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4197  
标签:导学案设计 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故乡》导学案(第1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课时

目标导航:

1.利用工具书,增加字词积累.

 2.理清文章故事情节,体味人物情感.

3.分析杨二嫂.闰土的形象.

导语设计

设计一:“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在游子心中,“故乡”是一个美丽的字眼,是魂牵梦绕的家园,是旅途中人挥之不去最温暖的情感记忆。鲁迅的小说《故乡》,和我们以前读过的那些思乡怀人的作品是否一样?现在我们来走进鲁迅笔下的故乡。

设计二:我们循着鲁迅的足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听了《阿长与〈山海经〉》的故事,看了赵庄的《社戏》,还偷吃了六一公公的豆。快乐的少年生活转瞬即逝,鲁迅长大后辗转求学,到日本仙台听《藤野先生》的教诲,回国后却弃医从文,辗转定居北京。一九一九年冬,他回故乡接母亲来京,回到阔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心情如何呢?再见儿时的伙伴闰土时又是怎样的感慨呢?让我们再次循着鲁迅的脚步到他的《故乡》去看看。 

1.知识储备

(过渡语: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每个人生活的时代不一样,对作品感知的角度便不会相同。让我们走进鲁迅的时代,去触摸他跳动的情感脉搏)

①走进作者

【教学建议】鲁迅的地位在中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为了更好地把握他思想的精髓,建议同学们课外多读一些鲁迅的作品,从而更深刻的认识、了解鲁迅,从而触摸先哲不朽的文学灵魂。

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浙江绍兴人。有小说集《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 《狂人日记》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我们学过他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三海经〉》;小说《社戏》和《孔乙己》。

②解读背景

【教学建议】鲁迅先生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鲁迅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了解鲁迅描写的《故乡》的时代背景,更能深刻的理解它“弃医从文”的原因,了解文章中“厚障壁”的原因。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辛亥革命后,广大的中国农村,受苦受难的农民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翻身、解放,依然受着封建军阀、官僚地主和帝国主义的黑暗统治。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经济发展反而日趋衰落。怎样才能使人民得到真正的幸福?农民的贫困与不幸是什么造成的?1919年12月初,鲁迅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当时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对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揭露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重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③了解文体

【教学建议】小说是四大文学样式之一。为了更深刻的了解这种文体独特的魅力,我们就要多读经典,在经典人物的命运中,在精巧的创作手法中,去品味。

小说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文学体裁),它是拥有完整布局、发展及主题的文学作品。 

2.字词梳理

(过渡语:细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字词积累尤为重要,借助工具书,扫清自己阅读路上的拦路虎吧,相信自己一定行!)

①读准字音

【教学建议】要读准字音,就需要结合课文下的注释和借助工具书,在生字、难字上勤动手,勤查阅,勤批注。

阴晦(huì)  秕谷(bǐ)  伶仃(dīng)萧条(xiāo)   折本(shé)隔膜(gé) 

鄙夷(bǐ) 恣睢(suī) 嗤笑(chī)  应酬(chóu)  寒噤(jìn)   惘然(wǎng) 

瑟缩(sè)  愕然(è)  毡帽(zhān)  畜生(chù)   竹匾(biǎn)惶恐(huáng) 

②辨清字形

【教学建议】形近字一直是大多数同学准确认识汉字的拦路虎。这就需要加强积累,同时从汉字本身的意义着手,弄清楚字的意义。

③理解词义

【教学建议】理解字词的含义,除了字词本身的意义之外,更应该注重字词的引申义和比喻义。一句话,结合文章的语境,具体问题具体的分析研究。

间或:偶然;有时候。

阴晦:阴暗昏沉。

萧索:荒凉、冷落的意思。

愕然:吃惊的样子。

鄙夷:看不起。

惘然: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

隔膜:指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恣睢:放纵,凶暴。

3.整体感知

(过渡语:整体感知文章,是把我文章的脉络,梳理文章结构,却准文章主旨的关键。随着下面这个结构图,去重温鲁迅心中的“故乡”。)

