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233  
标签:教学论文
请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我若气死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邻居亲朋不要比,儿孙琐事由他去;吃苦享乐在一起,神仙羡慕好伴侣。”读了此诗《莫生气》,你是否轻松了许多?   

现代人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心理健康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走出心灵的误区,设法使思维正常运作,摆脱心理失衡,对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保障社会的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心理健康,是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具体表现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它是一种自觉平衡统一的心理状态,可以促进人格的全面和谐发展,可以提高学习成绩、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可以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快乐、成功的保障。

心理健康是一个终生相随的人生课题,并且表现出很强的阶段性。也就是说,同一个人,在人生发展不同的时期或阶段,由于对该阶段发展任务的适应情况不同,其心理发展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会变得不健康。如,同样进入青春期,有的孩子适应得好,顺利过度,健康快乐地进入下一个人生发展的阶段;而有的孩子适应得不好,或加入了不良团伙,或表现出一些不良行为,面临着心理危机。而一个面临心理危机的青春期学生,如果得到及时有效的关注与帮助,在其后的发展中就有可能摆脱心理危机而踏上心理健康发展的道路。心理健康的这种阶段性正说明心理健康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同时也说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完全可行性的。

心理健康具有相对性。心理健康并非是截然的和绝对的,人无法被截然划分为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两类,同时也没有绝对心理健康的人。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会面临的问题,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同时存在心理健康的和不健康的侧面,只是哪种情况占主流和程度不同而已。心理健康的这种相对性说明心理健康具有全员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前不久,某报刊登了一则令人吃惊的消息,文中说,据调查有48%的教师心理不健康,12%有严重的心理问题等。仔细一想,这个调查不就是好几年前一场争论的焦点吗?为什么时隔数年,又被重新提起。我想,它至少说明,人们对于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可能超过对于其他人群心理健康的关注。因为,每个家庭里的孩子都在学校里生活学习着,都要与教师朝夕共处,如果教师心理不健康,家长岂能放心让自己的孩子呆在学校里?

一、寻找教师的压力源头,防止把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绝对化 

教师的职业使命固然神圣,但是教师是人不是神,人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乐。教师的心理困惑和情绪失调,是每一个正常人都可能会发生的。不能绝对化地认为,教师有心理困惑就是不正常。

  心理学表明,人的心理问题与其所受压力有关,如果人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以至无法承受,就会产生应激障碍,焦虑、抑郁等就会由此而产生。所以,研究人的心理健康,了解人的压力源是十分必要的。

  在人的一生中会经历无数次的失败、成功、喜悦和悲伤,而这些情绪体验的产生是由于不同的心理社会压力源所导致的。在众多的压力源中,与人更密切相关的是应激性生活事件或称为生活压力源。公认的生活压力源包括:生活中的重大改变,例如亲人亡故、患重病、失业、子女离家出走,或者恐怖事件和公共危机事件等。生活琐事,包括家用支出、工作职业、身心健康、时间分配、生活环境和生活保障等方面。心理因素:主要包括挫折感和动机冲突。

  “挫折”在心理学上有两种涵义:一是指个体动机性行为造成障碍或干扰的外在刺激情境。这种对个体行为发生阻碍作用的刺激情境,可能是人,可能是物,也可能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二是个体在挫折情境下所产生的烦恼、困惑、焦虑、愤怒等各种负面情绪所交织而成的心理感受。心理学关注的是后者,即个体在挫折情境下的挫折感。人在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都有可能碰到挫折,因而这些挫折都有可能形成压力。

  “冲突”是一种心理困境,它是指因个人同时怀有两个动机而无法兼而获得满足所致。最常见的心理冲突有三种:一是双趋式冲突,是指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心理状态。二是双避式冲突,是一种左右为难的心理困境。当个体发现两个目标可能同时具有威胁性,就会产生二者都要逃避的动机。但迫于情形,只能避开一件,而必须接受另一件(如“前有悬崖,后有追兵” 的处境),在做出这样的选择时,就会产生双避式冲突。三是趋避式冲突,是一种进退两难的心理困境。当同一目标对于个体来说可能满足某种需要,但也可能构成威胁,在这种情境下,就会产生趋避式冲突。上述三种都是比较简单的冲突,在现实生活中,个体面临的动机冲突要复杂得多,而且常常不能轻易获得解决。因此,冲突容易给人造成心理压力,影响人的情绪和心理健康。 

  教师的压力源与教师工作的特点密切有关。有关调查表明,教师的压力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其一,工作压力:具体表现在许多教师工作量满负荷,节奏紧张,而工作绩效慢,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劳动成果要到五年、十年以后才能真正体现。因此,教师的成就感难以得到及时的满足,教师劳动的付出与回报在短时间内是不平衡的,这样就比较容易形成教师对职业怠惰。特别是目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不少教师感到无所适从,对教师职业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逐渐降低。

