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922
标签:
教学论文
展开联想,调动库存
刘芳扬
高考作文指导与训练系列之二
高考作文的临场构思,把握题旨、确立中心之后,第二步应是:展开联想,调动库存。
展开联想的要点是:联系相关事物,理清说理层次。从题目中提炼出主旨后,首先必须弄清道理,使主题得以展开,而展开的基本途径莫过于"联想",即联系与主题相关的事理来加深或拓宽对主题的认识。因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要想认清任何一个事理,只有在与其它事物的联系中才能看得更为清楚。一般考生最大的弱点就在于不能展开主题,习惯于孤立地、直觉地看问题,迫不及待地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形成"观点加材料"的简单化模式,不得已只好将主旨句来回重复,造成说理贫乏、车轱辘话多的通病。故此,我们在这里突出地提出牢固树立"在相互联系中看问题"这一基本思想,作为"理清说理层次"的中心环节。
联想的方向有两个:一是纵向,即将主题向纵深开掘,探索说理的内核;一是横向,即拓宽主题,与相邻的、周边的观点或事物联系起来考察。
例一
题目:书山有路勤为径
要示: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本题构思的关键在于,怎样将"勤奋"这一主旨展开。围绕"勤奋"的联想是丰富的。下面,列举两种不同的思维形式。
(一)
1.勤奋的动力 来自对社会的责任感 来自人生的远大理想 来自充实生活的愿望
2.勤奋的内容 心到、手到、口到(勤快) 刻苦、自励(奋斗)
3.勤奋的作用 勤奋出效益 实践出真知
(二)
1.勤奋与刻苦实践(是什么)
2.勤奋与目标追求(为什么)
3.勤奋与持之有恒(怎样做到)
(一)和(二)的内容是交叉的,但思路不同。(一)是横向联系,(二)是纵向联系。谈勤奋,如果离开了追求、理想,离开了刻苦、坚持,是很难把道理说透的,这就是联想,在相互联系中认识问题。当然,这不等于作文的提纲,但对进一步构思成文作好了认识的准备。
例二
题目:坚韧--我追求的品格
要求:举出实例,写一篇关于你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
坚韧,作为一种品格,和"勤奋"主旨的联想是一致的,但又有不同。本题有一个副题,限定在作者追求的角度,明确要求写自己的心理承受力,这就不是在一般意义上谈坚韧,而必须打上"自己追求"的烙印。潜在的认识层次可以是:
1.为什么追求 崇高、美好的品格 实现目标不可或缺的品格
2.怎样追求 靠理性的认识 靠意志的驱动 靠实践的磨练(基本途径)
3.追求的轨迹 生活的逆境与困惑 学习的困难与挫折 心境的委曲与郁悒
经过这样的梳理,认识就很清楚。坚韧品格的形成,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这是因为,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产生质变。明乎此,考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任何曲折,都可以放到坚韧品格的追求中来考察,不必一定借助某些重大事件,那样反而会偏离主旨。一些论者责怪考题偏颇,鞭子打得也末必妥当。不少考生没有写出学生生活和思想的特点。问题还是出在审题不细、联想不力,未能理清认识层次上。
例三
恢复高考以来,历年的作文题大都蕴含着一个哲学的命题。如果我们在展开论题时,能作某些哲理的思考,就不难找到说理的内核,把主旨引向深入。
现择其要者,列举如下:
题目 主旨 哲理
读《画蛋》有感 基础与成就 量变与质变
毁树容易种树难 育才与毁才 量变与质变
挖水漫画评论 坚持与成功 量变与质变
对中学生作文看法 指导与写作 内因与外因
树木·森林·气候 成才与环境 内因与外因,个人与集体
选择志愿的信 学习与立志 内因与外因
小姑娘与玫瑰园 花与刺 片面与全面,现象与本质
"春雨潇潇"即景 个人修养与社会公德 片面与全面,现象与本质
"鸟的评说"议 缺点与优点 片面与全面,现象与本质
将抽象出来的哲学原理,再回到题旨中去加以阐释,就横说竖说都是理。这些基本的哲学观点,对于一般考生来说并不陌生,政治课上已有接触,关键在于临场有无跨学科联想的意识,有无开拓性思维的素养和勇气。
联想之后,就要:调动库存,发掘题材内容。
认识清楚了,紧接着就是考虑如何用材料来说明,这只能靠调动头脑中早已储存的知识和生活。这里要特别强调"调动"二字。一个高中毕业生,应该说生活并不贫乏,已经掌握的知识也相当丰富,从课外读物中获取的不算,仅课内文科教材涉及的历史人物就有七八十个之多,理科知识也有很多可转化为写作素材。问题在于,这些知识在不少学生的头脑中就像一个中药铺中的众多品种的药材,被杂乱无章地堆在一角,处于僵死状态,临时派不上用场。这就需要平时学会储存,做到分门别类归入"信息仓库";暂时强化使用意识,让它们处于极其活跃的状态,做到像药店里的"药屉",用时拉开,随时可取。
展开全文阅读
储存和选取材料,一般有三个方面,即理性材料、具体事例、名言警句。理性材料指与学生有关的一些重大理论性问题,要理清认识要点,积累一些资料,往后的系列将有所说明,此处从略。具体事例和名言警句要靠平时留心收集和整理。一些经典人物的事迹要较完整的掌握,有血有肉,有言有行,属"半成品"才行,用时再根据不同的主题从不同的角度使用。平时记住一些有分量的、用途广泛的、简短的格言,写文章时随手拈来,会增强表达的分量。
