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说课稿
阅读:2460
标签:
说课稿
高一说课稿
语文版高一说课稿
《八声甘州》新课标下说课材料(语文版高一必修说课)
一、说理念:本单元的总标题是《珠星璧月彩云中》,语出范成大《浣溪沙》,体现的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古典诗词曲的特点,单元教学也要围绕这一理念进行 。
浣溪沙 范成大
催下珠帘护绮丛。花枝红里烛枝红。烛光花影夜葱茏。
锦地绣天香雾里,珠星璧月彩云中。人间别有几春风。
二、说导入:“先声夺人”一词在语文教学中最恰切。
示例:有一首歌唱地好“山不转水在转,水不转人在转”,但无论身处何地,我们对家乡的情是无法改变的,想想我们学过的诗歌,有哪些是抒发思乡之情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烟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透过诗行,我们可以看见游子的思念,母亲的呼唤,亲人的期盼,今天,我们走进柳永的《八声甘州》,看看又是一番怎样的思念。(可以播放《山不转水转》这首歌,然后导入)
三、说教学过程:
学习要点: 1、.题解关键词: 字耆卿;世称柳七、柳屯田;制作慢词;白描铺叙;《乐章集》。
2.、内容提示
这首词抒写了被萧瑟秋景所触发的羁旅之愁与思乡之情,曲折地透露出词人矛盾痛苦的内心,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封建时代中下层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情绪。
此词为双调。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写景层层铺叙,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抒情细腻深婉,穿插想象,曲折有致。
作者生平:柳永(?-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但作品中时有颓废思想和庸俗情趣。诗仅存数首,《煮海歌》描写盐民贫苦生活,甚痛切。有《乐章集》。
为提高阅读兴趣可以适当增加有关柳永的介绍:1、.吴曾《能改斋漫录》:
仁宗留意儒雅,务本向道,深斥浮艳虚华之文。初,进士柳三变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低吟浅唱?”及临轩放榜,特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吟,何要浮名!”景祐元年方及第。
2.、夏敬观《手评乐章集》
耆卿词,当分雅俚二类。雅词用六朝小品文赋作法,层层铺叙,情景兼融,一笔到底,始终不懈。俚词袭五代淫詖之风气,开金、元曲子之先声,比于里歌谣,亦复自成一格。耆卿写景无不工,造句不事雕琢。清真效之。故学清真词者,不可不读柳词。耆卿多平铺直叙。清真特变其法,一篇之中,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故慢词始盛于耆卿,大成于清真。
3、柳三变……喜作小词,然薄于操行。当时有荐其才者,上曰:“得非填词柳三变乎?”曰:“然。”上曰:“且去填词。”由是不得志,日与擐子纵游倡馆酒楼间,无复检约,自称云:“奉旨填词柳三变。”
四、说教学方法:1、听录音或自读提问:他的词分三类:一是写都市生活的繁华,二是写男女爱情的苦痛,三是写羁旅行役的悲伤。本词应该属于哪一类?
2、问答赏析,步步深入:
示例:分析“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1).描写了哪些意象? 暮雨、江天、秋
2).为我们交代了哪些内容? 时间、地点、天气、人物
3).这些意象的组合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感受呢? 凄冷(在诗词中这叫意境)
继续:本词首句词人通过意象的选取,形成了一种凄冷的意境,我们在看看下一句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五 说练习与巩固:
(一)基础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苒苒( ) ②颙望( ) ③正恁凝愁( )④乍暖还寒( ) ⑤憔悴( )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
①栏( )阑( ) ②潇( )萧( )箫( )③憔( )樵( ) ④惨( )残( )
(二)感知:1.《八声甘州》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境界寥廓,气势磅礴,绮丽悲壮;景中含情,寄寓离别之情。)
2.简析《八声甘州》中“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遥想佳人在妆楼上天天盼“我”回家,多少次看到天边驶回的船帆,还以为是“我”的归舟呢。从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落笔,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盼归之情。)
(三)拓展: 浪淘沙慢 柳永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嗟因循、久作天涯客②。负佳人、几许盟言,便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③。
愁极,再三追思,洞房深处,几度饮散歌阕。香暖鸳鸯被。岂暂时疏散,费伊心力。殢云尤雨④,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
恰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知何时、却拥秦云态⑤,愿低帏昵枕⑥,轻轻细说与,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
程凯
标签:
说课稿
高一说课稿
语文版高一说课稿
八声甘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心态与境遇”命题作文写作示例
下一篇:
《史记》选读(选修作品赏析)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