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559
标签:
教学论文
七年级教学论文
朗读教学之我见 (粤教版七年级必修一)
《语文课程标准》里对朗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这段话是从能力和评价标准两个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教会学生运用语言,而朗读则是达到此目的重要途径。历代有所建树的人无不重视朗读,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三位语文教育大家就十分强调通过反复诵读来体会范文的意味、情调和文气。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特殊意义。可以说,强调朗读,并不是观念更新问题,而是语文教学继承优秀传统,使之返璞归真的问题。
教学实践使我深切感受到合理运用朗读教学不仅能补充讲解探讨中的不足,而且可以和作者心灵沟通,会意于一笑间。下面就我在朗读教学方面的体会与收获和大家做一交流。
我的具体做法是:一.角度精细——读中悟趣 运用这种设计思路,可以将朗读技能训练的某项内容进行切分,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也可以从不同角度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细腻的情感感受,来理解课文中的情与景、课文中的人与事、课文中的理与趣、课文中的叙与议,等等。
请看下面六年级的一篇课文——《金色花》。
泰戈尔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 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 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 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 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 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那时便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在教学中我是请同学们这样来朗读:
第一次读:请大家用童声来读,语速要舒缓,语调要清新。
第二次读:请们带着表情朗读,语音要甜美。
第三次读:同学们,朗读的时候要有孩子撒娇的韵味呢。
第四次读:请用突出重音的方式,用上扬的语调,读好文章中的几次“变”。
第五次读:可爱天真的小孩子那调皮的口吻感染着我们,让我们进行表演式朗读,来表达他的娇憨和对母亲的爱。
这样的朗读指导比较准确地把握了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每次朗读都提出不同的要求,给学生一种没有厌倦、渐入佳境的朗读感觉。
下面《口技》“朗读课”的教学流程,设计比上例更为精细一点。它不仅关照到朗读步骤的问题,还关照到对课文的分步处理的问题,关照到师生互动的问题。每一次的朗读要求都有它的“表达目的”:
第一次读:读得流畅响亮——人人出声,读得沸沸扬扬,以形成课堂气氛并初步感知课文。
第二次读:读得字正腔圆——主要训练朗读第一段,教师示范,学生学读。这里的“字正腔圆”主要用于表现文中的气氛,为全文的朗读定下一个基调。
第三次读:读得层次分明——从理解段落层次的角度训练朗读第二、三段,同时训练学生的段落分析能力。
第四次读:读得有情有境——朗读第三、四段,老师示范,同学们体味文中情境并通过自己的朗读将其表达出来。
第五次读:读得有急有缓——这里重点朗读第四段,先急后缓,读出文中情景,读出段中层次。
上述朗读教学要求具体,层次明朗,覆盖周全,活动充分;加上形式的变化与调控手法的运用,场面的活泼可以想见。
做法二:引读到位——读中悟理。
这种教学设计的思路不仅强调朗读,而且能够在朗读之中增加学生感悟分析活动,因而这种设计及教学过程不仅表现出一种立体的美感,一种错综的美感,还表现出一种高效率的教学设计艺术。
所谓“引”,就是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有意地“引导”着学生朗读课文中最精彩或者最重要的内容,同时略去对课文中其他内容的朗读,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连贯地“跳读”的课中情境。这种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常用的,像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都可以用到,请见《鹤群翔空》中的教学实录片断:
同学们,咱们先把课文读起来。课文这样读:老师当主持人,把你们的朗读串起来。好,开始了。
师:(当主持人串读)“南侧群山的上空深处,浮现出一排黑芝麻粒般小斑点”,鹤群映入了我的眼帘。请大家开始读第3段,读这一段要注意,有些字音要咬准,你们看,“这些鹤都是灰白色的,它们一律将长颈伸向前方,双足向后方笔直延伸,悠然翱翔太空的美姿,实在是无可言喻。”“一律”“笔直”“实在”这些重音要读好,这幅很美的画面,要通过重音把它表现出来。好,请读。
生:(齐读第3段)
师:读快了一点,重音读得还不够。继续往下看,可能是由于山太高了吧,鹤群在那里转弯了,改变了飞行的方向,它们这时候飞行的景观是多么的壮丽呀!请读第8段、第9段。读这两段要注意处理好停顿,你们看,“这种景观多么壮丽啊!”后面一定要停一下。为什么?后面的句子都是来解说“壮丽”的。因此,“壮丽”这个地方是一个中心句,在这里要停顿一下。好,开始读了。
