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2302  
标签: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呼唤生命教育(教学论文)
    生命教育,是唤起生命意识,培养生命智慧,追求生命价值的教育。它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存在形态。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教育的本源。 语文饱含生命。语文处处有生命,物物有生命。语文让我们时时感受到生命脉搏的跃动。语文的载体就是生命,是一种不朽文明的体现,那些名篇名作,在我们面前,似乎虎虎有生,并永远饱含生命。语文载体所表现的内容富有生命和生命的气息,更重要的是它就是生命的表现形式。不仅是活灵活现的人物有生命,俊逸挺拔的松树有生命,就是流水玩石也富有生命,就是那些孤立无援的词语,它们那生命的旋律也在叮当作响。 语文之所以那么美丽动人,之所以无处不美,就是因为语文极富生命的特质。没有一个形象在我们的心灵中不具有生命的特质。一棵小草,一座高山,无论以一种什么特征出现,伟大的,生动的,甚至于毁灭的,它都是活生生的,跳跃着生命的脉搏。“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你是否感知到“春色”的勃勃生命?你是否感知到“红杏”跳动的生命?是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红杏是要出墙的。一个人物,无论他的最终命运是什么,他都是以生命的形态存活于我们的生命之中。阿Q无辜地被杀了,但阿Q从来没有以死亡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的灵魂中。几千年来,刘兰芝依然是那么青春和美丽地存活于我们的生命中。语文之所以那么崇高伟大,那么深刻隽永,就是因为语文不仅极富生命色彩,更是一种对生命的追求和渴望。几乎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个事物,每一个人物,都饱含生命,都是对生命本质的追求。真的语文,将为我们的生命奠基。

一、尊重学生个体生命的差异。

   大思想家卢梭在《忏悔录》中说:“大自然塑造了一个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这句话揭示了一条永恒的真理,即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教育者应当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当着最珍贵的财富”。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发展潜能,是处于发展过程中人;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独特性,有着丰富的个性和完整性,是多元化的存在。学生最佳发展与健康成长,他们的生活和命运,与所在学校的教师有极大的关系。因此,“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生命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就不再是一句空洞的理论,而是教育的精髓所在。漫画《话说教育》给我们留下深深的思考:没有个性的教育必然是失败的教育。语文教师要真正转变观念,关注学生内在生命,拓展其精神空间,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我们要把专制的课堂民主化,封闭的课堂开放化,死板的学科内容生活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利用好、处理好突发的生成资源,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是“有思想”的语文、“有情感”的语文和“有生活”的语文。

二、挖掘文本中的生命情感。

    伟大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所以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文化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方面担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所以语文教师要挖掘隐藏在语文课程和语文知识中巨大的精神财富,采取有效的手段使其变成生命教育资源,启迪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受到人类文化中的精神力量,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地接受生命教育熏陶,形成具有个性的、崇高的精神品质。

    语文文本就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和情感体验的很好载体。情景交融的诗歌,富含哲理的散文,主题鲜明的小说,哀婉动人的戏剧,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古文学习中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泊明志”、儒家思想中的“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等内容,应使学生受到修身养性、谦让、和谐等的教育。如鲁迅的《故乡》、《孔乙己》人物的分析,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对人物的分析,而要上升到尊重生命的伦理层面:孔乙己的死既有制度对他的迫害,还有“短衣帮”对他的嘲笑和冷漠也是是他走向死亡的催化剂,从而教育学生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海伦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要引导学生学习海伦•凯勒坚强地面对生命过程中的艰难坎坷,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让学生感悟人的生命历程总会遇到这样那样苦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每一个人要勇于面对、勇于接受挑战,怀着感恩的心学习和生活,生命才会更灿烂。教学《秋天的怀念》时,应深入文本,认真朗读、品味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文本情感因素很浓,有情亲、友情、爱情的主旋律,有爱国、思乡、怀人的“乡土情结”,有智者的声音和仁者的呐喊。充分发掘并利用好文本中的生命情感,将在很大程度帮助学生产生并形成积极的心态和崇高的人格。

