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346  
标签:教学论文
语文课堂的回归


文字本身就具有无穷的魅力,我们往往能从阅读文本本身中感受美,体会作者的或悠闲,或寂寞,或欢快,或气愤的心境。中学生学习语文,就是要让学生在文本中游目骋怀,及视听之娱,让学生发挥想象,看作者所看,听作者所听,感受作者所感受,所以,作为语文老师要教会学生阅读文本,欣赏文本。我们能做的就是让我们的课堂回归文本,回到我们朴素的语文课堂上来。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求“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素养,根据《新华词典》的解释是:“平时的锻炼和教养。”语文素养,指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个性品质以及心理认知方面繁荣积累和提高。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要求来看,语文的人文性的地位就尤为重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语文自身的特点,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

但是,纵观现今语文教学的状况,教师将备课着力点放在梳理知识点。理科式的条分缕析,肢解原文本文脉贯通,浑然一体的课文,探研所谓的微言大义,课堂作业和课后练习林林总总,触及到文本的骨架,筋脉乃至神经未梢,学生照搬答案,不敢越雷池半步。他们本身所具有的联觉本能和创造需要被扼杀,语文的学习成了枯燥乏味的技巧的训练。语文课呼唤感性,语文课堂需要生命力,语言文字训练要与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结合,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中把语文的学习当作一种生命的需要。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文章中。

首先,学生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不应该用自己对课文的深加工来替代学生阅读的艰苦求索。学生阅读是从模糊情态中获得独特认识和体验的过程,教师不应将知识点从文章整体中分离出来,进行“碎尸万段”式的剖析,也没有必要在自己认为十分重要,难懂的地方,细枝末节都不放过,而不考虑学生的现状。例如,我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教授《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课时要求学生分析大堰河性格的缺点时,认为从“含着笑”入手更能明确的反映大堰河的没有抗争精神是比较好的,但是学生却持有不同观点,以致我所设计的问题不能顺利解决,所有我想要的结果只能我自说自化,而最后的学习效果也是非常不好的。对于这首诗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集体讨论,可能一组不用讨论全篇,而是只分析一部分,先让他们自由的说,如果结论不够好,做适当的引导,再由学生深入分析,只要我们引导的方向正确,学生就可以分析出令人满意的内容。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省体察能力和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和审美情思。

第二,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教材不是不可挑战的金科玉律,学生也不是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两者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关系,教师要教会学生带着猜测,期待的心里和批判精神去阅读,评价作品。遇到疑难时,要善于提出假设,产生分歧时,要敢于进行“二度创作”。发现空白时,要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审视、填补。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有机结合。

学生在阅读感悟课文时,往往会因为没有过切身的体会而无法感受人物的心情,感受,为了让学生能与课文中人物产生共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移情体验;唤起其生活中类似的经历,从而达到“将心比心”的效果。比如,在作文训练《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我所选取的例子更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没有选取那些在灾难中产生的感人故事,而是选择普通学生和父母间的小故事去感动他们,让他们想想自己和父母间是不是也发生过这样的事,也有误解和感动,他们也可以把自己的故事挖掘出来,呈现给大家。  

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设置一种艺术空白造成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要引导学生发挥想想,填补“空白”,学会在“意犹未尽”处延伸,甚至再创造。

第三,随着科技迅速发展,教学手段花样翻新,现在的语文课究竟该怎么上,一直困扰着我们,如果上课不用“科技手段”好象有点老土,而且我发现,但凡公开课,没有不用多媒体的,所以我也便“入乡随俗”,成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者,但越来越发现,其实有些多媒体往往限制了课堂的变化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性。因此,我更喜欢朴素的语文课堂。语文课堂既不是计算机课,也不是艺术欣赏课,当一篇课文美得无所适从的时候,我们就不需要使用多媒体了,就应该让学生通过文字本身去想想,去欣赏。学生这时所体会的可能要比我们费尽心机找的图片和音乐更美妙。

学生学习语文,在于对文本的理解,一切的考试,一切的阅读,一切的学习都不能凌驾于文本之上,一切的手段都要为阅读文本而存在,如果手段有利于文本的理解,手段可用,如果限制了对文本内涵的挖掘,则可以毫不留情的把他消灭,语文教学万不可流于形式,忠于文本,让学生走进文本,这才是一个语文教师的任务。

 

杜江

标签:教学论文 语文课堂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把语文教学落到实处
下一篇:“感恩大行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叙事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