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270
标签:
教学论文
收获在过程和方法中 (人教版)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中国大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学校的教研主题同样在强调认知过程而非结果。基于这样的理念,我开始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的参与、经历、体验和探索。因而也就有了《邓稼先》这一节打破常规的课堂教学,更有了学生课堂上的大胆质疑。
《邓稼先》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这篇课文所承载的教学使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通过此文的认识,了解邓稼先,感受其人格魅力;二是了解课文中学习传记文写法特点。这堂课一开始,我就把学生分成了若干学习小组,然后以竞赛的形式组织学习。首先以“我所了解的邓稼行”为话题,让学生交流课前所搜集的有关“邓稼先”生平资料。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同学们纷纷拿出自己的通过各种渠道得来的材料在组内交流、筛选、丰富和集中,最后,再派代表在全班发言。一轮交流下来,虽然课文未学,可邓稼先的形象已基本半满。我对同学们在第一轮活动中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顺势提出问题:“那么课文是从哪些角度来介绍邓稼先的呢?”以此引导大家进入第二的学习:研读课文。这一轮我把主题定为“比比谁聪明”并建议学生在读课文时可以在文章的写作方法、人物特点、词语运用等各个方面发挥自己的感悟能力,领悟文章的妙处,或质疑,然后小组讨论交流。特别强调能感悟多少说多少,发现什么就交流什么,看谁发现的得多,看谁的思维最敏捷。同学们都热情高涨,教室里显现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热烈交流的景象,学生的精力都高度凝聚到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这一教学重点上来。
思考时,同学们神情专注,或在字里行间圈圈画画,或在文中作旁注;交流时,各组同学都争先发言,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畅谈的声音一组高过一组,唇枪舌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学生的思维被唤醒,被激活了。课堂教学发生了质的变化,学生再也不是被动接受教师奉送的真理了,而是用自己的头脑去探索真理,去发现真理。
小组讨论后,同学们在班级范围内的自由发言,自由提问更是精彩。
生:“本文写的是人物传记,为什么开篇要概述一百年的屈辱历史。”
生:“用广阔的社会大背景烘托人物高尚的风范,将邓稼先的贡献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更突出他的意义与价值。”
……
他们的回答,同学们给以热烈的掌声。有了小组讨论做基础,同学们的感受见解更具代表性,提出的问题也更深刻、典型。但这些问题基本上是稍加引导就都被学生解决了。就在这一轮学习进入尾声时,一名叫刘慧的同学忽然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前面的同学说写奥本海默是为了突出邓稼先的人格魅力,您也是这么认为的吗?可我不赞成他们的观点。”她的话音一落,满场哗然。有的说:“已经定论的问题,还要推翻,纯粹是个人英雄主义。”有的说:“老师都已赞同的观点,她还有疑问,给道她比老师强?”听到这些议论,这位同学脸有些发红,显得很委屈。出现这咱情况是我始料不及的,虽然以往也有过热烈的辩论,激烈的争论,但那都仅限于学生之间,对教师的观点表示质疑这还是首例。我感到教师的尊严受到冲击,但“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的教育理念马上唤醒了我,我等学生们的辨论稍一缓和,我走到了刘红的身边,轻声的对她说:“你有勇气反驳老师的观点,老师真为你感到骄傲,能把你的观点具体的和同学们说一说吗?”我话给了她很大的鼓励,她站起来陈述了自己的观点:“我认为在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对比中,并不能突出邓稼先的人格魅力,相反,二者相比,我更欣赏奥本海默,他敢于指正别人的错误,虽令人难堪,但却把真理带给了别人。”这个道理似是而非,但却马上就有了拥护者。一位名叫许研的同学也附和道:“对呀,如果仅仅为了照顾别人的尊严,而让不完美的报告继续下去,那不是让更多的人走弯路吗?”这两位同学都是班级学生上的“权威”,她俩的合力使课堂形势骤然逆转,一部分学生开始“倒戈”,其余的也无力反驳,只是用期待的目光望着我。我稳定了一下情绪,首先对这两位同学的质疑精神给予了肯定,并号召大家为她俩热烈鼓掌,掌声过后,我的思路基本清晰。我在黑板上分别写下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的名字,然后让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进一步引导:“二者的性格特点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反差?”同学们很快就找到了二得的同,并明确了原因:与他们各自生长的社会背景不可分。我因势利导:“同学们,那么你们现在结合此部分结尾,作者对二人评价,再说一说作者写奥本海默的目的是什么呢?”我的话音刚落,最先提问的刘慧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明白了,作者将奥本海默与邓稼先做对比,并不是想告诉读者谁好谁好不好,而只是说明只有中国这样的社会背景才能孕育邓稼先这样品格的人,反之只有邓稼先这样的人才能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从而说明了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的必然性。”大家对她的回答都热烈的响应,我也为她报以掌声。
总结收获时,一名同学的总结让我感触颇深,她说:“这节课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通过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思维能力,学会了求知,学会了做人。”她所说的不正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毕生追求吗?
反思与自评:这次教学由于采用了小组讨论、竞赛等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大引发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动因,创设了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情境,使得课堂变成了学生思维训练的场所。叶圣陶说过:“语文教育在基本训练中,最重要的还是思维的训练。”而思维的训练关键是唤醒、激励和鼓舞,面对学生对自己的质疑,我一开始还有引起不习惯,但我及时控制了自己的情绪,以崭新的师生关系去聆听学生的观点,肯定了学生的成就保护了学生的求知热情和创新精神,不仅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的想法得到了正确的引导,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陶行知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应用所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进而构建新的知识。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使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参与课堂活动,真正成为课堂主人。这次教学,使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不教自明,也训练了他们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能力,而成功的关键来源于过程和方法。
追忆
标签:
教学论文
收获在过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经典教育案例 (人教版)
下一篇:
浅析《红楼梦》中妙玉的性格与爱情 (人教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