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2802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马说
 

      广州市华美英语实验学校 陈光荣

      [广州市天河区 华美学园(510520) hmcgr@163.net]
一、自读作业。

      1.给加黑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奴隶人

      A.做奴隶的人

      B.农奴、家奴

      C. 隶人(职位低微的吏役)

      D.仆役(既含B又含C)

      答(D)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A.等候

      B.等同、一样

      C. 等于

      D.等级

      答(B)

      (3)策之不以其道

      A.道理

      B. 规律

      C. 方法

      D. 道德

      答(C)

      (4)执策而临之

      A.面对

      B.驾驭

      C.到达

      D.光临

      答(A)

      2.选出加黑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一组)。

      (1)一食或尽粟一石

      A.或得日或否

      B.而或长烟一空

      C.或异二者之为

      D.或曰,此东海也

      答(B)

      (2)①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②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③骈死于槽枥之间

      ④策之不以其道

      ⑤山之僧智仙也

      ⑥越长城之限

      ⑦愿陛下亲之信之

      ⑧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

      ⑨杜少府之任蜀州

      ⑩甚矣。汝
      A.②③⑤⑥

      B.①⑧⑨⑩

      C.④⑦⑧⑩

      D.①②③⑤

      答(A)

      (3)其真不知马也

      A.环滁皆山也

      B.……故自号 醉翁也

      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D.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答(A)

      3.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

      (1)才美不外见

      A.(千里马)的本领和美好的素质就表现不出来。

      B.(千里马)的才能与外貌就显露不出来。

      C.他的本领和优秀的品质就表露不出来。

      答(A)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A.饲养人使千里马嘶叫,却不能够领会它嘶叫的意图。

      B.饲养人吆喝千里马,却不能使它领会吆喝的意思。

      C.千里马为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嘶鸣,可是饲养人并不懂得它嘶鸣的意思。

      D.饲养人听千里马嘶叫却不懂它的意思。

      答(C)

      4.这篇文章的主旨是:

      A.论证人才的重要性:“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B.借千里马为喻对封建统治者“不知马”,埋没人才的行为作了有力的揭露。

      C.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曲折地表现自己怀才不遇之叹。

      D.这是一篇谈养马经验的文章,目的是要使养马人懂得如何养好千里马。



展开全文阅读      答(BC)

      5.本文的主要写作方法是:

      A.托物言志 B.借景抒情

      C.托物寓意 D.记叙与议论相结合

      答(C)

      二、课文分析。

      1.关于《马说》的主旨

      有人根据作品开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便认为本文主要论证人才的重要性。这样分析不准确,开头两句确有总领全篇的作用,它是文章议论的出发点和理论根据,但不是结论,也不是作者写本文的主旨。

      文章结尾一句话值得注意:“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其真不知马”是论证的中心。是谁不认识“千里马”呢?是他们(其)。“他们”又是“谁”,是当时的唐代统治者,是他们埋没人才、迫害人才。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借千里马为喻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行为。第一个“其”字也可解释为被借用的“岂”,作“难道”讲。

      韩愈所以能写出如此尖锐的杂文,是和他的亲身遭遇分不开的。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棗800)间。其时,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提拔,未被采纳。他在京城应试觅官,奔走相告,一共呆了10年之久,最后无限怨郁,离开长安。坎坷遭遇正是他写这篇《马说》的思想基础。这篇文章的另一用意是曲陈心迹,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当然,我们也不能把本文的主旨局限于此,而要从他个人推广到整个封建社会。在封建社会里,压抑人才、埋没人才是普遍现象。

      本文是对不能知人善任的封建统治者的有力嘲讽与鞭挞。

      2.关于《马说》的结构。

      第1段,无识马者则名马无名(写世有伯乐的重要性)。

      提出论点棗“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第2段,无识马者则千里马无法日行千里(写世无伯乐的危害)。

