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阅读:998  
标签:备课资料
对《马》诗教学的两点建议
淄博师范(255100)  秦克铸

   《马》诗 (见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1课)是李贺以马为题材的23首组诗中的第5首。在这首诗中,作者以骏马自喻,抒发若遇知己定当一展雄才的远大抱负。教学这首诗时应注意两点:

    一、准确把握三种情感

   《马》诗是一首情感十分丰富的古代诗词。诗中表达的情感,有的强烈、溢于言表;有的模糊,让人感受得到,但又令人捉摸不定。笔者以为,教学《马》祷应准确把握三种情感:

    1、忧患:李贺生活的时代,正是藩镇割据的贞元、元和年间,战乱频仍,民生凋蔽,李贺深为国家的前途命运,百姓的生活疾苦担忧。诗的前两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向读者展现出一片富有特色的边塞战场景色,读后使人顿觉辽阔苍凉、悲惨肃杀、寒气凛冽,作者的忧患情感跃于纸面,字里行间透出作者那股忧国忧民的豪情。

    2、渴望:虽然一、二句写的边塞战场悲沧、冷峻,但在作者看来,它却是报国之士的用武之地。用“钩”形容月亮的形状,更是独具匠心。钩是古代的一种兵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用“燕山”暗示幽州蓟门一带藩镇为祸最烈的地方,作者思战之意溢于言表;三、四句:“何当金络脑,  快马踏清秋”进一步借马抒情,特别是“何当”、“快走”、“踏”字的妙用,更生动地表达了作者那种投笔从戎、削乎藩镇、驰骋于战场,为国建功立业的热切愿望,与“男儿何不带吴钩”所表达的情感完全一致,但读来却又比后者更觉婉曲,耐人寻味。

    3、怀才不遇:诗的第三句:“何当金络脑”以“何当”领起作设问: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这一设问强烈地传出无限的企盼之意---希望能够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同时,微微透露出作者怀才不遇的隐忧。“金络脑”属贵重鞍具,象征马受赏识、重用,很显然,这是“马”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时所发出的嘶鸣。李贺自幼聪慧,七岁时作诗就轰动京城,但后来经历坎坷,先是应举被人谗毁,后到长安求仕失意,归乡后生活困顿,所有这些都使他牢骚满腹,痛苦愤慨,诗中流露出怀才不遇的情感应该说是顺理成章的。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虽然有怀才不遇的隐忧,但更多的却是渴望,换句话说,作者虽遇坎坷,暂时不被赏识、重用,但并未感到绝望,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当在他遭受挫折之后,彻底绝望之前。

    二、正确理解“月似钩”

   《马》诗第二句是“燕山月似钩”。笔者认为,作者用“钩”字比喻月相至少有四种用意,换句话说,教学“燕山月似钩”须注意四点:

    1、“月似钩”写出了月亮的形状(月相)。《辞海》关于“钩”字的解释是:古兵器名。《汉书.韩延寿传》:“铸作刀剑钩镡。”颜师古注:“钩亦兵器也,似剑而曲”。钩有时也指镰刀。总之,  钩是一种古代的兵器,弯若镰刀形,“月似钩”说的是月相。月相的形状象“钩”,弯若镰刀,这样的月相毫无疑问是娥眉月。

    2、“月似钩”暗示了成诗的时间。娥眉月分两种,上娥眉月就是通常说的“一弯新月”,是农历初三、四的月相,日落后出现于西方低空中,可见时间局限于农历初三、四的黄昏,  形状呈反C字形;下娥眉月就是通常说的“一弯残月”,是农历廿六、七的月相,可见时间局限于农历廿六、七的黎明前,形状呈C形,黎明前出现于东方低空中。不少教学参考书都将“月似钩”说成是一弯新月”,笔者认为不妥。如果是“一弯新月”,就可以肯定作者是在初三、四的黄昏看到的,给人的印象是一个胸无大志的诗人闲来无事,于晚饭后出去溜达写下此诗,这与这首诗抒发的情感不吻合。如果“月似钩”是“一弯残月”就可解释为:作者壮志未酬,彻夜难眠,于黎明前看到残月东升,见景生情写下此诗,这与整首诗的基调是一致的。作者坎坷的经历,矛盾的心情,居住地与燕山的相对方位关系以及“寻章摘旬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的创作精神等都可以作为这种观点的旁证。所以,“月似钩”暗示作者写这首诗的时间是在秋天农历廿六、七的—个黎明前。

    3、“燕山月似钩”通过写时间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情和处境。作者历经坎坷、忧国忧民、渴望为国建功立业,但报国无门,怀才不遇,心情抑郁,思绪纷繁,夜不能寐,遥看燕山山头的一弯残月,诗意油然而生。这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可谓异曲同工。长此以往,必损害身体,影响健康和生命,或许李贺一生多病而短命与此不无干系。

4、“燕山月似钩”表达了作者渴望驰骋疆场为国建功立业的情怀。钩是一种弯刀,从月亮的形状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向往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时代,正是藩镇割据极为混乱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颇具现实感慨,向往战斗的意思也有针对性。史书记载,李贺不但向往到边疆为国效力,而且确于后来到了潞州边塞,但终因未能受到重用,希望彻底破灭。

李贺的诗词有很多写到兵器,除“燕山月似钩”外,还有“男儿何不带吴钩”、“晓月当帘挂玉弓”等,至于“刀”、“剑”等兵器,在李贺的诗词中更是多见。这些诗大多都是写作者向往边疆战斗生活,表达作者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立业的热切愿望,在教学中可以适当给学生以提示。

    原载《教学研究》94年第五期

标签:备课资料 对《马》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我看侯赢
下一篇:《登鹳鹊楼》插图研究四题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