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388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同志的信任
一、教学目的
1.培养阅读叙事散文的能力──通过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描述来归纳中心思想的能力。
2.学习鲁迅先生和方志敏同志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高尚品质,领会无产阶级革命者之间的诚挚的信任与深厚的情谊。
3.插叙的手法。
4.叙述中的细节描写和语言的感情色彩。
二、教学重点
1.记叙顺序中的插叙手法。
2.叙述中的细节描写。
3.词语的感情色彩。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质疑与整体把握课文)
1.指导学生按照〔预习提纲〕进行预习。
〔预习提纲〕
(1)通读课文后,思考以下问题:
①从分析标题中研究作者写作的思路是怎样展开的?
②作者用什么方法解决了在叙述事件中要同时兼顾叙述两方面情况的困难?
③文章的中心是歌颂鲁迅先生是最可信任的同志,可是为什么文章有近半的篇幅都是描写方志敏同志的斗争活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
④文章中有哪些细节描写和凝练的语句给你以深刻的印象?
(2)边读边作评点。
(3)查阅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掌握下列黑字的注音。
陌生 浸渍 辗转 空白 字迹
劝降 盛满 弥漫 着落 解到南昌
调集 自传 模糊
2.质疑
由同学们提出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交头接耳,允许大声争辩,欢迎讨论(约1—4分钟)。然后由教师归纳后,并入〔预习提纲〕中待讨论解决。
3.通过讨论预习思考题中的第①②两题来引导学生把握全文的题旨、中心线索和写作的特点。
讨论①题,要从解题意入手来分析思路。“信任”二字前面加“同志的”三字,显示其份量之重,含义之深。人世间最可宝贵的关系,莫过于志同道合的战友间的关系。这是最纯洁、最神圣的关系,这是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关系,建筑在这种关系基础之上的相互间的信任,当然也是人世间最真诚、最崇高的信任。从这个题意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文章气氛庄严悲壮。
这个题目还向我们揭示了文章的中心线索是围绕“信任”二字来展开,这势必是涉及到信任与被信任的双方的事件活动与人际的关系来叙述,这确定是要描述双边的活动。
有了这个线索,我们便可以进一步探求作者行文的思路是:从鲁迅先生收到陌生的女青年的信件入手,写到方志敏同志临死前的托付,面对这位已英勇牺牲的战友的亲笔信件,鲁迅先生的思绪当然是悲愤难以抑制,缅怀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对方志敏同志的介绍便顺理成章地出现了,最后写到鲁迅先生终于通过千辛万苦才找到稳妥的渠道,完成了重托。
要使同学们在阅读中能看懂这篇文章,篇幅虽然短小(不到两千字),但容量大,含义深。它写出了两位伟大人物的英雄业绩与崇高品德。通过对作者思路的分析,我们不但从整体把握了文章的深邃的中心旨意,而且还领会了作者圆熟的写作技巧。所以在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我们第一步首先是要抓住通过解题来把握作者思路这个重要的环节。
讨论②题,是要从文章的分段落层次中找出插叙手法的运用及其优点。遵循作者的思路,我们很容易找到划分层次的依据,并清楚地看到全文可以划分为四部分:
鲁迅先生接受重托→方志敏同志神圣的托付→鲁迅先生完成重托→崇高的结语。
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把两个人物的活安排穿插得这样和谐自然而各得其所呢?关键是要处理好主线与辅线的关系。在这里表现出作者组织材料能力的娴熟,炉火纯青。作者以鲁迅先生的活动为主线,以方志敏同志的活动为辅线,两线并进,相辅相成。为了不中断与削弱主线,作者对辅线采用插叙手法,机动录活地对方志敏同志的活动作了描述,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而且更衬托了鲁迅先生的伟大;反过来又以鲁迅的光辉形象烘托了方志敏同志的赤胆忠心。一种手法,使得两个人物形象相得益彰,料为妙笔。