生:(齐读第8段、第9段)
师:但是,生活的平静被打破了,一只苍鹰“飕”地一下以极快的速度插到鹤群之中, 一场鹤与鹰的激战在长空展开。下面读13、14、15、16段。注意要读出速度,表现战斗的激烈。好,开始读。
生:(齐读13-16段)
师:鹰逃走了,留下了一只伤鹤,那么后面是怎么回事呢?下面读21、22、23三段。在这要读出情感,你就像那只大鹤来救死扶伤的朋友,好,开始读。
展开全文阅读
生:(齐读21、22、23段)
师:刚才咱们读的是课文中最精美的部分!…… “有引有读”的教学设计思路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艺术地处理比较长的课文,同时形成课堂上波澜起伏的朗读场景,师生的活动都很专注。
下面是议论文《纪念白求恩》教学实录片断:
师:同学们,我们对白求恩这个名字是很熟悉的。多少年来,这个名字作为一种力量、一种象征,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今天来学习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我们学习的步骤是:感知一篇,精读一段,背诵一节。我们主要的学习方法就是:朗读。
师:下面我们开始进入第一个步骤:感知一篇,也就是感知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感知它的写法。请大家各自大声地、快速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时候注意:课文中叙述了白求恩医生哪些方面的情况。
学生读全文,读了将近3分钟。有学生已开始在书上动笔做记号。
师:下面我们就来感知一下课文对白求恩事迹(情况)的介绍、叙说。
下面看第一段,大家把介绍白求恩的内容一起朗读出来。注意:朗读的时候不要读到议论的方面去了。
生齐读: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50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师:这里介绍了白求恩在中国的经历。好,看第二段,读出文中叙述的部分。老师提示一下,就是从“从前线回来的人”到“无不为之感动”。
生齐读:“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是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师:好,第三部分自己判断,读出叙述部分。
生读:“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师:再看第四段,作者在这里叙述了与白求恩的关系,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心情,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
生齐读:“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很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师:刚才我们读的都是叙述部分,但是,这篇文章叫做《纪念白求恩》,是一篇悼词, 因此在叙述白求恩的生平、事迹、精神的同时,作者一定会加以评议。下面我们把评议的部分读出来。
我们来读第一段,男生读叙的部分,女生读议的部分。
男生读:“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50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女生读:“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 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这就是我们的国际
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师:刚才同学们读的这个段落很明显由两个层次组成——叙和议。由叙到议,表现了作者通过白求恩的事实发表自己的见解加以评论的思路。后面我们也可以根据这种体会,来感知其它段落的层次。
下面我们来看第三段,大家思索一下怎样读出层次来。(有同学在思索,有同学在小声议论)
好,试一试。女生读第一个层次,男生读第二个层次。
女生读: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男生读: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师:第四段,请一个同学起来读第一个层次,然后我们大家一起来读第二个层次。
生1读: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很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齐读: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师:我们刚读的三个段落都是先叙后议。通过前面这个步骤的我们初步了解了文章的写法—-叙议结合。叙是基础,再通过议来表现作者的情感和观点。下面我们就来概括各段的主要意思,通过概括对课文的内容加以浓缩,吸收其精华。
在朗读中带出分析,在朗读中让同学们不但动口,更要动脑,在朗读中让学生进行揣摩体味,这就是教学设计艺术所带来的艺术氛围。以上我是从两个方面结合不同文体的文章谈了自己的几点做法。那么在朗读教学的初始阶段我们应从哪几个方面来进行指导呢?这一点大纲中有明确要求,
就是要从从吐字发音、停顿、感情基调等方面给学生朗读的技巧指导。我是这样做的:
(一)指导学生分清重音、停顿与语调
在朗读中,为了准确地表达语意和思想感情,有时强调那些起重要作用的词或短语,被强调的这个词或短语通常叫重音,或重读。因为重读的字词不同,感觉所强调的重点就不一样,重音用得适切,可以使语句的意思更加鲜明,而表达不同的意义。(多媒体举例)
停顿是指朗读过程中声音的断和连。在朗读时,既不能一字一停,断断续续地进行,也不能字字相连,一口气念到底,无论是朗读者还是听众,无论是生理要求,还是心理要求,朗读中的停顿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既是显示语法结构的需要,更是明晰表达语、传达感情的需要。通常不管是说话或朗读很自然都要换气,就是话与话之间的停顿时间。此停顿不只是生理上的需要,也可用来表情达意,使听话的人更能领略说话者或朗读者的意思。一般地说,中学生朗读应该慢一些,读慢了就能注意“咬”准字音。一句话中有若干个音节,“这些音节成串连续发出,叫做‘语流’。语流中间必须有被人听得出来的音界(音节与音节间的界限)” 读慢些听众才能分得清音节间的界限。如在教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爱这土地》一诗时,应明确这首诗无固定的节律,不押韵,它主要由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构成一定的节拍,朗读时要着重体会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
朗读的语调指语句里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其中以结尾的升降变化最为重要,一般是和句子的语气紧密结合的。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注意语调的升降变化。语音就有了动听的腔调,听起来便具有音乐美,也就能够更细致地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 如在朗读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多媒体)应注意体现出一种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第一节,长句式,多节拍,每两行表现一个意象,仿佛是一首以低音缓慢升起的乐曲,给人一种沉重感。第二节,诗句简短急促,把忧国的情绪强化为深深的悲怆。第三节,诗句拉长,节拍增多。这种起伏变化,造成全诗节奏反复回旋,抑扬顿挫,为第四节把全诗推向巅峰创造了条件。第四节,节奏更快,而且排比的运用,加强了语言的力度。这就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亢、激昂的高峰。 再如朗读冰心《谈生命》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感情激越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学生掌握技巧后,读起来就更自然,这样会极大地提高朗读训练的质量。(多媒体)
流利地读,是要把句子读完整,不读断句;要读出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间歇;要读得连贯流畅,速度适中。训练中要注意使学生掌握标点符号的朗读技巧,要向学生讲明常用的标点符合的作用、停顿时间和可迸发的语感关系。
(二)感情基调的把握
感情基调是指作品的基本情调,即作品的总的态度感情,总的色彩和分量。任何一篇作品,都会有一个统一完整的基调。朗读作品必须把握住作品的基调,因为作品的基调是一个整体概念,是层次、段落、语句中具体思想感情的综合表露。要把握好基调,必须指导学生深入分析、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力求从作品的体裁、作品的主题、作品的结构、作品的语言,以及综合各种要素而形成的风格等方面入手,进行认真、充分和有效的解析,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产生出真实的感情,鲜明的态度。
展开余文
在进行朗读训练时,要充分挖掘文本的内涵,诱发学生的真切体验,引领他们进入课文所创设的境界,激活形象思维,促进平等对话,让他们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在朗读一篇课文前,要先确定朗读的感情基调。 如在朗读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余光中《乡愁》一诗时,应指导学生注意营造出一种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从而在这首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中体会到海外游子殷切的思乡之情。
“一部作品,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听众新的反响,使其从物质形式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 在朗读训练的初始阶段,为了避免学生朗读的盲目性,我市采取了这样一个评价标准,
课堂朗读评价的一般标准
类别 发音 重音 停顿 语速语调 节奏 情感 领悟程度 整体感受 总分
分值 2分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2 1分 10分
得分
扣分
理由
优点
