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473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新人生,新学校,新起点,同学们,在新的起跑线上,加油啊!
目标导航:
1.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抱负 2.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 一、【课前练兵】请你填写下列有关“秋”诗句 1、 ,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2、自古逢秋悲寂寥, 。(刘禹锡) 3、 ,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 二、【预习检测】 1、同学们,你能读准下面加点词语的读音吗? 沁园春( ) 分泌( ) 百舸( ) 苛刻( ) 南柯一梦( ) 呵护( ) 寥廓( ) 姓廖( ) 荒谬( ) 未雨绸缪( )
稠密( ) 凋零( ) 惆怅( ) 啁啾( ) 倜傥( )
浪遏飞舟( ) 竭力( ) 碑碣( ) 拜谒( ) 挥斥方遒( )遒劲( ) 干劲( ) 否则( ) 否极泰来( ) 橘子洲( )峥嵘( ) 漫江( ) 谩骂( ) 蔓延( ) 瓜蔓( )2、你能说一说下列熟语的意思吗? 风华正茂:
峥嵘岁月: 百舸争流:
苍茫大地:
三、【文化积淀】 (一)【文体常识】 同学们,下面让我们一同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吧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又叫诗余、曲子词、乐府、长短句,起源于隋唐,盛于宋。它原本是配合宴乐曲调的歌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每首词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是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根据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中长调按照音节分为上阕、下阕。阕是音乐中止的意思,分成上下阕表示奏乐时在中间要停一下,文字上则用空一格或隔行表示。词的流派有豪放派和婉约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风格。代表词人分别是苏轼、辛弃疾,柳永、秦观、李清照 (二)【走近作者】
毛泽东,字润之,1893所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独成一体的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三)【走进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正值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当时中国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承爆发。湖南、广西等地的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在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
毛泽东青少年时代曾在长沙渡过长期的修学业的生活。以后奔走革命,也曾数度往返于此。长沙对于毛泽东来说,具有何等深厚而亲切的政治感情和生活感性!特别是近郊一带的风景区,不仅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而且由于一群以毛泽东为首的革命青年的登临吟赏,送抱推襟,使它在革命史上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学,更加给人深刻的印象。这首词就是在以这样的一个典型环境为背景,书写旧地重游、抚今追昔的激情壮志。
词以长沙为题,长沙是毛泽东的故乡,是中国工农革命的策源地,也是毛泽东初期革命活动中心。毛泽东于1911年来长沙,在第一师范读书,常和同学蔡和森、何叔衡等到水陆洲一带洲览和游泳,并畅谈人生国事。
四【文本阅读】
同学们,好的文学作品只有通过一遍遍的朗读,我们才能体会到它的深邃内涵。下面就让我们倾情去朗读这首词吧!
展开全文阅读
五【链接高考】
同学们,通过这首词的学习,我们知道“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担负着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任务。那么,在诗词中可供诗人(词人)表达情感的意象还有很多。下面让我们看下面一些意象,说说它们可以表达诗人(词人)怎样的情感?
1、梅花:①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②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③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月亮:①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②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六【能力提升】
(一)〖语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
A.层林尽染 尽善尽美 尽管 尽情
B.鹰击长空 义愤填膺 赝品 梦魇
C.激扬文字 疾风劲草 波及 即席
D.峥嵘岁月 铮铮铁骨 狰狞 争执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风华正茂(盛) 指点江山(国家) 峥嵘(不平凡)
B.鹰击(搏击) 意气(意志和气概) 粪土(视……如粪土)
C.挥斥(奔放) 指点(评论) 漫江(满)
D.主沉浮(主持) 沉浮(升沉) 万户侯(文中代指大军阀等)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携来 曾游 桔子州 岁月稠 B、惆伥 万户候 刻捐杂税 荒缪
C、分沁 拜谒 苍海桑田 怅辽廓 D、啁啾 候鸟 竞争 书生意气
4.诗歌的抒情方式有很多种,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联想抒情、借神话传说抒情等),请从下面选出抒情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 )
A.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C.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D.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 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看万山红遍, ; , 。鹰击长空, , 。
②忆 。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 , 。
(二)〖拓展提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忆秦娥•娄山关(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①这首词的词牌是______,它跟词的_______有关;词题是______,它跟词的_______有关。
②说说你对下面两组意象的理解
“马蹄”“喇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苍山”“残阳”:_________________
③这首词的基调有下面三种说法,选出正确答案,并说明理由。
A.悲凄 B.悲壮 C.雄壮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后作业】背诵《沁园春.长沙》
八【学习体会】
高一语文学案 戴望舒
学习语文重在积累,希望每个同学都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目标导航:1积累高考必备的基础知识;
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并背诵;
3借助意象分析作者的情感。
一【课前练兵】1,鹰击长空 , 鱼翔浅底, 。
2,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
3,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
4,往事越千年,魏武神鞭, 。
二【预习检测】
1、你能读准下面的词语吗?
彷徨 篱墙 颓圮 巷道 街巷
作坊 彳亍 泥泞 挑衅 纸锭
2、你们能将下列词语准确地填入到句中横线上吗?
