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1185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二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二导学案设计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导学案(教师专稿)(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师专稿)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现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明确诗歌鉴赏的三个阶段。
3、把握诗歌鉴赏的步骤过程。 4、抓住诗歌鉴赏的核心:意象、情感、手法、语言。
【学法指导】
1、自读品味法、导读提升法、讨论交流法、分析归纳法。
2、从写作背景入手,使学生了解侵略战争给中国造成的苦难和诗人的赤子情怀。
【课前导读】
1、作者: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他写的诗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是对中国新诗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被聂鲁达誉为“中国诗坛泰斗”。著有诗集《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
2、写作背景:本诗写于1937年12月的武汉。1937年,这是一个值得中华民族永远牢记的年份: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国民党反动派不顾民族利益,抱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宗旨围剿着中国的正义人士,中国国内也民不聊生。诗人意识到这场民族解放战争通向胜利的道路是泥泞的、寒冷的、曲折的。这一切都强烈地震撼了诗人本已经十分动荡的内心,所以写下了这首诗。
3、整体感知:在这首诗中,诗人控诉了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从北方到南方,勾勒了三幅饥馑流亡图。第一幅生活画面,表现了“中国的农夫”在寒冷岁月中的艰苦跋涉,而自己也被“苦难的浪涛”所吞没而又卷起的困厄。在那样的年代,无论农民、青年和知识分子,都不可能有好的命运。人们只能在寒冷中艰难地忍受生活的折磨,等待着难以预料的明天。第二幅画面,诗人把笔触指向了女性的悲惨遭遇,“蓬发垢面的少妇”“垂着头”坐在“破烂的乌篷船里”,“年老的母亲”“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第三幅画面刻画了拥挤在绝望的污巷里的垦殖者,他们人遭凌辱,土地受蹂躏。这三幅画面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是苦难的中国人民的化身,既有现实性,又有典型性。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抒写了残暴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所蒙受的苦难以及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 雪落神州,寒凝大地。诗中展开了一幅苍茫旷远,悲凉凄楚的意境。看那北方戴着皮帽,冒着大雪,赶着马车走在林间的农夫 “刻满痛苦的皱纹的脸”,看那南方的乌篷船里被暴戾的敌人夺去丈夫和家庭的“蓬发垢面的少妇”忡忡的忧心,看那雪夜的草原上失去了田地和家畜的耕殖者们在“饥馑的大地上”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诗人通过这一组组意象,一幅幅画面,逼真地体现了上述的主题,令人深切感受到:“中国的痛苦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 ”
作者在诗中,运用描写、比喻和反复咏叹等艺术手段使全诗笼罩在悲哀的氛围中。诗人把雪夜的“风”描写和比喻成一个“太悲哀的老妇”,她“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把敌人强占的土地描写成“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封锁着中国呀……”这悲惋而凝重的诗句多次重唱于诗节之中;在一些诗行的末尾,又恰当地用了感叹词“呀”、 “啊”等,真是令人读之欲泪、闻之心酸。 这首诗还把表现自我与表现祖国和人民有机地融合起来。
【预习】阅读短文《诗的鉴赏》,学习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一、诗歌鉴赏的三个阶段:
1、语言的初步感知; 2、意象的显现; 3、深层意蕴的探求。
二、诗歌鉴赏的步骤过程:
诵读——直觉,混沌(写什么——怎么写——写得怎么样);
初解——表层意义、字面意义;
深入——知人论世、技法应用与目的效果;
咀嚼——深层寄寓(滋味、情感、哲理、美感);
【合作探究】
1、本诗中的“雪”有没有其他寓意呢?
本诗中的“雪”既指现实中的降雪(自然环境的表象),也指中国所处的艰难环境(当时局势的象征)。
2、全诗抒发了什么思想情感,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抒写了残暴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
3、诗歌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有什么效果?
(1)最大的特点是反复咏叹;
(2)精心选用意象(雪、风、农夫、我、少妇、母亲、垦殖者)——可感可触的意象;
(3)精巧运用艺术表现手法(叙述、描写、比喻、反复、感叹词);
(4)象征、拟人手法的运用。
4、诗歌的韵律、节奏以及语言特点?
(1)艾青诗歌创造了现代自由体诗的高峰。他的诗歌不求外在的形式整齐,也不注重押韵,比以往某些自由体更自由;
(2)散文化的语言,平实自然,富有弹性和张力。
【学习反馈】阅读臧克家的《老马》,鉴赏诗歌的意象、情感、手法、语言以及韵律、节奏。
意象:老马,是贫苦农民的真实写照,更可以看做古老的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忍受苦难的象征。
情感:同情中国农民的苦难与不幸,赞扬他们的勤劳与艰辛,愤懑剥削阶级的贪婪与残忍。
手法:虚实结合、反语,双关、白描。
语言:平易朴实,口语化。
韵律、节奏:重视节奏,强调韵脚,讲究“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全诗共两节,每节四句,每句基本上是八个字,隔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具有一种“建筑美”和“音乐美”。
【拓展练习】阅读艾青的《盼望》,评价其意象、情感、手法、语言以及韵律、节奏。
盼 望 艾青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展开全文阅读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注:艾青,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20年。直到1976年重又执笔。
从内容上看,本诗表达了诗人对重新获得创作的自由的喜悦之情,进而表达了对全国人民从新获得发展的机遇,一切从新出发,必将到达理想的彼岸的热切盼望。
一个诗人的创作生涯被硬生生耽搁了20年,所以一旦他摆脱了搁浅的境遇,无论是出发还是到达,都是一种人生终于又运动起来的显示,所以,无论是出发还是到达都令人兴奋、有所期待和憧憬。人生有限,二十年的搁浅毕竟不是一般人能够轻易而安闲地接受下来的,由艾青再放大到整个社会,那个特殊的年代,那个全社会处于“搁浅”的年代,多少人的青春才华由于搁浅而消散,这种人生被浪费、搁浅而无可挽回的悲痛,除了悲哀与认命,更多的则集聚成了对“出发”或是早日“到达”的强烈期盼与呼喊。所以艾青的这首写于1979年的小诗放在现在看,只是一首简单的生活哲理小诗,但在七十年代末,那个全社会处于刚刚摆脱了“搁浅”的特殊时期,就这一首小诗,引来多少人的共鸣和多少难以抑制的生命的唏嘘啊。
从艺术手法上看,采用了对照互衬的写法,两个海员的“喜欢”各有区别,但又殊途同归,不论是喜爱出发,还是喜爱到达,都是一种盼望。
从语言上看,本诗精炼质朴,却含意深沉。它概括的不仅是海员的盼望,更是人生态度的提炼。
【课后练习】鉴赏第五单元其他三首诗歌的意象、情感、手法、语言以及韵律、节奏。
【教学反思】
周斌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二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二导学案设计
雪落在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下一篇:
把握时代脉搏畅言多元观点彰显理性思考 ——“关注社会”活动单元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