练习
(一)继续完成上文[系列之一]练习中的要求:
1.重新审视已写的文章,列出认识要点;再根据本文精神对照检查、思考,写出新的联想要点。
2.其它文章列出联想要点。
(二)标题:
A.行成于思毁于随
B.学如逆水行舟
C.开源与导流
D.兴趣--成才的起点
E.妈妈,请放开手
要求:
1.提炼每题的中心,并列出其联想的要点。
2.选择一题,严格限制在50分钟内写出一篇文章。
(三)材料: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你了解生存与生活的关系吗?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
要求:
1.根据材料,列出你所要写的文章的标题和中心。
2.根据你的论题,列出你的联想思路及其提纲。
(四)材料: 近几个世纪以来,全世界灭绝的野生动植物种类数以千计,其中自16世纪以来灭绝的鸟类约150种,兽类约95种,两栖爬行类约80种。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统计的数字表明:现在5%~20%的脊椎动物和树木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而且物种灭绝的速度正以百倍的速度增长。
要求:以"从濒临灭绝的物种想到的"为题,写一篇文章,具体列出联想的要点。
提示
(一)略。
(二)
A.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命题。先要明确题旨,其核心应是"行成于思",即品德的养成在于独立思考,从这里再展开纵横的联想:为什么要"思","思"的本质是什么,怎样"思",一系列的问题可以联系社会环境、各种思潮,认清方向、辨明是非来思考;可以联系客观和主观、外因和内因、现象和本质等观点来分析;然后揭示其反面的后果。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横向联系,找到在哪些焦点问题上出现两极,解决的方法和途径。要列出纲来,认识才算明确。
B."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逆水行舟"是个比喻,可比的内容很多,应与下句"不进则退"联系起来思考。本题的特点是,主旨在题外,"不进则退"正是其真义之所在。正如荀子在《劝学篇》中所云"学不可以已",其寓意究竟是什么呢?联想是相当丰富的。艰苦性、拼搏性、坚持性、持久性,都是题中应有之义;停止意味着后退,要不断更新,是不是更切中题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又可以引出一个新的思考和联想的境界。
C.开源和导流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相互制约和依存,是对立的统一。本题从本义上分解和认识是必要的,还可以以此解释社会现象,如生活与写作、阅读与吸收、营养与锻炼、生产和节约等,都能引发出更多的联想。
D.本题讲的是"兴趣与成才",但不要忘记是从"起点"上去认识。兴趣对促进成才的作用如转化为动力、实践的投入、创造效率等都是联想的内容,但更本质的涵义是,离开兴趣就无从起步,应从这一基点上去展开,上述联想就都切中肯綮了。
E.本题一看便知是从家庭教育上提出问题。"放开手",集中反映了对子女的教育限制太严,必须松绑。在阐明主旨时,要有丰富的联想:可以从学习、生活、兴趣、交往等多方面去说明;可以从社会背景、时代要求上去思考;还可以从自主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去认识。
(三)本则材料讲的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理想"。这给我们提供了两种认识角度,即,理想对人的生活的重要意义,人的生活中应如何正确对待物质和理想。无论从哪方面确立中心,都必须将人和动物的关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联系起来考察,展开联想,理清其认识层次,才能切中题旨。
(四)这是一个热门话题,必须有足够的认识准备。国际上为保护濒危的物种和生态环境签订了一系列公约和协议,全世界人民都在为此作出不懈地努力。对于考生来说,首先是记住一些从我国到世界自然界的物种和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灭绝和破坏的典型事例及数据,然后在广阔的背景下联想和深入思考下列问题是必要的:谁是最凶恶的动物,为什么地球不能只有人类,人类应承担什么责任,什么才是拯救人类和世界的最好方法,我们能为此做点什么。
摘自: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标签:
教学论文
展开联想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2000年度中国最佳中篇小说出笼
下一篇:
语文教育中教法、学法一体化的实践研究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