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2537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二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高二导学案设计
《旅夜书怀》(苏教版高二选修学案设计)
一.写作背景。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杜甫的思想: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两年前,当安史之乱初平时,他曾有返回长安或洛阳的打算,但因地方军阀乘机作乱及其他原因未能如愿。这回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时才是个尽头。这首诗就集中的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二.思考问题。
1.写出题目的含义。
旅途中的夜晚书写自己的情怀
2.读首联和颔联,思考:这两联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景物:细草 、微风、岸、危樯、舟 ,星 、平野、月、 江流。
画面: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
定,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
漫的长夜;星空低垂愈显原野辽阔无边,
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
情感:首联之景衬托了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
颔联之景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凉心情。这是采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3.颈联写了”名著””官休”二事,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活。从字面上来理解,“名著”和“官休”的原因是什么呢? 诗人名满天下,到底是因为什么? 如何理解颈联的含义?
(1)“名声”不是因为”文章”而”著”的,不做”官”是因为”老病”而休的。
(2)韩愈写诗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决非过誉之词。
(3)这很明显的是激愤之下的反话,既然“名声”是因“文章”而著的,那么,“官休”也就不是因为“老病”了。
(联系杜甫一生的经历可知: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他的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提示出政治上的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4.尾联“沙鸥”这一意象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作者以天地间一只孤独的沙鸥喻己。
有一种自伤漂泊之感,更显孤独和凄凉之情。
张力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二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高二导学案设计
旅夜书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月下独酌》《送友人》学案
下一篇:
《将进酒》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学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