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210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丁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咬文嚼字地赏奇景,学习白描手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性情,了解作者深层次的“痴”。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学习白描的写景方法,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感悟作者深层次的“痴”,评价作者的性情。

【课型】

品读交流感悟课

【教学方法】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精读课文,品味语言;探究学习,理解作者的“痴”,评价作者的性情。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里的“杭“指的就是浙江的杭州,而杭州著名的名胜景区之一,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杭州西湖。自古以来就有无数的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了不少的传世佳作。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描写西湖的诗句有哪些?(讨论交流并自由回答)

参考答案: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题临安邸》【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等等。

很好,同学们可能没到过西湖,但通过阅读名人佳作也可以足不出户而领略到西湖之美,但是大多作品都是描写西湖春夏两季的,不知西湖的冬天也一样了令人心醉神驰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位古文大家给我们拍摄的西湖雪景,一起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首先来听一听文章录音,请听准字音,把不会读的字做上记号。

(多媒体播放《湖心亭看雪》录音)

如此美文 ,我想大家更愿意自己读一读。请参阅注释,自由大声地朗的课文,最好把不理解的字词勾画出来。(老师注意个别引导)

我们说贵在有疑,就是要学会质疑,发现并提出问题。在读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了哪些问题呢?大家提出来,通过讨论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师生共同寻疑解疑)

明确:词方面的重要知识点有:

a、通假字:.余挐一小舟:挐(ráo)又写作“拏”通 “桡”,持 引申为撑、划。

b、一词多义:是:是日更定(这,指第三天)  是金陵人(表判断)   

一: 一白:(全)   长堤一痕(数量词)   

更:是日更定矣(古代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2小时) 更有痴似相公者(比,更加,进步)  

白:一白(白色)   强饮三大白而别(这里指酒杯)

c、词类活用:客:原义为“客人”,此处为“做客”。“客此”即“客居于此”,名词作动词。

d、古今异义:余:我。例:余往西湖。  今义:剩下。

2、现在大家对文章的大意已经有所了解,我们一起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肯定,我相信随着大家对课文理解程度的加深,逐步感受到西湖冬天的美丽,也会朗读的更好)

二、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这篇文章短小精悍,写景的句子更是精炼而耐人寻味,下面我们一起来品读文中描写雪景的文字,体味作者的语言风格。(注意白描手法的运用)

请一生找出写景的句子并朗读出来。

明确:“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讨论:尽管描写景物的文字只有两句话,但写得很美,意蕴也很深远。请同学们自己默读体会,然后说说它们好在哪儿?

明确:前一句作者连用三个“与”,生动地写出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写的是由上到下的全景,突出天地茫茫,阔大辽远之势,即着眼于“大”字。

后一句作者变换角度,连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由大到小,由远到近,不仅表现了视线的移动,景色的变化,而且暗示了小船在夜色中缓缓行进,展现了一个微妙而变幻的意境,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突出“小”字。

小结:透过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让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如“沧海一粟”的深沉感慨。有孤独、落寞之感慨,又有超凡脱俗的闲情雅致。(学生再朗读体味)。这篇山水小品,有人物,有对话,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炉。淡淡写来,情致深长,洋溢着浓郁的诗意。

“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语言生动形象、华丽优美吗?

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试着说出自己的看法。

明确:不生动,相反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湖中雪景之美,这种写作方法就称为白描,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来写,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表现出悠远脱俗的情味。

补充: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展开全文阅读
三、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1、这么精美的文章,这么精妙的笔法,读后总能让人回味无穷,不知出至哪个高人之手,下面我们一起齐读注释1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

明确:(1)、课文选自《陶庵梦忆》,忆表明这是一部回忆录,写于明王朝灭完之后。

(2)、作者的家乡在山阴(即今天的浙江绍兴),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说明作者身在他乡,客居异地。

2、天寒地冻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独”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情?“独往湖心亭看雪”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是否矛盾?

明确: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而一人独行于茫茫的雪夜,顿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的人生彻悟之感。他脱俗喜欢宁静,遗世独立和不随流俗的性情。

不矛盾,突出他自命清高,洁身自好,不愿意与那些俗人为伍的性情。在作者眼里这些人并不存在。 

3、为何作者以舟子之语做结?细细品味“痴似相公者”的“痴”字的深意。

明确:前人论词,有点、染之说,这个尾声,可谓融点、染于一体。借舟子之口,点出一个“痴”字;又以相公之“痴”与“痴似相公者”相比较、相浸染,把一个“痴”字写透。所谓“痴似相公”,并非减损相公之“痴”,而是以同调来映衬相公之“痴”。“喃喃”二字,形容舟子自言自语、大惑不解之状,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也正是作者的得意处和感慨处。文情荡漾,余味无穷。“痴”字表现作者特有的感受,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

4、古代文人中有许多像张岱一样遗世独立的文人雅士,谈谈你对他们这种行为的看法。

   (可以引导学生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辩论)

    参考答案:

可取的地方:他们品德高尚,洁身自好,不与腐朽的官场为伍。他们性情高雅,娱情山水,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绝妙奇文。 

不可取的地方:他们消极避世,一方面可以抵抗统治阶级,可是另一个方面他们没有为当时的现实社会作出自己应该有的贡献。他们的独善其身,使他们的杰出才干没有了社会的价值。 

四、课外拓展,能力提升

1、课外收集描写西湖的诗文,召开一次“文人眼中的西湖“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会,开阔学生的视野。

2、学习运用白描手法,写一个人或一件事,力求简洁、传神。

 

丁瑜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湖心亭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下一篇:《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