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840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马说(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学设计)
 第四课  马  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学习托物言志的构思方法;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完成教学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 积累文言知识;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难点:《马说》的论点是怎样的?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教学设想

    1、以诵读为线索组织课堂教学,以读促学。

2、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能准确的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能用现代汉语讲述课文内容,识记文言字词。

课前学习:1、收集古代名马的故事

2、借助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熟读课文。

3、收集、整理作者生平及成就。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情导入

1、导入:“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是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想境界。但在很多时候,特别是古代封建社会,埋没人材现象非常严重,很多人才常哀叹怀才不遇、生不逢时。人材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呢? 今天我就来一起学习这篇《马说》。相信同学们会从中会找到答案。

2、“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写法灵活自由。可叙述,可描写,可说明,也可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

补充与创新

道理。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3、师生交流:

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 (现在河南南阳县)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韩氏先人原是昌黎 (今属河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他的作品集叫做《昌黎先生集》他多次被贬官降职,很受压抑。他的散文创作实践也体现了这种精神。他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

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许多中下层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韩愈本人遭遇也是这样,因此他对埋没人才不但不满,而且加以揭露和抨击。本文便是他这类作品中的名篇之一。 

二、诵读感悟

1、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注意划分节奏,注意语气语调。

2、诵读指导:

第一步:读准字音:先正音释词,再自由朗读,参阅课后注释或查阅工具书。

第二步:读懂句意:学生通读课文,试着用原文回答问题:

(1)“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

(2)千里马的命运:

(3)千里马的遭遇:

(4)食马者的言行:

(5)文章的中心句:

第三步:读出语气:找出相关语句,学生齐读

千里马的命运——痛惜之情

千里马的遭遇——愤慨诘问

食马者的言行——--讽刺嘲笑 

三、重点研读

1、学生试着翻译课文,注意一些重要的词语(结合课后练习二):然后、故、虽、辱、于、骈、或、食、是、见、等、安、策、之、材、而、其

2、重点词语辨析(结合练习三):

四、学生齐读课文,并试着背诵。

五、作业:1、识记文中字的读音和释义

2、课后练习二、三

 

第二课时 

学习目的:1、理清课文结构,了解“说”的特点。

        2、说出文章所阐述的深刻道理;客观正确把握本文提出的怀才不遇的观念。

课前学习:反复朗读课文。记识实词的词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巩固

检查、复习课文字词的读音和释义。

二、分析课文,探究主旨

问题设计:1、文章开头“伯乐”与“千里马”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要求根据课文内容阐述理由。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结构,讲解“说”的 特点。

2、用文中的话讲一讲,千里马有怎样的不幸遭遇?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谁将为它负责?

补充与创新

理解“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邪”、“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邪”两个句子的区别。

3、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伯乐指的是什么?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

揭示主题:本文围绕着有马还是没有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世无伯乐致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才,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

三、写法探究

本文以物作为比喻,通篇说马,通篇喻人,试体会这种写法的特点。

托物言志,先从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落笔,鲜明地提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接着以名马的不幸遭遇说明有千里马没有伯乐还是等于没有千里马。再以喂马的不得法进一步论证了论点,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最后用排比句有力地概述了不知马者的表现,归结到实质是不识马这个要害上来。不识马才会妄说无马,识马就有马。文章反复论述,层层深入,短小精悍,波澜曲折,耐人寻味。 

四、拓展延伸

1、问题设计:古代的人才是要等待“伯乐”的出现,被人发掘了才真正成为人才,那么我们现代社会又应该具有怎样的人才观念呢?是不是仍象古代那样,等待别人去发现,又或是怎样呢?

2、组织评价,注意引导学生运用辨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你还知道哪些怀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写了些什么作品?他们作品大多写些什么内容?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哪一位古代文人?

五、小结

通过本文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理解了托物寓意的写法,为进一步学习文言文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桃李蹊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马说(苏教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石榴(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学设计)
下一篇:紫藤萝瀑布(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