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阅读:4522  
标签:备课资料
《琐忆》导读(网友来稿)


bass  

   

    作    者:唐弢 

    体    裁:散文

    发表时间:1961年作者生平轶事

    

    唐(1913—1992)是我国著名散文家、学者,鲁迅先生的忠实追随者和研究鲁迅的权威

。唐原名唐端毅,笔名晦庵,浙江镇海人。初中时因家贫辍学,考入上海邮局当拣信生,

依靠自学走上文学道路。1933年开始在《申报·自由谈》上发表散文和杂文。他以唐的笔

名所写的杂文曾被当作鲁迅杂文而受到围攻。后曾参与1938年版《

鲁迅全集》的编校工作,并开始辑录鲁迅轶文。抗战胜利后主编了《周报》、《文汇报

·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复旦大学、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教授以及上海文

化局副局长等职。1959年起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工作重心也由文学创作转

向学术研究。1992年,唐在北京病逝。

    唐一生勤奋工作,惜时如金,解放后的几十年

更是从未停过笔耕,就是在病床上也不肯中断工作,为开拓和发展鲁迅研究事业鞠躬尽瘁。

1988年他开始动笔撰写《鲁迅传》,每天工作都不下8小时。唐

1964年曾经得过心肌梗塞,还有糖尿病。80年代以来,心脏病也时有发作,

还发生过脑血栓、偏头痛等严重病症。朋友劝他适当休息,注意健康

。他每次都回答说:“写《鲁迅传》是我毕生的宿愿,我不拼着命是完不成任务的!”

一直到他发病住进医院,到他的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在努力工作。参见

《为开拓和发展鲁迅研究事业鞠躬尽瘁》,王平凡,《唐纪念集》,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1993年版。

    像鲁迅当年满怀爱心、大力扶植青年那样,唐对晚辈后学也是一腔热情,有求必应。30年

代,唐曾经在上海一所中学当过语文老师。虽是教授中学生,他对待工作依然很认真。

除了课文知识之外,他还给学生们补充了许多课外知识。一次,一个学生

因读陀斯妥

也夫斯基的作品太集中而使性情变得十分怪僻,唐了解到情况后,亲自对这个学生进行帮

助,他教导学生要理性地分析作品,而

不是停留在感

性的感染上。在唐的不断开导下,这个学生才逐渐从精神枷锁中摆脱出来。唐上课从不

打骂学

生,所以学生也特别尊敬他,他待学生平等,因而享有很高威望。除了讲课之外,唐还常

请学生到家中作客,借书给学生看,同学生谈各种各样的问题。参见《怀念我的启

蒙老师》,丁洁因,《唐纪念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80年代,唐年事已高,又身患许多病症,撰写鲁迅传记的任务也相当重,但他仍然一如

既往地关心青年。当时北京师范大学曾请他给中文系学生和青年教师讲一次鲁迅

杂文

。当时他身体很差,心绞痛时有

发作,但仍一口答应。他抱病到北师大作演讲,那天天气也比较阴冷,演讲的地方又是在一

个能容纳好几

百人的大教室里。走上讲台的时候,他的腿脚都显得不很利落,说话也不像往常那样流畅、

有力,有时例子讲到嘴边一下子想不起来了。北师大的领导事后一再向唐表示不该

让他抱病来演讲。唐反而说:“我身体不好,勉强支持,讲得颠颠倒倒,徒

然浪费大家时间,十分惭愧。”参见《难忘的记忆》,杨占开,《唐纪念集》,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必记名言

    1文章长短大小不是重要的,关键在于是不是言之有物。

    2诗是文学的灵魂。

    3苍生得失今谁知,留与子孙万代知。

    作家与作品

    唐从30年代开始创作,当时所写的杂文曾被误以为鲁迅所

写,此后一直不间断杂文创作。主要杂文集有《推背集》、《海天集》、《短长集》、《

投影库》等。唐是鲁迅研究的专家,参加过《

鲁迅全集》的编校工作,并有多篇研究鲁迅的论文。

    唐的杂文风格与鲁迅相近,笔锋犀利

,形象鲜明,章法灵活,议论深刻而又幽默,富有战斗和批判的

锋芒。

    1961年,唐刚从上海调到北京不久,在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这一年恰好是鲁迅先

