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课堂实录
阅读:6138  
标签:课堂实录 七年级课堂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课堂实录
《马》 课堂教学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随着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语文教学出现了种类繁多的新法。虽然“教无定法”,但各种教学方法都会或多或少有它不无遗憾之处。诗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语文教师,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切合学习的主体——学生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 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意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在本堂课中,我主要通过让学生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音乐和美术的手段,由此及彼,让学生进一步体味全文的语言之美,从而创设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

教学目标: 

1.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重视精彩句段的积累,仿写。 

2. 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 。

3. 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 积累优美词句,体会文章精妙之处。 

2. 赏析精彩句段,培养多角度思维的习惯。 

3. 对比、拟人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这个部分设计用音乐的形式来导入课堂,目的是让学生们能通过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尽力说出自己所想象的,培养学生的口语锻炼能力,从而达到说的目的。)

   师:在我们正式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两首二胡曲,展开你们充分的想象,联想曲中所展现的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曲子结束时,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描述,大胆畅所欲言,无论是一个词,一句话,还是一段话。现在,可以闭上眼睛静静地欣赏。 

   二胡曲《战马奔腾》响起,欣赏。 

   师:好了,乐曲结束,同学们一定心有所感,那么,大家知道这是一首关于什么的乐曲呢? 

   生(齐):马。 

   师:为什么大家会如此肯定是关于马的? 

   生:因为乐曲中有马蹄声,有马的叫声。 

   师:对,同学们听得很仔细,确实这是一首关于马的乐曲,而且是关于战马的,曲中有马蹄声,马的嘶鸣声,那大家能想象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场面吗?这究竟是一首怎样的乐曲呢? 

   生A:好像有千军万马在打战,在战场上杀敌,冲锋陷阵。人和马都是全副武装的。 

   生B:有一部分的节奏显得非常紧张,好像战争很激烈。 

师(小结):同学们都说得很好,这首二胡曲名叫《战马奔腾》,从乐曲名字我们似乎就能感受到那种激动人心的气息,这首曲子激奋昂扬,铿锵有力,描写了边疆的骑兵战士苦练杀敌本领的恢弘场面,营造出了那种紧张激烈,万马齐鸣的气氛。

师(板书):《战马奔腾》激奋昂扬 紧张激烈 

师:接下来,我们再听一首曲子,感受一下这首曲子的风格又是如何的,两首曲子存来着什么差别?你的脑海中出现的是怎样的画面? 

《赛马》曲欣赏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这又是一首怎样的曲子,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听曲子时你的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生A:这首曲子更加的轻快活泼。 

生B:我们好像看到了一群雄赳赳的马在绿油油的草原上自由奔驰的画面。 

生C:好像有许多人在赛马球,热闹非凡,可以听到欢声笑语。 

师:同学们都说得好极了!刚才,我发觉有的同学还随着音乐不由自主地“摇头晃脑”起来,看来大家已经被这首曲子深深地感染了。的确,这首曲子描绘了内蒙古人民在蓝天白云绿草地的美景中策马奔驰的画面,人声鼎沸,群马奔驰,全曲轻快奔放,风格独特,这首就是二胡名曲《赛马》。 

师(板书):《赛马》 奔放热烈 轻快悠扬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两种风格迥异的乐曲,向我们展示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马;一种是为人类服务,与人类共生死的马;一种是在广漠的草原上恣肆奔腾的马。那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封的一篇科学小品文《马》,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也向我 们介绍了两种状态的马,现在就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归纳出文中出现的究竟是哪两种状态的马? 

学生默读,思考 

二、 分析第一部分 

师:现在请同学们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想想,文章由此可以分成几部分? 

生A:全文共出现了两种马,一种是人工的马,一种是天然的马。 

生B:全文也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是1-2自然段,第二层是3-5自然段。 

师:很好,那你能说说为什么这么分,有什么样根据吗? 

生B: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说“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这一句就承上启下,是过渡句,课前两段就说了人工状态下的马,后三段说的是自由自在的野生的马。 

师:他说得很好,能捕捉住文中的关键信息。那么这两种马各有什么特征呢? 