      第3段,妄言无千里马者恰是不识千里马者(对当世无人识马的慨叹)。

      结论棗其真不知马也。

      由此可见,本文采用的是递进式结构,逻辑性极强。

      三、疑难问题解答

      1.关于“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的理解

      究竟是谁“鸣之?”谁不能“通其意”?一说是“食马者”,即养马的人。一说“鸣之”的主语是“千里马”,“不能通其意”的主语是“食马者”,代词“之”指代千里马。我们采用后说,故“自读作业”4.(2)选择C答案。因为这一说,较符合作者的原意。这一点可以和“关于本文的主旨”结合起来理解。至于D答案,因为较笼统,含义没有说清楚,不能算对。

      2.关于“奴隶人”

      “奴隶人”是“奴”和“隶人”两个词。奴,指受压迫受剥削受人奴役的丧失自由的人,如农奴、家奴。隶人,指职位低下的吏役。应读成:“奴棗隶人”。《教参》译文中把它译成“仆役”,虽然也对,但较笼统,含义没有说清楚。

      3.关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且”副词,犹,尚且。“等”,等同,一样。可译成:“尚且跟普通马一样(的地位)还得不到,(又)怎么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四、背诵和默写全文

      五、教学参考资料

      1.《马说》是韩愈《杂说》中的第四篇,所以有的本子又题作《杂说四》。不过,现在人们大多叫它《马说》,也有叫《说马》的。

      (摘自《唐宋八大家散文》)

      2.关于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摘自《辞海》“韩愈”条)

      附:《马说》指导课内自读简案

      一、教师提示自读要点和自读方法。

      1.“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当它发表议论时,非常重视文辞的力量,常逞其千回百折之力,极尽嘻笑怒骂之能事,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我们学习《马说》,要掌握这种文体的特点,着重体会其语言的力量。

      2.本文采用了“托肠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以伯乐比喻圣明的君主,借千里马的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学习本文要深入领会作者的主旨。

      3.学习本文以自学为主,对照注释,弄懂大意,然后完成“自读作业”,最后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讨论有关问题。要加强朗读训练,“熟读深思于自知”“文到妙来无过熟”,这说明了熟读的重要性。

      二、自读作业。

      同前。

      三、讨论重要内容。

      1.关于《马说》的主旨。

      2.关于《马说》的结构。

      3.关于《马说》的写作特点。

      4.关于一些疑难词句的理解。

      详细内容均见前“自读教案”。

      四、作业:

      以《我怎样成为千里马》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结合课文《马说》,结合自己的实际。

      《马说》难句解析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zhǐ)同“衹”、“只”、“止”、“但”、“单”、“独”,

      作为范围副词来看是一组同源词。拙著《文言难句例解》(卷一)说“奴”跟“隶”并列地修饰“人”,很不足取。不敢护前,谨此改正。“奴”是一个词,《说文》说是“罪人”,《玉篇》:“《周礼》曰:“其奴,男子入于罪隶。’”引申为被役使者。“隶人”是一个词,就是古代因罪入官为奴,从事劳役的人。《仪礼·既夕礼》:“隶人涅厕。”郑玄注:“隶人,罪人,今之徒役作者也。”或说“隶人”是职位低贱的吏役。

      译文:“只是被奴仆或者隶人的手侮辱着。”

      食之不能尽其材

      1)转折复句的紧缩形式。紧缩句体现了急迫的语言心理。

      2)“食之”可以有两种解释:一、“食”同“饲”,“喂”;二、“食”增加使动用法,“食之”等于“使之食”。“尽其材”,《课本》注:“竭尽它的才能。”指喂饱了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材”同“才”。“材”不应当解释为“才能”。《说文》:“材,木梃也。”木棒子,引申义是“材料”,《左传·隐公五年》:“其材足以备器用。”杜预注:“谓皮骨齿牙骨角毛羽也。”本句的“材”指“饲料”。“尽”是不及物动词增加使动用法。

      译文:“喂它却又不能让它把那些饲料吃完。”“尽其材”前面隐含“使之”,因是口语语体而省略。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马说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爱莲说》导读
下一篇:有的人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