味解读,学生就能对专题散文中的大部分哲理性的句子都能有较深刻的理解,文化素养获得明显的提高。

二、从教学中教师及学生的个体差异的角度。

共性和个性在课堂教学中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孪生体,在确定课堂教学共同性内容的同时必须融合进一些个性的东西,形成有特色的课堂教学内容。这个特色包括学生的特别需求和教师的教学特色两个方面的内容。教师的特色包括教师对文本的个性解读、教师个体的语文素养特色等;学生的特色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实际情况等等。

1、从切合学生的需要并足以达成语文课程目标着手。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是语文教学的又一个重要目标。《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对鉴赏散文作品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拓宽文学欣赏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内心感情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前方》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欣赏其语言方面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层次的要求。我校是一个建校百年的省级重点中学,在对语文素养的培养方面一直来有较高的要求,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前方》课堂教学内容不能缺少对学生进行两种陶冶:一是文字上的美的熏陶,二是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感染和文化品味的提升。《前方》新奇的立意、丰富的想象,优美、凝练、含蓄的行文,还有作者丰富深刻的对人类心灵漂泊和流浪感的关怀与悲悯,都给人留下极大的审美空间,课堂教学必须关注些内容。《今生今世的证据》告诉我们:家乡、故土、往事是人们成长发展的生活轨迹,面对新的世界和发展,不能忘怀故土家乡,不能割断过去。其中“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就是对这种感悟的表达。高一的学生有很多是第一次离开故乡来校求学,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来理解文本作者的思想情感,对学生自身的人文情怀的培养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

2、从教师个人所拥有的各具特色的教学资源着手。

教师个人特别拥有的生活及教学经验积累可以对课堂内容的确定起到一定的补充性作用。比如组内小郑老师的朗读非常好,曾多次获省市级朗读比赛一、二等奖,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在指导学生朗读方面多一点安排,结果很可能是:小郑老师班里的学生朗读能力要比其他班的学生的朗读能力强。本人平时比较喜欢阅读散文,经常读一些名家的散文,对自己喜爱的部分作家能如数家珍,在散文写作方面也有爱好,曾发表过几十篇散文。所以,《想北平》《前方》《今生今世的证据》相关的作家的事迹也被定为课堂教学的内容的一个小块,同时,在学生对文本产生共鸣并对自己的生活有所感悟的时候,我努力激发学生把感想写出来,顺其自然地进行一次抒写真情实感的写作训练。这是其他老师不一定有的教学内容。

3、从所在地域的文化背景着手,适当添加适合课堂教学的文化资源

衢州是南孔圣地,儒学氛围极为浓厚,可以用来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儒家文化的东西很多。比如市里或校内开展的儒学话剧的编写和表演,儒学诵经班活动,《论语》课题辩论赛等等。将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结合进入课堂教学,无疑会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张力和活力。比如,在《前方》这一课堂教学当中,可以将站立在校园广场正中孔子凝视前方的铜像拍摄下来,以《凝视》或《前方》为标题,也让学生写一篇摄影散文,以达到训练学生写作想象力,同时让学生更多一点地获得儒学这种优秀文化的浸染,培养学生尚礼、仁爱的精神品格,从而促进学生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的形成。

课堂教学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内容是最佳的,不仅仅要看文本所能提供的实践公共性的教学目标所需要的载体,还要看你确定的内容能否让教师在创设有效学习活动的环境与氛围上做得最有效,所以,只有将教材的共性和师生的个性巧妙地融合到课堂教学当中,只有当教学内容在课堂中能成为学生思维激活、神采飞扬、精神充电的源头,而不是统一罐装的车间、机械操练的作坊时,课堂教学才谈得上有意义、有效益。愿我们的课堂因为我们的内容确定的准确而生动、精彩。

【参考文献】:

 

毛蓉

标签:教学论文 高一教学论文 共性与个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诗经•氓》(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
下一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高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