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阅读:1166  
标签:备课资料
庄子:你想瞒天过海吗——《逍遥游》之我见
北京师范大学昆明附属中学 陶国忱

      现行的各种教学参考材料之通说,皆以为大鹏鸟并没有达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程度。其理由是,大鹏鸟亦须驾风而行,故应属于“有所待(凭借,依靠)”也。谬矣。依愚之见,此种解读,只能使庄子的《逍遥游》永远流浪在天上,而无法着陆。

      就课文《逍遥游》的结构而言,前面四分之三的内容,或类比,或对比,但基本都是围绕“大鹏”鸟这一主角而展开的。只在结尾处一个新说法拔地而起:“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人们不禁要问:到底如何做才能达此境界?只说“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未免抽象模糊。仔细一想,这答案啊,就在前面的大鹏鸟身上:为什么“鲲鹏”这一个典故,作者要不厌其烦地又重复一次呢?显然是有所寄寓的吧。那么应该寄寓什么,能够寄寓什么呢?如果浓墨重彩描绘的伟大形象,居然只是个配角,主人公直到片尾才出场,那将是编剧的败笔,观众都不会原谅他的。

      庄子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鲁迅语)”,应以领悟为主;不像儒家文章那样,无边无际地说教。

      有人说,大鹏鸟亦如列子御风而行,均属“有所待”之辈;我说:二者有本质的区别。

      庄子只道列子御风而行。但行之时,有风没风还不一定,那只有等,如果还没有风呢?再说,列子此行,十五天就要回来,请问,他又能走得了多远?这一定要回来又意味着什么?是不是某些红尘俗事未了啊,故曰,“有所待”矣。而大鹏鸟呢,他身处北海,北海六月必然海动,海动必有大风,年年如此。大鹏鸟只需抓住这一大自然的规律,顺时而动即可。这不是“乘天地之正(本性)”“御六气(阴、阳、风、雨、晦、明)之辩”,又是什么呢?从北冥,到南海,大鹏一去不回乡。那南海可是浩瀚辽阔的天然大水池啊,大鹏鸟欲在此安营扎寨(徙于南冥)了,这不是“以游无穷者”又是什么呢?

      故曰:大鹏鸟已经形象而又具体地诠释了“至人、神人、圣人”的逍遥之境——大鹏鸟就是“至人、神人、圣人”的化身。其实,“至人、神人、圣人”毕竟也是人啊,他们也得吃,也得喝,也得穿衣服,也得呼吸空气,这样一来,他们岂不是也“有所待”了。这就很麻烦了,也许就只有到河外星系去勘测“至人们”喽。

      事实上,大鹏鸟已经践行“无己、无功、无名”了。他“绝云气,负青天”,那“无所至极”的寥廓苍旻,那雾气,那尘埃,那人间万物只要活着,就要喘气,这俯拾即是的一切,都是我大鹏鸟培风图南的厚度。还需向谁求索“物我合一(无己)”之境!为什么大鹏鸟一定要飞到那九万里的高空?就是要从你这尘世间的纷纷扰扰、潮起潮落中超脱出来啊,说什么荣而华,富又贵,憧憬、梦想与等待,这些与我何加焉!天涯路上,形单影只的大鹏鸟仍要无怨无悔我走我路,这是怎样的一种“高度”啊!何须非得在“神人、圣人”身上去找什么“无功”与“无名”!在那荒远僻静的北海,与那杳兮冥兮的南海,我大鹏鸟自可逍之遥之,岂不美哉。但你也千万不要小看,那小小的蝉、小小的学鸠与斥鴳,他们的冷嘲热讽中可裹着挟泰山以超北海的力量啊,有多少“小鹏们”见此情形,便悄悄折断翅膀,又偷偷拔掉羽毛,重新钻到水里(鲲者,本鱼之类也),则万事大吉矣。也千万不要小看那鼠目寸光的朝菌与蟪蛄,他们在凡尘间生存与繁殖的能力,比你只知高远的大鹏鸟要强上何止千万倍?独在西风唱逍遥,大鹏啊,你该经受着怎样的孤独!

      说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处,这里分明使用了“互文”手法。他三者不可能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各自申请一个什么专利。故此处应译为:至人神人圣人是物我不分的,且没有任何功名意识。反之,若“至人”只能做到无己,他又算什么“至人”?若“神人”只能做到无功,这是不是有点残缺感呢?若“圣人”只是不追求什么好的名声,这样的圣人又怎能“圣”得起来?

      “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只一个“无所待”就差一点把大鹏鸟从天上折腾下来,那么究竟什么是“无所待”呢,说穿了,也就是无欲无求(当然,基本生产、生活所需,自应除外)罢了。庄子不就笃行这无欲无求了吗?他可以饿得面黄肌瘦,但可以织鞋,还可以向他人借粮,就是不接受你楚使者的厚币,或过一把楚相的瘾,来换取一个利禄功名,以妻荣子贵、永垂青史之类。哪怕你芸芸众生说我庄周狗屁不是、一事无成,那也没有什么关系。甚至我老婆死了这天大的事,我照样鼓盆而歌。

      草色遥看近却无,君向何处觅“逍遥”?庄子,你不就是那九万里高空的大鹏鸟吗!庄子,你不就是那“无己、无功、无名”的“至人神人圣人”吗!是谁恍惚了我们望远的慧眼?是庄子在“瞒天过海”,还是我们瞎子摸象式的阅读……

      
标签:备课资料 庄子:你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低调的奢华——听于漪先生教育思想报告会
下一篇:余映潮上《云南的歌会》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