师(板):人工驯养的马     天然野生的马 

师:首先来看看“人工驯养的马”有什么特征?寻找文中的词语来回答。 

生:写了人工驯养的马的“剽悍” 

师(提示):“剽悍”仅仅是对马的形体上的概括,真正对马的品质的概括的词是什么?第1自然段中有一个关键的句子大家没找出来。 

生:“但是它们驯良不亚于勇毅”。 

师:对,由此可以概括出人工驯养的马的特征是驯良,勇毅。

生A:勇毅体现在它具有“无畏的精神”,“危难当前而慷慨以赴”;它“精神抖擞,耀武扬威” 


展开全文阅读
生B:驯良体现在它“不逞自己的烈性”“在驾驭人的手下屈从着他的操纵”,“窥伺着驾驭人的颜色”,“无保留地贡献自己” 

生C:马的驯良还表现在它是“一种舍己从人的动物”,“会迎合别人的心意”,“舍弃生命以求服从得更好” 

师(板书):  勇毅:无畏精神,慷慨以赴 

驯良:窥伺,舍己从人,无保留 

生A:它们总是被羁绊,“带着劳动与痛苦所给予的残酷痕迹” 

生B:它们被主人打扮得很漂亮。 

师:能否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主人们为何要把这些马打扮得这么漂亮? 

生B(很快):“为着满足主人的虚荣” 

生C:“为着摆阔绰、壮观瞻” 

师:结合刚才同学们所说,我们可以得出人工马的其它特征,那就是被奴役和当玩物。 

师(板书):被奴役:羁绊、疮痍 

                   当玩物:摆阔绰,壮观瞻 

三、 问题探究 

师:当作者说明这些马“被奴役”时,文中提到“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 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对这个句子该如何理解? 

生A:这个句子是说马被人驯化,为人类服务。 

生B:马很早开始就被人喂养,那它一辈子都要被束缚,被奴役。 

师:马的“被束缚,被奴役”,仅仅是在肉体上吗? 

生:它的精神也被束缚,马往往十分温顺。 

师:是啊,马“以丧失自由而开始”就指出马一出生就不再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而是被人照顾,被人喂养,所有的生活充满了人工化的痕迹,马“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不仅仅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等等这些奴役的标志,还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 

师:马不仅仅被奴役,身上“时常带着劳动与痛苦所给予的残酷痕迹”,马还被全身装饰,“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对这个句子又该作何理解呢?“这一切”指什么? 

生A:这一切指“额上覆着美丽的一撮毛,项?编成了细辫,满身盖着丝绸和锦毡” ,指马被主人打扮得很漂亮。 

生B:马已经成为人类的玩物,它已经不适合再去草原生活,它也渐渐地习惯自己的生活服从人类的意志,不再有自己的思想。 

师:说得很好!蹄铁等等只能束缚马的身体,而“这一切”却使 马失去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沦为人类的奴隶和玩物,马之为马的特性丧失殆尽,精神的泯灭是最大的悲哀,这才是比身体上的束缚更为严重的。 

四、 分析 第二部分 

师:刚才,我们感受了布封笔下的马,一种人工驯养的马,文中还提到了另一种类型的马――天然野生的马。请同学们找找文中所描述的这一种类型的马,又是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生A:它们“既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它们因不被羁勒而感觉自豪”,“那些野马远比大多数家马来得强壮、轻捷和遒劲” 

生B:“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 

师:(板书):不被羁勒  强壮、轻捷、遒劲 

师: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大家所找出来的马的特征。 

生:“美质”               师:(板书):美质 

师:对。天然野生的马还有其他什么特征吗?边思考边归纳,快速把握课文信息,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 

生A:“这种动物的天性绝不凶猛,它只是豪迈而犷野”,“它们互相眷恋,依依不舍”,“它们却从来不攻击其他动物”,“马总是和平生活着的,其原因就是它们的欲望既平凡又简单而且有足够的生活资源使它们无需互相嫉妒。

师(一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豪迈而犷野 和平生活 不互相妒忌 

生B:“在所有的动物中间,马是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 

生C:“它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相得益彰”。 

师(板书):匀称优美,相得益彰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所寻找的信息,我们可以对课文的第二部分进行归纳,第3自然作者向我们描述了马的美质,第4自然段写出了马优秀的品德,我们可以归结为马的美德,第5自然段又讲了什么呢? 

生:马的外形,外貌 

师(板书):美貌 

师:作者在这一自然段大大赞美了马的外貌,说它是最匀称,最优美,直白的赞美似乎还不够,作者拿它和其他动物进行对比,这些其他动物有哪些?它们都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对比? 

生A:有驴、狮子、牛、骆驼、犀、象、鹿 

生B:把马的头部,眼睛与其他动物进行对比 

生C:还有马的耳朵,尾巴与其他动物对比。 

师:作者如此大费周章地把其他动物扯进来,与马进行对比,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生:为了说明马是最匀称,最优美的,对马进行赞美,表达作者对马的喜爱。 

师:对,对比写法的运用往往是为 了突出描述的对象,文中在描述马的外在特征时,用了特多其他的动物作比较,赞美马是大自然的杰作,赞美马的高贵姿态。 

师:从板书,我们也不难看出,作者也把两种生存状态的马进行对比。那么,作者对这两种之分别抱着怎样的感情呢?你又更欣赏哪一种? 

