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3190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朗读、背诵全文;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2.能力目标: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难点: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背景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2.作者
《岳阳楼记》选自 ,作者 字 ,苏州吴县人,北宋 家。
3.解题
要求:学生收集有关岳阳楼的资料
(2)什么叫记 ?
二、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老师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朗读。
要求: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速适中,语句流畅,注意音韵铿锵。
1.初读课文,注音。
谪守( ) 朝晖夕阴( ) 迁客骚人( ) 霪雨( ) 霏霏( )
心旷神怡( ) 宠辱偕忘( ) 浩浩汤汤( )滕子京( ) 予观夫( )
衔远山( ) 潇湘( )( ) 怒号( ) 樯倾楫催( )( ) 嗟夫( )
山岳潜形( ) 波澜不惊( ) 沙鸥翔集( ) 皓月千里( ) 静影沉璧( )
2.读课文,读清句读。
指导: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骄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提问:“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怎么停顿?
讨论并归纳:
学生甲: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学生乙: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学生丙: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学生甲与丙的节奏停顿都没有错,没有读破句,只是粗细的区别。学生乙的节奏停顿明显错误。“刻……诗赋”而不是“刻唐贤”意义不清。“于其上”是介宾短语,不可拆开。节奏错误说明学生己对文意不够理解,应通过多读、多思,琅琅上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3.学生有感情的自读,并根据文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可逐段讲解)。
4.熟读课文,对照注释,翻译并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讨论课文的结构
1.朗诵全文。
2.背诵前要理解文章层次结构,这样有助于快速掌握文章内容,快速背诵。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1段): 。
第二部分(2~4段): 。
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段): 。
第二层(3~4段): 。
第三部分(5段): 。
第四部分(6段): 。
展开全文阅读
二、分析第一段。
1.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
2.思考与讨论
1、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要求学生讨论归纳)
2、齐背第一段。
三、分析第二段。
1.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
2.思考与讨论
(1)这一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仔细体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词语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引导要点:作者善于选取形象化的词语绘声绘形。。
(2)本节中有些句子有前后照应的关系,有些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们找出来说明它们的关系或作用。
(3)提问: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4)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5)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3.齐背第二段。
四、小结
1-2节的内容及词语。
第三课时
一、分析阅读第三、四段:
1.学生齐诵3.4节,结合进行正音、释词。
2.问题探究
(1)整体分析:
这两段合在一起是文章的第三部分。
问: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和上文有什么联系?
(2)分别指名朗读第3、4段,体会景物描写的层次和作用。
朗读第3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 。
朗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 。
3.背诵第三、四段。
二、分析第五、六段
1.学生齐诵5节,结合进行正音、释词。
2.问题探究
这一段是学习的难点所在,教读应着重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可层层启发,设问:
(1)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概况,记了登搂所见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生的不同的“情”。作为一篇“记”,写了这些也够了,但作者的本意却不在写景抒情,而在于由此引出一番振聋发聩的讨论来。本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笔锋突转,提出了一个“古仁人之心”来,并且指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从这里开始看作者是怎样逐步深入地阐发他的思想的。请想一想: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提出:
(2)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
。
(3)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
。
(4)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联系第一课时介绍的有关作者的资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5)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
(7)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
(8)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
展开余文
(9)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
(10)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
(11)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12)提问: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三、难句解析:
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4.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第四课时
随堂检测
一、找出通假字
⑴百废具兴 ⑵属予作文以记之
二、解释古今异义词
1.气象万千(气象 古义: 今义: )
2.微斯人(微 古义: 今义: )
3.增其旧制(制 古义: 今义: )
4.前人之述备矣(备 古义: 今义: )
5.至若春和景明(景 古义: 今义: )
6.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 古义: 今义: )
7.越明年(明年 古义: 今义: )
三、解释成语:
⑴气象万千——
⑵心旷神怡——
⑶政通人和——
四、名句积累
1.点明主旨,抒发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 。
2.表现古仁人于天下为己任的句子: 。
3.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 。
4.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 。
5.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境界相似的句子: 。
6.古仁人和作者的旷达胸襟的句子: 。
7.父亲叮嘱刚创业的儿子,今后无论事业成败,都应拥有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 ”的旷达胸襟与良好心态,不因外部环境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高兴或忧伤。
8.《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进亦忧”指的是: ;“退亦忧”指的是: 。
9.滕子京的政绩是: 。
10.前人之述备矣照应前文哪一句? 。
11.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 。
12.从空间上形容湖面广阔浩渺的句子: 。
13.从时间上表现洞庭湖景色千变万化的句子: 。
14.总写洞庭湖气势之大,景色变化之多的句子: 。
15.借鸟欢鱼跃描绘清明之景的句子:
汪勇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清华能培养出诺贝尔奖得主吗?
下一篇:
第一堂课 学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