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阅读:1114
标签:
教师随笔
九年级教师随笔
朴实无华,扎实高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体会 教师随笔(人教版)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我们学校已经推广、普及了几年的时间,在具体的实施和运用过程中,我对洋思学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教学理念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感悟。
首先,我很认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课堂模式的特点:“准备充实、结构朴实、训练扎实、效果真实”。
在这种模式中,“先学后教”中的“先学” 环节并不单纯让学生去看书、理解。而是在教师已给出的自学指导下,让学生明确任务,在一定的时控下进行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题。从课堂实践的实际来看,课堂上揭示学习目标和给学生的学法指导虽然花的时间不多,但是比较重要,我们在呈现学习目标的时候要有重点、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让学生一看就很明确这节课需要掌握哪些内容,哪些知识点是重点,之后的学法指导可以是很具体的让学生看书上哪部分内容,找出哪些概念或者看懂哪个例题,也可以是以问题的方式呈现,让学生阅读书本以后回答哪几个问题,这两种方式都比较可行。给学生自学的时间最好要有一个规定,让学生在学的时候有一种紧迫感,知道这些任务的完成是有时间限制的。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老师尽量不要在黑板上写板书,那样会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会情不自禁的抬头看老师在写什么,并且我觉得学生自学的时候老师还是应该要到学生中间巡视一下,因为的确会有一部分不太自觉的学生他可能就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在学生自学之后,我们通常会有一个自学检测,主要是针对学生刚才自学的内容作一个最基础性的检测,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最基础的内容,自学检测做完以后是当场就交流的,交流的过程主要是学生相互纠正,老师作为一个组织和引导,对于学生有困惑的地方进行一个指导。
“先学后教”中的“后教” 环节环节是课堂的关键环节,是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方法的主阵地。“后教”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是在学生通过先学环节,在检测中暴露出的有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首先让大面积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板演不同的结果、答案。将学生的答案、思想、方法完全展示在同学面前,让学生从中类比异同,寻找最好的方法、思路。多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错,使知识得到了细化,学生明白了为什么,便于从中选择出适合自己的方法。该环节教师要充分利用优、中、差三层次学生解决问题。凡是他们能讲明白的观点,教师绝不参与,只做补充、更正讲解、总结归纳、拓展延伸讲解,真正实现了“兵教兵”,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效果显著。
“当堂训练”环节是巩固双基,形成能力的主阵地,是建立在教师精心设计训练题的基础上。同时,当堂训练是一个相对比较灵活的环节,它的灵活在于可以根据每节课的不同情况来把握时间,如果课上时间足够,可以给学生多一点时间当堂训练,从效果来看,当堂训练的效果比学生在课外练习的效果更好。
其次,我认为学习洋思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学形式。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整个“引导--学练--堂堂清”教学模式的形式的一切一切,照搬过来,可能会适得其反。要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遵循的原则:凡是能使学生学习变好、能使学生习惯好转的方法、要求都可以强化,但千万不要在原方法和制度的基础上动作过大,否则学生、老师都吃不消,循序渐进,使这些方法和制度逐渐加强。
再次,我认为转变观念是推行洋思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关键。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相信学生、大胆放手。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分层推进,这就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扔掉原来的不好的方法和经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就是:学生是主体,在知识的学习中主要以学生自学、学生讲解为主。但有的老师总认为自已不讲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讲,学生总结不全面,这就错了。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可能比老师想得全面。
推行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可能会一帆风顺。学习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同样如此。但从总体上来说,我觉得“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学习模式的确比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锻炼,同时也能让学生慢慢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且如果是他们自己习得的知识,通常会在他们头脑中停留的时间比较长,理解的应该也更加透彻。所以,既然我们认定了这种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并从中受益良多,就一定要持之以恒。因为只有执着地追求、探索,就一定会成功。只要正确地分析学习中的各个环节,课堂教学水平肯定有质的飞跃。
韩学兰
标签:
教师随笔
九年级教师随笔
朴实无华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采薇》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下一篇:
《项脊轩记》教学设计 ——此情可待成追忆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