三、建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一堂课,教师准备充分,精神饱满,激情飞扬,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气氛民主活跃,师生互动心情舒畅,视共同学习为极大的快乐,这是应该倡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师至少把握以下两点:

1、把微笑带进课堂,不断提升情感素养。教师也是人,工作、生活及家庭等方面的原因可能有不愉快,但一定不能带进课堂。否则,学生感觉到了老师的不愉快学习也不会愉快。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它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的一剂良药。微笑意味着友好、平等、尊重、乐观、自信。带着微笑进课堂,学生少了压抑、焦虑从而轻松、乐观、自主、自信地参与课堂。微笑会缩短师生距离,使学教双方灵感自然产生,对课堂效果起到催化升华作用。如果老师整天板着面孔,动不动大发雷霆,训斥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会身心放松自如地学习的。教师的微笑也可以让学生看到你的自信和鼓励,从给在充满笑声的快乐气氛中轻松收获知识。

2、民主、开放、活而不乱的和谐课堂氛围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构建生命课堂的关键。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那种“视学校如囹圄、视师长如寇仇”的教学氛围必定会使教育失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交流、共同参与、积极交往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中学生虽然还没有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但他们有思想,有自己观察问题的方式,因此,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尊重他们的想法、观点,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要真正相信每个孩子在他天赋所在的领域里优先充分地表现自己,学生就能产生自尊、自信、自豪感”。即使学生观点出现偏颇,教师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及教参中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要正确地加以引导,使学生时时刻刻感到自己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感到自己在学术上、人格上与老师是平等的,感到老师的可亲、可信。由此可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给学生一片生命的绿洲,让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应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


展开全文阅读
四、珍惜和热爱生命。

生命需要用心呵护,珍视她,爱惜她,绝不可随意破坏、践踏甚至杀戮或抛弃生命。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生存技能以避免生命不必要的伤害,我们要以健康的生活态度和心理素质来加强生命的韧劲以承担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我们更要提高生命智慧来让生命保持丰满润泽,拓展生命的宽度和厚度!所有的这一切都必须有一颗热爱生命之心,热爱生命就会热爱自己、热爱他人,就会热爱生活中的一切体验,不仅是喜乐幸福,也包括悲哀愁苦。因为,这些都是生命的馈赠!就象一句话里说的,失去太阳不要哭泣,你还有月亮;失去月亮不要哭泣,你还有星星;失去星星你不要哭泣,你还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即使连明亮的眼睛也失去了也不要哭泣,你还有一颗明亮的心!热爱生命的心就会是这一颗明亮的心!

五、欣赏和享受生命。

生命是宇宙间最值得欣赏的因素。生命的孕育、诞生和成长是一种令人无比激动的过程;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希望;生命中的那些成功与失败、荣誉与耻辱、高尚与卑下、纯真与芜杂,都是一本内容不同的书,或是一幅风格迥异的画。生命的每一个日子,都有其内在的美丽。欣赏生命实质上也是欣赏灿烂多姿的自己。生命就如一张没有底色的风景画,全靠人们不同的心态给它绘上不同的底色。心中有春天的人,会给它绘上快乐祥和的底色,衬出一幅最美好的风景画;心中郁闷、懊恼的人会给它绘上哀痛、悲凉的笔调。生活本是多姿多彩的,生命是短暂却又最精彩的。多一份欣赏,生命就会涣发出无穷的魅力,让你的生命折射出太阳的光芒。生命也是人唯一的财富,一切的物质与名利都是人们用生命换取的不等价交换物。有人使用生命,用终生去换取无法胜数的物质和社会的承认,却没有学会享受生命本身,最后留下那些生不带来死带不走的物质离开人世时,失去的却是未经享受的最大财富——生命。生命中对友情、爱情、亲情的珍视,对大自然的欣赏,对艺术的品味,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的物质,这是心灵的愉悦、至心的快乐。有灵气的生命如鲜艳欲滴的花瓣上的露珠,这种状态下你能感受到生命本身的美。享受生命需要更多的是一颗敏感而有活力的心。

