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968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三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三导学案设计
奇伟之人鲁亮侪 导学案(人教版高三选修)
陕西 巨东涛 郭妮
原文回放
书鲁亮侪
袁枚
鲁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惟谨,无游目视者。鲁效力麾下。
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替吾令,客在开封知否?”鲁谩曰:“若问云何?”曰:“吾令贤,不忍其去故也。”又数里,见儒衣冠者簇簇然谋曰:“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或摇手曰:“咄!田督有令,虽十鲁公奚能为?且鲁方取其官而代之,宁肯舍己从人耶?”鲁心敬之而无言。至县,见李貌温温奇雅。揖鲁入,曰:“印待公久矣!”鲁拱手曰:“观公状貌、被服,非豪纵者,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耶?”李曰:“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言未毕,泣。鲁曰:“吾暍甚,具汤浴我!”径诣别室,且浴且思,意不能无动。良久,击盆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夫也!”具衣冠辞李,李大惊曰:“公何之?”曰:“之省。”与之印,不受;强之曰:“毋累公!”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竟怒马驰去。合邑士民焚香送之。
至省,先谒两司告之故。皆曰:“汝病丧心耶?以若所为,他督抚犹不可,况田公耶?”明早诣辕,则两司先在。名纸未投,合辕传呼鲁令入。田公南向坐,面铁色,盛气迎之,旁列司、道下文武十余人,睨鲁曰:“汝不理县事而来,何也?”曰:“有所启。”曰:“印何在?”曰:“在中牟。”曰:“交何人?”曰:“李令。”田公乾笑,左右顾曰:“天下摘印者宁有是耶?”皆曰:“无之。”两司起立谢曰:“某等教饬亡素,至有狂悖之员。请公并劾鲁,付某等严讯朋党情弊,以惩余官!”鲁免冠前叩首,大言曰:“固也。待裕言之:裕一寒士,以求官故,来河南。得官中牟,喜甚,恨不连夜排衙视事。不意入境时,李令之民心如是,士心如是,见其人,知亏帑故又如是。若明公已知其然而令裕往,裕沽名誉,空手归,裕之罪也。若明公未知其然而令裕往,裕归陈明,请公意旨,庶不负大君子爱才之心与圣上以孝治天下之意。公若以为无可哀怜,则裕再往取印未迟。不然,公辕外官数十,皆求印不得者也,裕何人,敢逆公意耶?”田公默然。两司目之退。鲁不谢,走出,至屋霤外;田公变色下阶,呼曰:“来!”鲁入跪。又招曰:“前!”取所戴珊瑚冠覆鲁头,叹曰:“奇男子!此冠宜汝戴也。微汝,吾几误劾贤员。但疏去矣,奈何!”鲁曰:“几日?”曰:“五日,快马不能追也。”鲁曰:“公有恩,裕能追之。裕少时能日行三百里;公果欲追疏,请赐契箭一枝以为信!”公许之,遂行。五日而疏还。中牟令竟无恙。以此鲁名闻天下。
(节选自袁枚《子不语全集》)
练习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 摄:担任
B.伺鲁公来,盍诉之 盍:通“何”,为什么
C.至省,先谒两司,告之故 谒:拜见
D.中牟令竟无恙 无恙:没有问题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鲁亮侪是“奇男子”的一组是
①径诣别室,且浴且思,意不能无动 ②具衣冠辞李
③合邑士民焚香送之 ④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
⑤裕一寒士,以求官故,来河南 ⑥奇男子!此冠宜汝戴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文镜为政严厉,被他派去收缴中牟县令李令的官印。既说明鲁亮侪得到了他的赏识,又为下文二人言语对峙埋下了伏笔。
B.李令借俸迎母的孝心深深地打动了鲁亮侪,十年寒窗,求官不易,又加之百姓对其十分拥戴,所以,鲁亮侪就放弃了代替他接任县令的官位的想法,并大胆指出田文镜的失察之处。
C.文章通过父老、儒者的话语对于李县令的侧面描写,李县令、田文镜、两司对于鲁亮侪的侧面烘托,两司与鲁亮侪形成的对比,有力地衬托出鲁亮侪的胆识和才干。
D.鲁亮侪“掷印铿然”、“竟怒马驰去”“不谢,走出”的举动是出人意料的,这充分显示出他不计个人得失的品格和奇伟正直的形象。
4、翻译:
①固也。待裕言之:裕一寒士,以求官故,来河南。得官中牟,喜甚,恨不连夜排衙视事。
②叹曰:“奇男子!此冠宜汝戴也。微汝,吾几误劾贤员。但疏去矣,奈何!”