沉淀•积淀
①情感需要 ,才能写出好诗。②一座好的园林,是民族文化 的象征。
辨析:
犹豫•彷徨
①一到紧要关头他就 不决。②鲁迅也曾因找不到斗争的方向,而 在十字路口。
辨析:
展开余文
三【文化长廊】
1解读“新诗”——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是现代诗歌的主流。“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形式上的束缚,大多不讲究格律,不讲究押韵,创造了许多新的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
2走近作者——戴望舒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1928年后成为《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派诗歌。诗集有《望舒草》《望舒诗稿》等。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因为诗歌《雨巷》的成功,他被称为“雨巷诗人”。在我国现代诗歌众多流派中,戴望舒属现代诗派的代表人物。该诗派得名于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文学月刊。围绕这个刊物并且创作诗歌风格相似的一群新人,被称为现代诗派。现代诗派的诗艺核心是象征主义。
四【文本赏析】
同学们,走进戴望舒的诗歌世界,你会感到一种浓重的忧郁扑面而来。它是那样的浓郁,那样的持久。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雨巷》去感受那浓重的忧郁美吧!别忘了朗读的四个层级呦。
1、同学们,《雨巷》这首诗歌就犹如一篇凄美的故事,如果我们就把它当成一篇故事的话,那么你能说说它描写了什么内容吗?(理清思路)
2、
意 (1)这首诗歌作者借助了哪些意象来表达情感?主要意象是什么?
象
与 (2)在这一意象前作者为什么要选择“丁香”来加以修饰呢?
情
感 (3)这首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一意象是不断发生变化
的,这也就寓示着作者的情感也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你
能说说“姑娘”的意象每一次变化的特点吗?(抓诗中的关键词)。
表达的作者的情感又如何?
3、意境:在诗中作者为我们描写了众多的意象,这众多的意象又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意境,你能结合意象的特点说说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吗?
五【链接高考】完成课后练习四
六【课后作业】
背诵《雨巷》
七【学习体会】
再别康桥
徐志摩
高一语文学案
语文能力的提升,非一日之功,需要日积月累。
目标导航:
1、积累高考必备的基础知识;
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并背诵;
3、借助意象分析作者的情感。
一、【课前练兵 】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 、携来百侣曾游, 。
3、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
4、在雨的哀曲里, , 。
二【预习检测】
你能读准下面的词语吗?
漫溯 朔方 长篙 嵩山 蒿草
青荇 斑斓 笙箫 榆阴 荫蔽
三【文化长廊】
1、走近作者——徐志摩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国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早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2、走进那个年代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四【文本閲读】
意象:1、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有哪些?
2、诗人在告别康桥时,为什么不选择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作为告别对象,却选择了文中的意象呢?
3、这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形式美:胡适说得好,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再别康桥》就很好地体现了“美”字。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首诗歌在形式上的三美——
五【能力提升】
★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彷(pang)徨 荡漾(yang) 青荇(xing) 祖荫(yin )
B、寂寥(liao ) 漫溯(su ) 河畔(pan ) 喟( kui )叹
C、浮藻(zao ) 斑斓(lan ) 长篙(gao ) 蓬蒿( hao )
D、颓圮( pi ) 笙(sheng )箫 满载(zai ) 纸锭(ding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彷徨 妨碍 重逢 篷筚生辉 B、惆怅 绸缎 凄婉 不觉惋尔
C、青荇 繁衍 波澜 五彩斑斓 D、漫朔 追溯 榆阴 绿草如荫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没有深厚的生活 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品位高的诗歌作品的。
②微生物“偷渡”到太空并在太空间繁殖,目前已成为载人航天领域中一个 解决的严重问题。
③这样做 稳妥,但是太费事,太耗费时间。
A、沉淀 急需 固然 B、沉淀 亟待 当然
C、积淀 亟待 固然 D、积淀 急需 当然
★★★4、阅读读徐志摩的《沙扬娜拉》,回答问题。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注]这首诗是《沙扬娜拉十八首》中的最后一首,写于1924年作者随鳊诗人泰弋尔访日期间。
(1)诗人虽然没有具体描写这位女郎的容貌,但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出她的形象,她的形象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2)“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中的“蜜甜”用得好,为什么?
诗两首参考答案
《雨巷》答案
四【文本赏析】
1, 写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
展开余文
2, 2,《1》雨巷,雨伞,篱墙,丁香【姑娘】等;雨巷,姑娘。
3, 《2》丁香代表孤傲,美丽和忧愁。 《3》姑娘有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憧憬理想】---姑娘梦幻般地出现,带着太息般的眼光【迷茫阶段】---姑娘梦幻般地飘逝,走进雨巷。【理想远逝】
4, 3,迷蒙,凄婉又萧条的意境。
《再别康桥》答案
四【文本阅读】
意象1云彩,河畔,金柳,青荇,榆阴下的一潭,星辉,笙箫和夏虫。
2这些景物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清丽的画面,融入了诗人对母校深沉的爱。
3表达了一种微波轻烟似的离愁别绪。
形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五【能力提升】1.C 2.C 3,C
4<1>温柔,娇羞《2.>主要和“甜蜜”对比,突出语速,音调,情味上的和谐。
王丹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必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中国小说欣赏-《三国演义》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
下一篇:
《滕王阁序》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