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阅读:619
标签:
备课资料
《白鹿原》备课参考2(人教版必修备课资料)
三、艺术成就
《白鹿原》是一部现实主义巨著。但它的现实主义又不同于以前的革命现实主义。革命现实主义,强调政治观念,要求比生活更为集中、更为突出地反映所谓“生活本质”,在人物塑造上有类型化和两极化倾向。这样往往偏离生活的常态,从而陷入政治图解式的叙述。而《白鹿原》力图展示生活原生态,揭示出纷繁社会中的文化属性与文化规律,它通过设置大量看似偶然的事件,把具体的人物命运和宏大的历史进程连结起来,从而使历史呈现出某种浑沌的状态,具有了生命的灵气。
毋庸置疑,在具体的创作中,陈忠实大量借鉴了潜意识、非理性、魔幻、死亡意识、性本能等现代主义手法,从而使情节愈显曲折,突出了人物命运的不可臆测。尤其是魔幻手法,在中国传统农村的直观思维中也可以找到根源,农村中那种融主观和客观、生与死于一体的原始宗教的二元论世界观,恰恰是魔幻思想的温床。陈忠实正是通过这种魔幻描写,模糊了生者与死者、冥界与人间的界壁,在人与鬼的冲突中来展示人性深处的东西,揭示人性的悲剧、人生的苦难。同时,这种手法还给所叙述的历史带来一种不可预知的神秘性,给读者以心灵上的震撼:仿佛冥冥中有一只巨大的手掌握着人物的命运和历史的发展。
但是,《白鹿原》的现实主义又不同于曾流行一时的“新写实主义”。“新写实主义”强调“零度写作”,“纯粹客观地对生活本态进行还原”,展现现实的“原生态”,将“原色原汁原味”和盘托出,达到了“毛茸茸”的程度(见王干《近期小说的后现实主义倾向》)。《白鹿原》虽然没去图解历史,注重原生态的生活和细节真实,但它并不是纯粹客观地还原生活,而是力图通过各种势力在原上的冲突和发展,揭示出传统文化的命运走向。陈忠实也并没有坚持“零度情感”,而是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做了深刻的思考。
关于节选部分
一、节选部分前后的主要情节
本文节选自小说《白鹿原》的第五章。
小说的前五章写了白鹿原社会生活的常态。主要情节有白嘉轩娶妻生子,换地迁坟,后来又把十多亩天字号水地都种了罂粟,白家也因此彻底变了模样,老屋得到了翻新,只有“耕读传家”的玉石匾额仍挂在门楼上。罂粟迅速泛滥成灾,滋水县令几次查禁效果都不大。朱先生来到白嘉轩家,把“耕读传家”的匾额蒙了起来,并亲自吆着牛扶着犁把白家的罂粟苗子给犁了,白嘉轩在姐夫的带动下,便把种植的罂粟给毁了。此事影响巨大,全原的罂粟十多天内被铲除干净。没想到滋水县令却没有再聘用朱先生,遍地的罂粟又重新生长了起来。
李寡妇地卖两家,引起了白嘉轩与鹿子霖的争斗。二人为了挣个面子,决定见官进行解决。鹿泰桓怕鹿家输给白家,从此不好抬头,便默许了儿子的做法。后来还是朱先生出面,一纸劝解信,了结了官司,白鹿二人在冷先生的调停下,不仅没要李寡妇的地,而且还周济了她一些粮食和银元。这事传开,影响很大,滋水县令批为“仁义白鹿村”,亲自送到了村上。
本文节选的文字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修葺祖祠,兴建学堂,教育后人,为的是把“仁义白鹿村”的精神永久流传。
第六章,改朝换代开始了,白鹿原传统的宗法社会也面临着种种考验。原来比较单一的群体也逐渐分化出三种势力:国民党、共产党与土匪。年轻人也渐渐成长起来,走上各自的人生道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随着时代的发展,白鹿原这块古老的土地也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二、节选部分赏析
由罂粟引种成功骤然而起的财源兴旺和两个儿子相继出生带来的人丁兴旺,彻底扫除了白家母子心头的阴影和晦气。白嘉轩也终于挺直了腰杆,开始行使起一族之长的“权威”来。
在传统农村,有了子嗣便有了底气。“白嘉轩太喜欢这两个儿子了。他往往在孩子不留意的时候专注地瞅着那器官鼓出的脸,却说不出亲热的话也做不出疼爱亲昵的表示”。没有背过,也没有抱过,更不会架到脖子上,对儿子的偏食,也是“当断则断”,连母亲和妻子都觉得他“心真硬”!