生A:作者同情人工驯养的马,赞美天然野生的马。 

生B:我更喜欢天然野生的马,因为它们自由处在,无拘无束。 

生C:我也喜欢野生的马,因为它们身上没有人工化的痕迹,它们有着野性美,最自然。 

生D:我喜欢人工的马,因为它们温驯,并且能为人类服务。人工的马也是人类的朋友。 

师:文章中,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同学们也畅所欲言,谈了自己的感受。而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马在这里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 

师:展示图片。 

师:这里有几张图片,同学们能说出这些有哪能些是名作,作者是谁? 

生:有一幅是《奔腾》,作者是徐悲鸿。 

其它学生沉默 

师:我们都知道徐悲鸿是画马的大师,他笔下的马都是不戴鞍辔,自由奔驰的,这几幅就是他的

《八骏图》、《六骏图》、《老马》《九方皋相马》(叙述故事),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把这些马和文中两种类型的马进行对号入座?

生A:《八骏图》、《六骏图》、《奔腾》所画的是天然野生的马。 

生B:《老马》是被奴役的马,因为它瘦骨嶙峋的。 

生C:这两幅是被当玩生的马,因为它被围在栏杆中。 

师:是啊,这两幅图中的马都是赛马场上的马,你们看,它们长得如此强壮,神气。只有那广漠的大草原才是它们真正的天地。 

师:无论是人工驯养的马,还是天然野生的马,都是人类的好朋友,而人类也应当把马真正地当作自己的好朋友,应当善待动物,关爱生命,人与动物之间应当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关系。 

五、 作业布置: 

1. 板书中出现的加点字词是本课的重点字词,要求学生掌握。 

2. 试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一个自己养过或见过的小动物。 


展开余文
六、 板书设计: 

                       29.马 

                 布封(法,博物学家,作家) 

                   勇毅:剽悍     慷慨以赴 

     人工驯养的马  驯良:窥伺     舍己从人,无保留 

对      (同情)  被奴役:羁绊      疮痍 

                  当玩物: 摆阔绰     壮观瞻 

比                  美质:不被羁勒   强壮 轻捷 遒劲 

      天然野生的马  美德:豪迈犷野   和平生活,不互相妒忌 

        (赞美)    美貌:匀称优美   相得益彰 

课后反思: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说它需要“上知天文,下通地理”,一点儿都不夸张,从学生课堂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历史知识,文学知识等方面是很薄弱的一个环节,而语文课本只是学生叩开文学大门的一块敲门砖,其中涉及的知识往往只是一个点,这就很需要学生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因此,在课内我也往往涉及课外知识,希望学生在调动兴趣的基础上能乐于探求知识,捕获知识。但是当与考试挂钩,很多授课方式就要产生矛盾。曾经在《教育报》上看过一位特级教师的话,他说,他在初一、初二实行的素质教育,在初三实行应试教育。他的话对我很有启发。其实在初一、初二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开阔视野。也是无形中在给学生增加资本,初三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我想这位特级教师成功的真谛也在此吧! 

    这篇《马》是我作为公开课的课文,课前导入用了二胡名曲《战马奔腾》和《赛马》,课尾用了徐悲鸿的名画,目的都是为了调动学生兴趣,拓宽视野,语文这门学科从而对布封笔下的马也有一个更感性的认识。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图片,使课文的内容更加形象,生动,两种不同类型的马也就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其实,无论是使用哪种教学方式,运用哪些教学手段,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易于接受。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教学效果。

在上这节公开课时,出现了一些问题,课后同组听课的老师也都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鞭辟入里,让我获益匪浅。其中有一点,就是对课本字词的讲析,备课时,也一直在思考该把这块内容放在什么时候讲凰来决定把它在课前导入之后来讲解,事实看来,这个决定把课前营造的那种很好的氛围打破了,一堂课的连贯性有所脱节,而字词又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在写这篇教学反思时,我作了改正,把板书突出表现,从学生回答的句子里摘录重点字词,在板书中分解字词,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掌握,于是不在整堂课中出现不和谐的细节。希望这个改动在以后的教学中,有良好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能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发现问题,还能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这些是我在上这堂课时的一些真切感受,“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只有不断地学习改正,才能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 

 

小朱

标签:课堂实录 七年级课堂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课堂实录 马》 课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中国小说欣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
下一篇:农村初中学生“机械型做题模式”的些许思考 教学总结(人教版八年级)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