  其二,家庭压力:教师家庭与其他家庭相比,在对子女教育和婚姻方面可能有更高的期望。而有些教师面临这些家庭生活期望无法达到时,就会产生更多的挫折感。

  其三,社会比较压力:由于社会转型期,贫富差距拉大,分配不公现象严重,容易导致有些教师在与别人进行社会比较过程中,引起心态失衡。 


展开全文阅读
二、准确认识教师心理问题的特点,防止把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扩大化

目前对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存在一种扩大化的倾向。本文开始引出的某报报道就是一个例证。据我所知,上述调查是在1995年发表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共有9项指标,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事实上,调查结果是有48%的教师在某些指标上呈现偏常。而对于一般正常人来说,由于外部压力源,完全可能在一个阶段在某些指标上偏常。比如,教师碰到自己的孩子要参加中考或高考,难免会出现焦虑情绪。因此某些指标偏高并不等于心理不健康,更不能说是心理异常,这项报道实属偷换概念,误导社会公众。有关资料表明,上述九项指标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居前四位的是:强迫症状(23.53%)、人际敏感(15.15%)、躯体化(13.73%)和抑郁(13.73%)。

  强迫症状:是指那些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和行为。

  人际敏感:是指在人际交往中的不自在和自卑感,常常容易去与别人比较。

  躯体化:是指身体不适感,包括心血管、肠胃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主诉不适和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虑的其他躯体反应。

  抑郁:是指苦闷、失望,对生活兴趣减退,动力缺乏和活力丧失,严重的有厌世、自杀意念。

  针对这四方面问题,我们应该仔细分析,并思考相应的对策。这些问题不仅是心理失调的症兆,而且也是亚健康的心理基础,直接影响教师的身体健康。尤其是抑郁更值得重视。目前世界上公认,抑郁症是心理卫生方面危及人的生命的一号杀手。

三、整体思考教师的个人成长,防止把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孤立化

研究人的心理健康要有整体的思维方式,要从完整的人的发展角度来加以探讨。人的素质包括三个层面: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或称为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这三方面的素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构成完善人格的整体。其中,心理素质居于人的素质结构的中介层面,身体素质是心理素质的生理基础,心理素质是社会文化素质的基础。情绪低落会影响身体健康,所谓“积忧成疾”就是这个道理;气量狭窄、整天怨天尤人、悲悲戚戚,会影响人的道德境界和精神境界,真可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我们强调教师的师德建设必须以健康为前提,没有健康的心理,就不可能有高尚的师德,否则,只可能是表里不一、口是心非。

   教师的工作不断增加的原因,主要可追溯近年来教育政策朝令夕改,种类繁多,令教师疲于奔命,简略数列如下:

一. 过去的目标为本课程,今天的校本课程改革,都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密集的人力,但政府的支持却极度不足,于是出现教师工作重担有增无减的现象。 

二. 面对沉重的工作量,教师唯有付出个人进修及休息的时间,其中特别要注意的是,语文教师的工作量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已令教师积压怨愤。

三. 应用信息科技教学的要求,亦是近年增加的项目,教师要短期内接受和适应新科技带来的教学挑战,增添无形压力。

四. 学校改善工程旷日持久,政策多变,部门繁多,工序庞杂。还有小学半日制转全日制的校舍改建和迁校等,都是一、两年通知,一个暑假后就要转制,若出现阻滞或工程延误,更会令学校的行政和教学陷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 

五.学生差异日渐扩大,教师因材施教,要自行设计校本课程,进行拔尖补底的支持服务等,人手和资源重新调动,也使工作量倍增。 

六. 不少教师为了提高专业水平,乐于终身学习而报读在职进修课程,除了个人要付出课余时间和假期外,有些进修课程和研讨交流会等需要利用上课时间,令学校在人手借调和代课安排上,带来人事的紧张和困扰,甚至影响正常教学运作。

七. 很多学校为贯彻办学理想和朝向优质教育的发展,都乐于向社会开放和与家长合作,因此增加了很多额外的社会服务和家长活动。 

八. 不少教师反映,其负责的课堂教学、学校行政及课余活动等工作,已使工作时间严重延长,更要把工作带回家和周末、周日也无暇休息,令教师身心疲累。

   从我做起,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教师自身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适时适度地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与情绪。要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大浪淘沙、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目前教育体制改革的竞争中,只有正视现实、不断进取,才能适者生存。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时俱进,才能找到应有的位置,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同时,教师自身也要有意识地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及时有效地克服和化解不良情绪,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

 

杜江

标签:教学论文 请关注教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写给宝泉的歌 (学生作文范文)
下一篇:请君莫伸手 学生作文范文(人教版高三)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