他的心硬来自他那骨子里的传统道德精神,而最能表现他这种道德精神的,便是翻修祠堂、兴建学堂。本文所写的也主要是这件事;文中穿插叙述的,是白鹿村的来历和鹿家老太爷一直未了的遗愿,为修祠堂、建学堂作铺垫。
朱先生的一段话点明了本文的题旨:“你们翻修祠堂是善事,可那仅仅是个小小的善事;你们兴办学堂才是大善事,无量功德的大善事。祖宗该敬该祭,不敬不祭是为不孝;敬了祭了也仅只尽了一份孝心,兴办学堂才是万代子孙的大事;往后的世事靠活人不靠死人呀!靠那些还在吃奶的学步的穿烂裆裤的娃儿,得教他们识字念书晓以礼义,不定那里头有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材呢。你们为白鹿原的子孙办了这大的善事,我替那些有机会念书的子弟向你们一拜。”修祠堂是“继往”,建学堂却是“开来”;“开来”更重于“继往”。文末徐先生的一句话说明了白鹿村学堂的教育重点:仁义。
修祠堂、建学堂一事,使白鹿村出现了一派空前同心协力的和谐景象。族长白嘉轩也因此更加得到村民的爱戴。
但是,这中间也有些许不和谐的音符出现:鹿子霖修学堂的心思恐怕更多是为了子孙“中秀才”“中举人”甚至“中进士”;白嘉轩与鹿泰桓、鹿子霖的议事也暗含着机关;最后鹿子霖也得授红绸,白、鹿二人似乎还是个平手……
“思考”导引
一在办学堂前后,课文设置了许多情节,如事情的起因、着手;对祠堂来历与村庄历史的交代;翻修祠堂开工,族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整个村庄洋溢着欢悦喜庆的气氛;工程竣工时请来了戏班子,唱了三天三夜;白嘉轩、鹿子霖两人一起去白鹿书院请先生,朱先生却对他俩感激不尽;简朴而隆重的开馆典礼……可以说,作者是把此作为小说中的一件大事来写的,对这样一件公德无量的事情,作者是由衷地赞赏的。
二这是一道延伸拓展题,意在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并通过比较的方法,把握小说不同人物形象各自的特点。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下仅供参考:
《家》的主题是抨击封建家族制度与专制思想的罪恶,是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向旧的封建统治发出的“控诉”,而控诉的对象在很大程度上是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老一辈封建家长。所以,在巴金的笔下,高老太爷是专横的、虚伪的、腐朽的,是书中反面人物的代表。而《白鹿原》立足于“民族的秘史”,对民族历史与文化传统抱有深深的怀恋,虽然其中不乏批判,但对其中优秀的成分是赞赏和留恋的。其代表人物白嘉轩,就是他精心塑造的小说第一主人公,是几千年中国宗法文化所造就的一个人格典型。就个人品质而言,他完美到几乎无可挑剔的程度。他的缺点,更多地是体现了文化本身的缺陷。比之高老太爷,他的形象更加丰满、生动。
展开全文阅读
“扩展”导引
此“扩展”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研读、欣赏中国现当代家族小说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听”“访”“叙”的方式,亲身体会家族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外在形式和内在凝聚力。活动的重心在学生自己的访谈和写作上。
活动宜让学生自行进行,以下步骤仅供参考。
一、画一棵家族的大树。搜集有关自己家族的族谱,列出最主要的几代人物和支系,以“大树”的形式画下来。
二、记述一件家族的大事。在“听”与“访”的基础上,梳理有关家族的大事,选出其中最有意义的事件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三、描写一个家族中的人物。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搜集对家族作出过卓越贡献或者具有独特个性的人物,将他们的事迹记下来,讲给同学们听听。
教学建议
一、本文所写的是白嘉轩、鹿子霖二人第一次在白鹿村的道德舞台、政治舞台上的演出,并且共同赢得了观众(村民)的认可,为他们今后的进一步活动埋下了伏笔。指导学生阅读全文,仔细辨别白、鹿二人性格上的差异。
二、白嘉轩是有着丰富感情、性格复杂的族长典型,指导学生总结白嘉轩的性格特征,并评价一下。
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朱先生、白嘉轩“耕读传家”“仁义”和“礼义教子孙”的思想。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我们如何理解传统道德?
四、同是书写家族记忆,《白鹿原》似乎与《家》的思想倾向上有所不同。引导学生思考二者在这一问题上的差异。
五、私塾在我国传统教育体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今却绝迹了,作者为我们再现了这段古老的记忆。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字,看作者是如何渲染热闹气氛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追忆
标签:
备课资料
白鹿原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白鹿原》备课参考1(人教版必修备课资料)
下一篇:
巴金《家》备课参考1(人教版必修备课资料)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