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798
标签:
教学论文
八年级教学论文
浅谈古诗词教学中背景资料及其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必修一)
泾川县党原中学 马彩琴
古诗词是生命的歌,是美的化身,是值得后人咀嚼、消化、回味的精神食粮,诗词的教学需要用心灵去捕捉诗的意象和境界。然而古诗词离现今年代久远,理解起来不容易,不了解李白当时的人生经历,就不能理解《独坐敬亭山》中诗人那“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中的那份相知;不了解杜甫的坎坷遭遇和艺术追求,就很难体会出《月夜》“独看”写尽了天下离人的悲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准确把握古诗词的含义,就有必要联系当时的一些背景资料,打开当时的年代之窗,开启学生智慧之门,让学生能读懂诗人、理解诗意、感悟诗情,真真切切感受文字的灵性,领悟作者的人生,洞悉当时社会百态。
古诗词教学中的背景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作者信息:是古诗词背景材料的基础。“诗言志,歌咏言”,只有知人,才能识人,因而从出生的年代、家庭状况、身份地位、生平事迹、后世影响等诸方面来感知、体验、作者独特的内心 情感和思想认识,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有重要的意义。
时代背景:是古诗词背景材料的核心。“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满于海”,观时代现状,情满于心。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个人际遇及文化背景的不同,才成就了诗歌国度的异彩纷呈。
艺术文化传统:是古诗词背景材料的特质。中国古典诗歌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了解一些文化艺术传统,特别是诗歌中的一些意象的含义尤其重要。因为诗歌中的意象往往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
现实材料:是古诗词背景材料的深化。利用生活中的活生生的实例来进一步引导和启发,促进学生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诗歌教学一旦脱离背景性资料或把握不到位,必将影响对整首诗的认识和理解,更无从谈起准确理解其间所散发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而诗歌赏析的重点是对诗歌内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一节课就四十分钟,如何处理背景资料和教学重点的关系呢?我觉得标准就是为理解古诗所表达的主旨服务。
我们在教学设计时不能把作者信息、时代背景当作红花,而要将其当作古诗教学的绿叶,始终为诗歌内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服务。
在处理作者信息时,采取学生课前充分预习和教师课上强调重点相结合的方式处理。课上处理能简则简,明确诗人字号、派别风格及诗歌创作重要信息即可,不可面面俱到。譬如说《诗经》是现实主义的源头;《楚辞》(屈原作品)是浪漫主义源头;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诗则苍凉雄健;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李白诗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王维诗含蓄生动;边塞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雄浑奇拔;乐天(白居易)诗雅俗共赏。
诗歌的时代背景,适当取舍。依据古诗所表达感情和疏通诗句意思的需要,教师设计教案时很容易作出对历史背景的选择。如:了解唐末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才能理解杜甫在《春望》中所表现的萧条的景象和悲凉的心情;了解了宋朝历史后,就容易理解陆游在《示儿》中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不忘告乃翁”的宿愿。结合学生已知的历史知识,为理解古诗所表达的主旨服务,点到即可。
中国古典诗歌内涵丰富,源远流长,了解一些文化常识,特别是诗歌中的一些意象的含义,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如“柳絮”表送别离愁、“红豆”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双鲤”“鸿雁”代书信、“采薇”指隐居生活、“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击楫”指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等等。古诗词构思精巧,多处留有艺术的空白,言虽尽而意无穷…… 这些艺术文化的传统教师应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加以训练,但处理时要准确把握,只可锦上添花,而不能画蛇添足。
总之, 资料信息极大丰富,使我们的诗歌教学如虎添翼,但面对浩瀚的资源,诗歌教学背景资料如何取舍就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取舍不当,绿叶变成了红花,喧宾夺主;取舍得当,鼓瑟和鸣,会给诗歌教学创造极佳的氛围。我的原则就是背景资料要为理解诗意,感悟诗情的主旨而服务。
马飞
标签:
教学论文
八年级教学论文
浅谈古诗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大铁棰传》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选修)
下一篇: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苏教版八年级)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