①梳理结构

【教学建议】梳理文章的结构,关键在于把握文章的思路,抓住关键句子好关键词语。如表示时间、地点、心情变化的词语;如抓住文章的线索等,然后分析归纳。

②主旨概括

【教学建议】概括文章的主旨,需要整体感知全文,然后看文章的开头、结尾的段落中的关键性句子,或文章做着抒情或议论的句子,进行分析归纳。

表现中国社会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从闰土父子和杨二嫂身上,可以看出这样轮回的影子。

2.合作探究方案

(过渡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作者心目中的“故乡”为什么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呢?让我们用坦诚去交流吧,必将闪现智慧的火花!)

【教学建议】在合作探究阶段,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思想充分的交流碰撞。如导学点一,就需要确定描写“闰土”和“杨二嫂”的重点段落,然后择取重点句子进行分析;导学点二:意在让学生探讨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一问要抓住题干对这三类人生活的概括进行合理的想像和补充;第二问可以反思闰土的现实生活,构建“新”的生活。导学点三:属于延伸训练,但规定了片段的中心“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展开全文阅读
导学点一: 

1.这篇小说写故乡,主要是写故乡人的变化。作者主要写了哪些人的变化?他们有怎样的变化?作者从中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态度?

课文主要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变化。

闰土从他的外貌、动作、对“我”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杨二嫂:二十年前人称“豆腐西施”,“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二十年后,她变得泼悍、放肆。为了从“我”家捞点东西,交替着虚伪的吹捧、尖刻的嘲讽,还中伤闰土偷碗碟。

关于作者的情感态度,可以有多种认识:因为中国农民的活力被封建社会扼杀而悲伤;对中国封建社会农民的苦难轮回无可奈何;为纯真的人性被扭曲而痛苦;对理想的人与人关系的渴望,等等。

2.曾经是那样亲密无间的一对小伙伴,现在却变得那样“隔膜”,“我”感到“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你认为这“可悲的厚障壁”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可悲的厚障壁”是一种人的观念、地位、生活环境差异所带来的精神上的隔膜。“可悲”在于这样的“障壁”是生活中近于“合理”地存在着的,而且也是精神上伦理上难以打破的。

造成“厚障壁”的原因,是封建秩序观念长期的强制性的压力。这样的压力使人们不得不在精神上、肉体上屈服,在封建秩序中寻找并最后苟安于既定的位置,成为麻木、机械的顺民。“厚障壁”是封建秩序的需要和必然。

导学点二: 

3.“我”不愿宏儿和水生“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他们“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他们“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而希望他们有“新”的生活。展开想像,说说“我”、闰土、别人这三类人的生活是怎样的,“新”生活又是怎样的生活。

我的生活是劳累的,在异地谋生到处奔波,生活不安的,闰土是在生活的重压下贫困艰辛精神萎靡的,且有麻木的,这里的别人其实特指着杨二嫂,向她的生活每况愈下,而变得尖刻,泼悍,势力。作者否定这三种生活,这里新的生活就是消除了封建意识造成嘞人与人间隔膜的生活,是幸福,自由,平等,快乐的生活

导学点三:

4.作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的内涵。并结合社会和人生,以这句话为话题,写片段作文。

这句话的内涵是: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人们都满怀希望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新的人生之路。

示例:绵绵的春雨是大地播种的希望,抽动的花蕾是花朵萌生的希望,展翅翱翔是雄鹰驾驭长空的希望。游子说:家是最温馨的希望;海员说,起航是最振奋人心的希望;智者说,读书是个人的希望,家庭的希望,国家的希望……希望是人类在困境中得以继续生存,并积极面对挑战的精神导师。人的生活中如果没有希望,这样的人生是悲哀的。没有了希望,就没有了生活的目标和奋斗的目的,这样的人生便会死气沉沉,毫无生趣。正如鲁迅先生说的一样:只有希望不去奋斗,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因为希望重在实践。

 

龚万梅

标签:导学案设计 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故乡》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让笔下的人物个性更鲜明 作文指导(人教版八年级)
下一篇:《夸父追日》和《共工怒触不周山》 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