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5934  
标签: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蝈蝈与蛐蛐                                      济  慈教学目标:

    1、掌握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特点。          

2、分析写景诗的意境。    

3、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重点难点:如何欣赏写景的诗歌的意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学习一篇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创作的十四行诗《蝈蝈与蛐蛐》。     二、教读新课。

     1.指名朗读这首诗。正音。     2.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引导学生阅读注释①,教师补充。    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1795年10月29日生于伦敦。9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济慈和两个弟弟由外祖母收养。15岁时母亲又病故,外祖母委托两名保护人经营他们兄弟的财产。起初济慈是学医的,他喜好文学,但对医学并不厌弃,通过考试获得  内科医生执照,还继续学习外科。直到1816年11月间,济慈才决心放弃医学,从事文学创作。他的诗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都很强。他认为,一个大诗人对美的感受能压倒或抵消一切其他的考虑,这就是他的“天然接受力”的思想。他曾说,他可以深入到一只麻雀的性格中去,同样可以“在瓦砾中啄食”。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维多利亚时代诗人、唯美派诗人、“意象派”诗人都受到他的影响。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    3.学生朗读,整体把握诗歌的基调,注意处理朗读语调,注意音步和轻重音的正确掌握。    4、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盛夏——蝈蝈的乐音     大地的诗歌                                  充满生机

                   严冬——蛐蛐的歌儿

5.理解虫鸣的象征意义。      诗人创造蝈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了济慈的创作思想,即诗应该给人以安慰,并提高人们的思想。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乐观地对待生活。  6、尾声:“从蛐蛐的歌中仿佛听到了蝈蝈的呜叫”。理解盛夏的蛔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这是诗人的联想,将冬天的蛐蛐的歌儿呼应盛夏的蝈蝈的乐音。起伏不停,点明中心:从来不会死亡,从来没有停息的大地的诗歌。    三、布置作业。熟读成诵。  在理解诗的思路结构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



    一、作者简介:

叶塞宁,俄罗斯诗人,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

    二、赏析,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

第一节:写夜的静谧

第二节:写溪水的歌唱 (以动写静)        静谧、美丽

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

第四节: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

    三、结合课后练习二训练:

1、用自己的话,描绘所写的夜景。

2、这首诗传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四、反复朗诵这首诗,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美景。 

戴兴华

标签: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外国诗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星星变奏曲》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下一篇:《新闻两则》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