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484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北师大八年级教学设计
《竹》教案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郑燮。
2. 理解“胸中之竹”“眼中之竹”“手中之竹”的含义。
3.体会本文的哲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作者】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性格落拓不羁,常放言臧否人物,慷慨笑傲,因得狂名。乾隆元年进士。先后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十二年,有政声,因办理赈济等事得罪富豪而罢官,归里后往返于扬州、兴化间,以卖字画为生,他善诗,工书画,且能熔于一炉,自成一格。散文亦有独特风貌。有《板桥集》。
【讲解】
1.文章的第一句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答:描写。创设了朦胧迷人的意境,写出了竹子的可爱。
为下面作者画竹以及由此生发议论做铺垫,自然顺畅、水到渠成。
2.你是怎样理解“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的?
答:要抓住“意在笔先……化机也”。即主观的情感、想象、想法等影响着、指导着,甚至决定着作家的创作,这就是 “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又由于作家的主观状态不断变化,包括最后下笔之前还在努力精益求精,结果落笔成形的“手中之竹”又不是最初的“胸中之竹”,但作品是主观、客观、艺术形式三者的巧妙统一。
3.如何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你能举一个现实中的例子加以说明吗?
答:世间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掌握规则之后。方能参透玄妙,取得独特的趣味。
【总结】
对于画竹郑板桥能够从竹子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象中得到启示,激发情感,经过“眼中之竹”转化为“胸中之竹”,借助于笔墨,挥洒成“手中之竹”即“画中之竹”。这一番精辟的论述言简意赅地道出了艺术创作的规律。更可贵的是,文章并没有戛然而止,而是以启发式的反问,把自己对于艺术的领悟开掘到现实生活中更为广阔的层面,使我们不得不叹服和惊羡。
陈云燕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北师大八年级教学设计
竹》教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舞台 (北师大九年级)
下一篇:
《华南虎》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