说明①“发音”侧重于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读准字音,字正腔圆。2分的分值意在告诉学生用普通话读准字音是朗读的基础,基础不扎实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②“重音”侧重于传达重要信息和表达特定情感的词语。只强调“信息”和“情感”的意图是让学生有意识地理解文本内涵和揣摩作者情感,通过朗读逐渐对文本有所领悟;
③“停顿”侧重于话语的组织结构和语义结构,也就是不念破句,其次要求学生在朗读时应把握好语法停顿的一般规律:句号、问号、叹号 > 分号、冒号 > 逗号 > 顿号,后一点不做太高要求,只要能基本听出句号与逗号文言文的朗读中应更加注重
④“语速语调”侧重于同文本表达内容的吻合,它们的对应关系一般表现为(见下表):
语速语调 快速平调 慢速平调 中速降调 慢速降调 快速升调 中速升调 慢速升调
表达内容 冷淡 庄严、沉痛 直陈 坚定、确信 反诘 测度、不确信 鼓动
此项内容不宜做太高要求,只要能基本符合就可以了,意在通过不断训练,形成语感;
⑤节奏主要凭借语速、重音、停顿等语音表现,有序和谐地组合而成,由于前面已有语速、重音、停顿的评价项目,故“节奏”项主要侧重于考察学生对文本的熟练程度,能做到自然流畅、抑扬顿挫地读完相关内容就可以了;
⑥“情感”主要侧重于对作者情感的准确把握,能读出作者或悲伤或欢快等感情,这一点应该有比较高的要求,其目的主要在于引导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通过朗读文本渐次走进作者的内心,从而产生共鸣,最终理解文本内涵,得到情感的熏陶;
⑦“领悟程度”侧重于朗读者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领悟,是否读出了作者写作的本意,这一点是关键和重点,也是我们评价的主要目的,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反复朗读进而理解文本;
⑧“整体感受”是对学生朗读的宏观评价,具有极强的主观性,本项主要侧重于朗读者的情绪是否饱满,是否引起了评价者感情的共鸣。
另外,“扣分理由”一项,主要是要求评价者对朗读者的缺陷用简单的文字加以记录,既限定了打分者的随意性,又能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还能起到让评价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之效。“优点”一项主要基于“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评价为主”(“新课标”第19页),同时,发现别人的优点,既能给被评价者以信心 ,又能达到让评价者学习借鉴的目的,进而形成良好健康的评价心理。
以上所讲的只是朗读评价的一般标准,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不同的朗读个体,评价标准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即便是同一篇文章,也应该根据学生对文本熟悉的程度而有所区别。当然,我们所进行的课堂朗读评价,其目的不是甄别和选拔,而主要是诊断、激励和改进,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促进学生的发展。
课堂朗读评价的常用方式
评价方式 说 明
“师读生评”式 老师读,全班同学对老师评价
“一读一评”式 同桌的两个同学,一人读,另一人评价,然后交换
“一读三评”式 前后桌四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读,另三人评价,然后依次交换
“一读全评”式 一人读,全班评价,当然包括老师
“几读全评”式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读,全班评价。这里的读当然不是齐读,而是把文本分成几个部分,几个同学分别读自己分到的内容,互相配合读完相关内容。须要说明的是,读的同学不是一人一段这样简单的分工,可以在一段内根据语意的层次,A读一层B接着读下一层A再读下一层的交错式朗读。评价对象不再针对单个人,而是侧重于整体。其意图主要是体现“合作”的理念。这种朗读方法不仅实用于诗歌和戏剧,也完全实用于散文。
“评价评价”式 随意抽出学生的评价让大家来共同探讨其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寻求更合理的评价方法和健康的评价心理,以期在下次评价中学习和借鉴。
说明:无论采用何种评价方式,最后都要让评价者给被评价者做出合理的解释,指出其优劣,说出其理由。对于疑难的问题,要通过品读、讨论、探究的方式加以解决,老师应以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身分介入,决不能越俎代疱,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它既是课堂朗读评价的核心部分,也是评价成败的关键。如果做得好,它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顺利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将此种教学方式持续有效地推行下去,进而慢慢内化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
王晓艳
标签:
教学论文
七年级教学论文
朗读教学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随笔(人教版)
下一篇:
《张衡转》学习方案 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