      基于以上的引导目标,我们应该意识到,尽管在这一层面里,“生命”是以内容、话题的身份出现的,但我们的目的决不是教学生背诵一条条的生命知识,而是通过对生命知识的了解、生命话题的探讨、生命观与人生的体悟来实现树立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正确生命意识,来促成生命个体的健康成长。

      第二个层面则是从教学行为的角度来讲,是说我们的语文教学行为应是在生命精神烛照下的教学行为,应是“有生命力地教生命”,无论选择内容、方式方法,还是安排练习,组织活动甚至进行评价,都不忘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旨归。通过这一层面,我们要让学生的生命在语文教学之中得到完整的、自由的、自然的、灵动的、个性的发展,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六、写作教学中的生命渗透

    余秋雨曾充满着热情给《“太阳风”中学生中学生随笔系列》一书作序,写下了这样的文字:“作文训练,说到底,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和沟通的训练。”他这个关于“作文训练”的“定义”无疑是要引发我们在生命教育与写作教学融合的基础上反思传统写作教学注重技法指导的误区,重构“生命式”的写作教学。

   “生命式”的写作教学首先应明确写作是一种生命的倾诉、生命表达。德国哲学家狄尔泰(W.Dilthey)有个著名的生命解释学公式:“体验——表现——理解”他特别重视“表现”这一中间环节,因为人意识到对世界的“体验”,就会像一座小岛一样,由生命深不可测之处浮现出来,这个把握的过程,便是“表现”。他还认为音乐和诗歌这两种“语言”最能使内在生命得到完备,彻底而可了解的“表现”。其实,狄尔泰所说的“表现”就是一种对于生命固有的表达,也可以说,“表达”生命是一种生命固有的冲动。对于中学生来说,能表达他们最鲜活、最富个性激情的年轻生命的“语言”便是写作了,因此,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来适应生命冲动的需要,自由的抒写自己的生活,倾诉生命情感,表达生命意志,释放生命张力。而实际上,这也是写作教学成功之径。我们知道,“愤怒出诗人”,那首“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出自一介武夫——项羽之手,为何会成为打动无数人的千古英雄绝唱呢?那是他的生命走向英雄末路是最后的悲愤的表达!作为中国唯一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张洁如是说:“写作是我们生命的存在方式!”如果我们的写作教学仍像过去一样过分强调形式、章法、技巧的传授和训练,过分追求“有意义”那么,我们的写作教学不仅不会培养出一个甚至会扼杀掉无数个“项羽”,无数个“张洁”!

    再回到狄尔泰的生命解释学公式,“表现”是以“体验”为基础的,那么我们的写作教学应强调对学生“生命体验”的引导。“生命体验”意味着参与而不是参观,意味着个体生命的真诚投入。体验首先是一个人的生命历程,然后才是内心的形成物。体验是生命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内在感受、主观经验和深刻情感,生命通过体验感知自我、认知他人、解读生活;生命通过体验获得意义,升华情感,净化灵魂。“在体验中,主题以自己的全部自我”(已有的经历和心理结构)去感受、理解事物,因发现事物与自我的关联而生成情感、反应,并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领悟。”(陈佑清:“体验及生成”,《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年第二期)这些联想、这些领悟,就是生命表达的内容,也是写作的魅力所在。老师可以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体验自己生命之所在、学会以“人际”高度体验自我生命与他生命的关系,学会以自然高度去体验生命,感悟自我生命与他生命的相联与沟通,从而建立起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进而“表现”生命,使写作教育超越过去的庸常变得“大气”起来。

   我们的生命需要富有生命意识的乳汁哺育和滋润。我们的生命需要富有生命意识的理念去激发。我们的生命需要富有生命意识的文字去表现。没有哪一个生命离开过这种哺育和滋润。  更为重要的是,语文以积淀着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的可歌可泣的生命精华,来哺育和滋润新的生命,激起我们更强烈、更旺盛的生命活力。语文与生命同在。我们的生命因语文而更加灵动鲜活,更富人性,拥有魅力。

 

追忆

标签: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纳谏与止谤》课堂教学设计 (语文版高二上册)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教学论文)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