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1076  
标签:教师随笔
散文的阅读步骤指导
 散文阅读(一)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专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记人记事、写景状物的短小精悍的文章。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蝉》、《贝壳》、《紫藤萝瀑布》等。

1, 散文的分类

散文按照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补充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2, 散文阅读的步骤

(一),把握文章主旨,概括文章主题。这是散文的考点之一。

把握文章主题的方法有:寻找文章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文眼),从中概括文章主题;从所选材料中思考作者的观点、态度、感情,从而概括文章主题;注意事项:有些托物言志的文章,或者使用象征比喻修辞的文章,一定要结合文章,结合写作背景,结合时代信息来把握文章的深层次主题。例《走一步,再走一步》,《蝉》,《紫藤萝瀑布》。

(二),寻找线索,理清文章脉络。

线索的形式有以下几方面:以人物为线索,例如《背影》;以时间为线索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例如《社戏》;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例如《蝉》《紫藤萝瀑布》等。线索是理清文章脉络,划分层次的基础。

(三),品味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这是散文阅读的一个重要考点。

品味词语含义的方法有:掌握词语的本文,词语的含义都是由本文发展而来;联系上下文分析语言环境,注意词语出现的地方,注意词语的象征意义和比喻意义,注意文章相关的提示性词语,例如“这就是”“因此”“所以”等。

(四),体味和推敲句子的含义,这是散文阅读的必考项目之一。

体味推敲句子含义的方法有:根据语言环境揣摩句子的含义(弄清文章的主旨,文段的主题,人物的性格,故事的节奏,联系上下文体会);推敲中心词,从而体会句子的含义;根据句子的修辞来体会句子的含义(比喻、拟人、夸张、设问等);根据句子的表达方式来体会句子的含义(议论、抒情、描写,人物描写可分为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除此以外,常见的描写还有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根据句子的结构功能来分析句子的含义(过渡句,主旨句,照应句等);根据写作背景来分析句子的含义。

(五),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更加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文章文采飞扬,富有感染力。

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具有人的情态和性格等,语言生动、形象。

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使表达的事物特征更突出、更鲜明。

排比:句式整齐,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设问:提醒人们注意,引发人们思考,突出强调某些内容。

反复:突出主题思想,强调感情,加强节奏感。

对偶:使句式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有音乐美。

对比:使事物的特征、性质通过比较以后更加突出,更加鲜明。有正反对比,类比。

借代: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特点更加鲜明。

(六),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

托物言志:借对物的赞美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看法,使文章更具文学性,使主题便于被理解,被接受。

以小见大:用小事物展现大主题,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

象征: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再次是主要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 

衬托: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欲扬先抑: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能使情和景互相感应,互相交融,互相依托,从而创造一种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完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给读者以强烈感染。

(七),景物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使事情具有时代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

3,推动情节发展。

4,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5,为了的展开作铺垫。

6,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使事情更具真实性。,,

(八),记叙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九),开放性试题的类型及作答

开放性试题主要分为评说类,联想想象类,心得体会类,知识延伸类,探究问题类,比较类等。

其中评说类,要注意客观看待事物,要看到事物的多面性,但不强调面面俱到,要实事求是的评价,用词要准确,简洁。

联想想象类,要注意联想想象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虽有可能出人意料,但也应该在情理之中。

心得体会类,要注意命题的特定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主旨谈体会,选择感受深刻的某一或某几点来谈。不可天马行空。

知识延伸类,试题大多是课外阅读积累的内容,须重视平时的积累,多读书,多思考。

探究问题类,要结合起来材料内容和主题,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比较类,要注比较的“点”,既从哪些方面去进行比较。

 

肖亚

标签:教师随笔 散文的阅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趣闻:千奇百怪的十大状元
下一篇:《故乡》《孤独之旅》《我的叔叔于勒》《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