参考答案
1、C(A摄:代理;盍:兼词,等于“何不”,为什么不;D无恙:太平无事)
2、B(句⑤不能表现鲁亮侪是“奇男子”,句③⑥属于间接表现,这三句应排除。)
3、B(错在“大胆指出田文镜的失察之处”,只是申明原因,作出有条理的假设。)
4、①本来应当这样。只是让我讲明一下:我是一个贫寒的读书人,因为想谋求一官半职,所以来到河南。我能得到中牟县令之职,高兴非常,恨不能连夜就摆起仪仗,立即办理公事。
②(田公)叹息着说:“你真是奇男子啊!这顶冠帽应该给你戴。如果没有你,我几乎错误地撤掉了贤官。可惜给皇上的奏章已经送出去了,没有办法了!”
文言导读
阅读的原则:整体阅读,前后呼应。阅读的步骤:整体——局部——整体。
展开全文阅读
首先,要浏览全文,了解大意。明白主要的人名、时间、地名、官名,弄清楚人物关系、人物官职变迁、时间推移、地点转换、事件发展的前因后果、具体过程。通读的目的是了解文章主要内容,采集重要信息。要着眼于整体,而不要拘泥于局部的个别词句。如在上文中,鲁亮侪在上司、同僚、民众这个人物关系中如何居于中心位置,及他在摘印事件的前后发展过程中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信息都非常重要。
其次,审视试题,回扣原文。试题往往涵盖了文言阅读的所有子考点。特别对于在“人物的品质”的筛选信息这样的考点,在原文寻对应的直接体现或是间接体现话语十分重要,如练习第2题。
最后,逐题将试题所涉及的内容在文中找到对应位置。利用信息选择题(通常是第Ⅰ卷最后一个小题)的相关提示进行“归纳”“概括”性的阅读和翻译的训练,因为在高考试题中这个选择题的信息也不是对原文平铺直叙的翻译,而是一种点面结合叙述,如练习第3题。
适用话题分析
“奇男子”是文章的纲领。鲁亮侪以仔细的暗访说和亲身观察来了解李县令,而李县令的中正则侧面印证鲁亮侪的一奇——只唯实,亲自实地考察;作为摘印人的鲁亮侪却保留了李县令的官印而误了自己的前程,这是二奇——不取有损美名之利,成人之美;面对田督“盛气”之状,侃侃而谈,这是三奇——不唯上,沉着勇敢,据理力争;田督由“面铁色,盛气迎之”“睨鲁”,变为“默然”“变色下阶”,进而“取所戴珊瑚冠覆鲁头,叹”“公许之,遂行”,这是四奇——鲁亮侪之正义之气、唯实之气折服严督。
当然,上述都是从鲁亮侪中心人物这个角度出发的,如果从李县令、田文镜、两司这些次要人物的角度也可适度立意。
故有以下适用角度及话题
主要角度: 实事求是 名利与本色 成人之美 名利与美德
追求正义 遇事应该沉着 据理力争
奇伟、瑰怪之观(人)常在于险远(社会基层)
不唯上,不唯书,唯求实(陈云)
次要角度:知错就改 宽严相济 公道自在人心
巨东涛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三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三导学案设计
奇伟之人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谭嗣同:虽千万人,吾往矣
下一篇:
例说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答题模式 教学总结(人教版高三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