讨论至此,课文阅读的第一个步骤,即从整体把握全文的任务,可告完成。
第二课时
(分析文章的重点与难点)
4.课文阅读的第二个步骤是通过讨论、分析、评点预习思考题中的第③、④两题来对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作细读玩味。
(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第1—4自然段。诵读的目的,在于使课堂沉浸在一种庄严的气氛之中,通过语言文字来感染学生,然后逐段找出关键的字词句作评点。
第一自然段里,应注意以下词句:“傍晚”、“预先”、“陌生”、(任务之机密、环境之险恶),“磨烂和破损”(历经艰险),“急急忙忙”(任务紧迫)等。第一自然段的作用是,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记叙文的要素一开始即作交代,简洁严谨,并且烘托了全文的气氛。
第二自然段里,应注意以下词句:“郑重”、“按照”、“捡出”、“盛满”、“滴入”、“平放”等词句写出斗争环境很艰苦,但鲁迅先生对地下工作活动很细心、冷静、沉着。
第三、四自然段里,以下词句应作评点玩味:
“生前”、“狱中”(信件的价值难计。这是共产党员用生命和鲜血写成的)。“没有任何”与“只有一点”相对比(生前唯一的心愿是为党做最后的一点工作,没有个人的牵挂与留恋。内心纯洁如水晶般透明)。“确信”一词很有份量,对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可以对他“确信”,的确是因为他的形象太高大,太深入人心了。最后一句话,在“要求”这个宾语前加上了三个宾语,使文章更显得十分悲壮。“一个共产党员”(这是最庄严的称号),“临死之前”(这是人生最关键也是最宝贵的时刻),“庄严”(是极其庄重、严肃而又感人的要求)。
展开全文阅读
阅读至此,方志敏同志的光辉形象已在同学们心目中矗立起来了。
(2)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第五、六两自然段,刻画出鲁迅先生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与对方志敏同志的崇敬。指导学生注意以下的词句:
“悲愤”(对同志的爱,对敌人的恨),“目不转睛”到“又从头读了一遍”最后“模糊起来”、“模糊起来”(连用一个重复句,写出千种深情。)这段文字写出鲁迅先生读信时的神态与心情,是十分专注而真切感人的。而“已经在南昌英勇就义”一语,使鲁迅看信后倍加崇敬与悲愤,而眼前的“却接到了他的亲笔信”一句,更写出鲁迅先生的睹物思人的深情。字迹仍在眼前,而忠骨已抛置他方,怎能令人不痛心?唯一能寄托哀思的信物就是眼前的字迹了,所以他是“目不转睛”地看信,恨不得全部都烙印在脑海中,但遗憾的是,字迹是用米汤写的,正在消失。鲁迅先生除了“又从头读了一遍”之外,只能眼睁睁地望着字迹逐渐模糊到消失了。作者在此采用了重复的句式与修辞方法,一方面是描写鲁迅先生要铭记书信的心情;但同时也是巧妙地兼用了移就的修辞方法,在表面上是写字迹在消失,而实际上是写鲁迅先生在极度悲愤中泪眼模糊了视线。这段描写十分动情。
“揉烂”、“擦干”、“小心”等字词写出了鲁迅先生做事的谨慎、周到和对文稿的十分珍重。用本段最后一句话“一篇《清贫》,一篇《可爱的中国》”过渡到文章的第二部分。
用插叙的手法详细地介绍了方志敏同志的英勇善战,由于叛徒告密不幸被俘,到在狱中的坚贞不屈,用笔代枪,继续战斗到最后的动人事迹。这部分包括文章的第7—11自然段。
(3)指导默读第7—9段,并作评点,写方志敏同志的英勇善战,坚贞不屈和在狱中的顽强斗争。“利用敌人要他写‘自白书’的笔墨,写文章”和“秘密地用米汤给党中央写信”,把监狱变作战场,以笔代枪,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革命精神可歌可泣。
(4)课文中一段最生动的描写,是第10自然段。指导学生先默读一遍,掌握思想内容后,再齐诵一遍,以求形成深切的语感,找出关键的的字词句来作评点、品味。
