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阅读:1261
标签:
备课资料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备课参考
教学提示
《从文自传》篇幅较长,课文只选收了其中大约三分之一的内容。传记主要是由传主的回忆片断组成,虽有些跳脱,阅读也不会有多少困难。况且这篇传记非常好读,能激活对作家传奇人生以及乡土风物特异性的好奇心。布置学生阅读时应当提醒注意两个重点:
第一,同学们可能首先被沈从文的阅历“故事”所吸引:这位穿着草鞋从边地走来,没有上过多少学、却最终成为教授和大作家的“乡下人”,人物本身就极富传奇色彩。让学生了解沈从文从小如何“读社会这本大书”,感受他青春期的悲欢得失,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创作。这是一种收获。但更加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把沈从文的传记看作是一本关于人在逆境中成长的“教科书”。这部传记可能给予同学们最重要的启迪是:困难和艰辛可以转化为人生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锻造人坚韧的性格,激励人追求生活的意义。也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他们的学习生活现实,讨论一下“青春成长”“挫折教育”和“读社会这本大书”等话题。
第二,《从文自传》展示了一幅幅神秘有趣的风俗画,有的还很原始残酷,与我们当今的生活有非常大的距离,同学们读来有很强的“陌生感”。可以抓住这个感觉,提示学生注意其背后可能蕴藏着的悲剧,阅读时不停留于猎奇,最好能发掘“奇”中的人文思索,“奇”中的批判意识。比如,沈从文对于城市文明过于物质化显然持批评与焦虑态度,他力图从民间质朴原始的“生命方式”中提取人类文明的“活力”。这种看法也浸透了他的自传。但是这个问题也比较难一些,不妨点到即止,做引发式的提示。后面提供的关于沈从文创作及其对人类文化命运的思索(《从文自传》附记和温儒敏等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中有关沈从文及其湘西世界的评论节选),可以作为理解这篇传记情调和含义的一种参考。
另外,这篇传记由于传主生活经历的太多苦难,加上作者在回忆中不时融入淳厚的情感,引发对人生的慨叹,读来有某种沉重与辛酸。应当指出这种现象,引导学生感受这份沉重,启发学生:对于强者来说,生活中的风霜雨雪也和阳光雨露一样,都从不同侧面或者以不同的方式滋润着我们的生命,现实中的曲折、坎坷、苦难可能拓展人的精神空间,让人能更加以阔大的心胸与坚强的意志,去感受生命,理解生活的意义。
这里还选收了毕树棠写于三十年代的对《从文自传》的评论,可以看到当时一般论者对这部作品的反映。其中谈到作家生活与创作的关系,以及这部自传的叙事艺术特色,可供参考。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传记的文学性问题。仔细欣赏这篇自传的散文笔法,考察其叙述与描写并重、渲染故事性、取材的用心与文字的质朴等特点。当然,如果能让学生读完《从文自传》后,找一些沈从文描写湘西的散文或者小说来对照阅读(如《边城》《湘西》《湘行散记》等),并思考作家的生活与创作的关系,也会有很好的效果。
思考与探究
第一题要求理解“那一本大书”的含义,并联系沈从文的创作生涯及有关作品(如《边城》《湘行散记》等),说说这本“大书”对沈从文人生的意义。
“那一本大书”自然指的是社会。沈从文在上学期间就喜欢到各处游历、玩耍,他觉得世界如此宽广,充满了许多新鲜的未知的东西,为了了解这些,他“各处去看,各处去听”。小学毕业之后,他随着当地的土著部队在沅水流域各县生活,广泛的接触了社会。这段时期的经历不仅教给他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苦难,而且为他以后的创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后来走上文学道路,他一直从自己的故乡开掘题材资源,对当地土著部队士兵的生活、湘西边地少数民族和沅水流域船夫、水手的命运,都作了富有地方色彩的描绘。应该说这些作品的成功都来自于他读“那一本大书”的结果。
第二题要求品味传记中一些蕴涵作者对生活和人生思索的句子,可以理解为是传记“点睛”之笔,建议引导学生结合传记的相关描写,加上前面所说的一些参考材料,来体会并讨论沈从文这些哲理性的思考。其中第一句注重“人生视野”,第二句是“健康生活”的含义,第三句是“把握命运以及对生活的信心”,第四句是“生命的价值”。这里只是提示,当然还可以展开思考更多的含义。
第三题要求分析这篇传记的特色。注意叙述中如何做到既有线索展开,又有某些生活细部的回忆,两者结合,也就是“点”与“线”的结合。概括的叙述犹如人的骨架,把握着叙事的方向,可以避免繁琐的叙述,起到以少胜多的作用,在这篇文章中,对于童年生活经历的介绍,大多属于概括叙述。生活细部的描写则像人的血肉,可以使骨架丰满起来,显得真实生动。比如147页第三段举了两个事例,都是人与人之间闹别扭甚至厮打起来的小故事,作者说“生活虽然那么糟,性情却依旧那么强”,我们看到在这片土地上,人的勇敢直爽,即使打架,也显得那么可爱。
追忆
标签:
备课资料
沈从文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
下一篇: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