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603  
标签:教师随笔 九年级教师随笔
朗读,文言文学习之本 教师随笔(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225777)江苏省兴化市沙沟初级中学   王进喜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文言课文要“能顺畅的朗读”。但多数同学学习文言文时总觉得枯燥乏味,无所适从。其实,学习文言文与学习英语一样,在于反复朗读。晨读、晚读,读多了自然而然就懂了,开窍了。这一点,我们的先人早就洞悉这个秘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朗读这个方法,看似笨拙、不讨巧,实际上是大巧若拙,是学习文言文的不二捷径。

读准字音

文言文毕竟是古人的语言,不那么“平易近人”。 诵读时要仔细辨清字形,查明字音,切不可以形近字的音去替代或者读“半边字”。以《小石潭记》为例:“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其中的“佁”“俶”“翕”三个字,在我们日常阅读里很难遇到。对这几个生字,我们一定要借助课本注释或工具书查出准确的读音。再如:“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柳宗元《捕蛇者说》》)“踣”是“跌倒”的意思,读作bó,不能读成péi或bèi。

文言文里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多音字,先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弄清字的意思,再确定读音。《出师表》中“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没有接触这篇文章时,有可能会把“否”读成“fǒu”,实际上在句中读“pǐ”(这里是批评的意思)。“子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在这里,“省”、“间”分别读作“xǐng”、“jiàn”(省:检查自己。间:参与)。

特别要注意文言文中的通假字。通假字是文言文的“特产”,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通假字跟本字的读音大多不同,在遇到通假字时,应读“本字”的音。如《与朱元思书》中“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转”不读“zhuǎn”而读“zhuàn”(鸟婉转地叫的意思)。再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大道之行也》)“与”通“举”读作jǔ(选拔),“扁鹊望桓侯而还走。”(《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读作xuán(回转,掉过头来)。

当然,在文言文中还有一些“古音异读”现象不可忽视,如:可汗(kèhán)、单(chán)于、万俟(mòqí)等等。

读好节奏

文言文的音乐性、节奏感比现代汉语强,因而,古人读书时总喜爱摇头晃脑。读好节奏要掌握规律。掌握语法规律。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都需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更为明确。“池非不深也”“ 以光先帝遗德”“余将告于莅事者”,“池”、“以光”、“余将告”三者后面都要做停顿;掌握表达规律。现代汉语以“双音节”为主,而古文言文以“单音节”为主。如果在文言文中两个单音节词凑巧靠在一起,而这两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成一个词。这就容易引起误解,容易读破。“……而乡邻生日蹙,……”“生”“日”是两个词(生:一天天地;日:生活)。“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句中的“中间”是两个单音节词,“中”是“中间”,“间”是“夹杂”;“力拉”是拟声词)。如连起来读就读破了;掌握句式规律。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如“夫”、“若夫”、“盖”、“故”等,诵读时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应该稍微停顿一下。《马说》中“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一句应该读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狼》中“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除此以外,文言文中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方,并列短语间等一般都要停顿一下。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必以|分人”,“岸芷|汀兰,郁郁|青青。”“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等等。

读出语气

用语言表达感情色彩,总是带语气的,因此,朗读要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运用声音表情达意。如果用一字一顿的声调、千篇一律的语气来读,那就是味如嚼蜡的唱读。文言文里,词的感情色彩、句子的结构、修辞手法的运用,都和语气的表达更加密切相关。例如朗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课,若能注意到邹忌问其妻是“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问其妾是“吾孰与徐公美?”问其客是“吾与徐公孰美?”内容相同而问句不同;而妻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答“徐公何能及君也!”客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回答也不尽相

同。这是作者按“私我”“畏我”和“有求于我”的三种不同关系,描述了三种谈话的不同神情。朗读时根据这种理解就要用不同的声调、语气把不同的神情读出来:问妻较和,妻答是爱;问妾较严,妾答是怕;问客较傲,客答是谄。这样朗读,不但能把课文读活,而且还能在朗读中进一步加深理解。 

对所学的文言篇章都这样细细读、悠悠读,就能读出真挚的情感,读出优雅的美感,读出良好的语感,读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来。

 

王进喜

标签:教师随笔 九年级教师随笔 朗读,文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浅谈古诗文鉴赏策略 教师随笔(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下一篇:写作要有“六心” (人教版八年级)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