上文的一个设问句“叫那送信的人到哪里去找党的关系呢?”,引出这个感人的场面细节描写:“思索着”,苦心焦虑,想方设法。“苦恼着”,艰险的处境,许多办法都行不通,仿佛走入绝境,无路可走了。“辗转翻覆”,“不能安睡”,是赤胆忠心,全心全意为党的事业而奋斗,苦苦思索把文稿送交党中央。不知经过多少个不眠之夜的煎熬,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地方,突然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迹:出路找到了──“仿佛暗夜里亮起一道闪光,他突然想起了鲁迅先生。”这个比喻句用得是何等生动形象而又深切!使人们仿佛也经历了狱中的苦难,和先烈一同看见了那耀眼的闪光,鲁迅先生坚定的目光正向我们投来。于是我们和先烈一起想到发自内心的欣慰与喜悦。文稿有了最可靠的托付了,这是最稳妥的出路,一块石头落地了。读到这里,我们仿佛看见方志敏同志带着会心的笑容安稳地睡了一个扎实的觉。这是一个富于想象力充满良漫主义色彩的场面细节描写。
“虽然彼此不认识”,“然而读过鲁迅先生的文章”,“深信”“忠诚”等词句写出方志敏同志对鲁迅先生的评价。而“完全相信”一语,就进一步表明,方志敏同志不但相信鲁迅先生的为人品德能够接受这个重托,而且还完全相信先生的过人的胆识与丰富的斗争经验,是一定会完成这个“&127;十分艰巨和危险的任务”的。
评析到此,我们自然就会明白预习提纲中第③问题的正确答案了。用了近半的篇幅来描写方志敏同志的光辉形象,一方面固然是为了歌颂先烈的不朽业绩;但同时更是为了衬托出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高尚的品格。
评析到此,我们也同样会想到作者在这部分采用了插叙手法的巧妙了:它使主、辅两条线得以平行展开,以辅佐主,条理清晰,互相策应。
由此可见,插叙手法的优点是,它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作者认为需要的时刻和地点,随时插入他所需要叙述交代的材料,和对有关事情作追溯和回忆(部分的)十分灵活机动。
(5)默读文章的第三部分(文章的第十二自然段),评点关键词句:
“在他逝世前的半年”,先生病魔缠身,生命垂危,但也没有忘记战友的重托,一个“才”字,说明经历艰险,十分不易,“稳妥”一词,说明先生办事的谨慎,“迅速”一词,则描写先生的果断、机智与高超的工作效率。而两词并不矛盾,是在“稳”、“准”的前提下来求速度,可见作者用词的准确、条理、合乎逻辑。
(6)诵读最后一自然段,是文章的第四部分。这是一个言简意赅的画龙点睛之扣题句子。由于斗争环境的需要,鲁迅先生虽然在组织上不是共产党员,但他在思想上政治上是无产阶级最坚定的战士,他以自己的英勇斗争与人民大众的无即忠诚,证实了自己无愧于“同志”这个光荣的称号。因而赢得了“所有共产党员”的信任与爱戴,“所有”二字份量重千钧。最后在“同志”一词的前面,加上两个定语,“能以生命相托付的”(最神圣的托付),“最可信任的”(毫不保留的),可见其含义之深刻。
而“同志”一词则是人世间最神圣、最骄傲的称呼。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妇女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毕生追随孙中山先生的未竟事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艰苦奋斗,功绩卓著,受到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进步人类的爱戴。亦是由于斗争需要,她听从党的安排,继续发挥作用。但在她病重垂危之际,她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党中央立即批准了她的请求。当邓颖超同志代表党中央去向她传达这一喜讯时,她已不能大声说话了。她用微弱而又坚定的声音,请求说:“喊我庆龄同志!”这是一个伟大人物毕生奋斗的心愿和最后的要求。多么感人!而“同志”这个称呼又是多么崇高美好!
5.再引导学生回到课文整体上来进行复习巩固。
(1)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只求在观点上一致,提倡百花齐放。①鲁迅先生与方志敏同志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英勇奋斗,为人民的利益献出自己的生命的高尚品质;②无产阶级革命者之间的同志的信任与深厚的情谊。)
(2)写作方法:①插叙手法的特点与优点;②细节描写的作用;③语言的感情色彩:真挚、深切、庄严、高尚。
四、布置作业
必作:第三、五、六题
选作:第四、七题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同志的信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荔枝蜜
下一篇:
分马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