生诞辰80周年,外文出版社办的英文杂志《中国文学》向唐约写一篇纪念鲁迅先生的文

章,后来唐就写了这篇《琐忆》,刊登在《中国文学》当年的9月号上。

    作品赏析

    本文是围绕鲁迅先生的名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后一句而作,记叙了作

者与鲁迅的7次谈话,树立了鲁迅关心青年的高大形象,也展示了鲁迅深刻的洞察力和对反

动势力的不屈服,从而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

    前4次谈话,表现了鲁迅对青年的关怀和爱护;后3次谈话则着力表现鲁迅作为一个成熟的

思想战士的远见卓识和战斗风

格,也都反映了鲁迅与青年在一起时的平易近人,使鲁迅的崇高形象显得更加可亲可敬。

    7个材料各不相同,内在联系却十分紧密。文中6处议论,或画龙点睛,揭示鲁迅先生的伟

大人格,阐明所叙之事的主旨;或纲举目张,承上启下。此外本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既各见精采,又水乳交融,充分展示了唐的文字功底。


展开全文阅读
    关键知识点

    唐是我国现当代散文家、杂文家、文学研究家,研究鲁迅的权威。

    补充知识点

    1鲁迅与青年

    鲁迅先生对青年正如其诗所述“俯首甘为孺子牛”。唐曾组织了一个读书会,

目的是要

学习一些马列主义理论,唐写信告诉鲁迅先生这个情况。鲁迅几次回信相告:最好学一点

俄文,光靠粗制滥造的译本是靠不住的。当时邮务工会要组织一个日语学习班,读书会的成

员都报了名,并向鲁迅先生请教。鲁迅先生就抱病到内山书店去索取书目,推荐教材,还具

体指点学习日语的方法。鲁迅先生对于青年的关怀是感人至深的。

    2《申报》

    《申报》是中国近代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的商业性报纸,原名《申江新报》,1872年创刊

于上海,由4名外侨合资创办。1909年中方经理史量才等合股接办,后

由史量才

独资经营。1941年后一度在日伪控制下出版,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国民党接收。1949年5月停

刊。《自由谈》是《申报》副刊的一种,创刊于1911年,初期多登描写才子佳人的作品,19

32年后一度有革新,内容偏重杂文、短评。

    3鲁迅、理想主义者、进化论

    鲁迅当是一个善良的、敏感的、清醒而勇猛冷静的理想主义者。所谓理想主义,并

不是“幻

想主义”。理想的产生,在于自己头脑中有一个自我认可的社会模型,这个模型的基础应是

对人、对社会的一些基本的看法。当这个看法与人、社会的某些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坚定

的理想主义者于是尽全力去扭转那些不符合自己看法的现象。在这一过程中,理想主义者难

免处处碰壁,因为他面对的是复杂而庞大的、从那些现象中谋取利益的芸芸众生,尤其是代

表那些现象的社会控制系统。

    在这种情况下,理想主义者的可歌可泣可敬,当如鲁迅自己所言,“沉着、勇猛、有辨别、

不自私”。同时,激励理想主义者的一条原则,也诚如鲁迅所言,是“进化论”——不但自

然界在进化,人类本身也在进化,尤其是人类的思想观念、道德素养,一定是在或快或慢地

进步的。自身在彼时彼地看似孤立无援甚至是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幼稚可笑”的想法和行动

,在理想主义者自己看来,却是在为社会历史的进步做扎扎实实的工作。

    但是,进化论的实践,却并不如鲁迅本人将其用做解释“为青年修鞋”这样。进化论在社会

现实中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能体现出来的,那陌生的青年的举动,似乎更能显示出起码的道德

修养的缺乏;而鲁迅所采取的态度,应该说是宽容与宽恕——用自己时间、金钱与精力的牺

牲,宽恕青年人的无礼——而这首先能说明的,当是鲁迅的善良。

    当然,彼时的鲁迅在为人上似乎真的幼稚,否则也不会有后面的话:这样的事以后不会做了

……青年也会变虫豸……想来,当年的鲁迅在对人的认识上,也曾经历了他在《为了忘

却的纪念》中刻画的柔石那样的性格经历:

    会这样的吗?——不至于如此吧?……

    ——真会是这样的么?……但是,仍然相信人们是好的。

    而在经历了诸多世事后,鲁迅终于清醒了——我有时谈到人会怎样的骗人,怎样的卖友,怎

样的吮血……

    4如何理解鲁迅为青年修鞋?

    鲁迅早期相信进化论思想,认为年轻人总是比老年人更进步,更有希望。所以他在

《狂

人日记》的结尾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他也为此不遗余力地帮助青年人,扶植青年人

,以致于为青年人修鞋。进化论思想在鲁迅早期曾给过他很大的帮助,正如他在课文中所说

“它使我相信进步,相信未来,要求变革和战斗”。但到后来,鲁迅目睹了很多青年人的腐

化堕落和倒退,渐渐不再迷信进化论。但他为青年“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光明里去”

的决心并没有改变,仍然一如既往地帮助年轻人。

    5鲁迅与文学青年的趣事一则

    广州的一些进步文学青年创办了“南中国”文学社,希望鲁迅给他们的创刊号撰稿。鲁迅说

:“文章还是你们自己先写好,我以后再写,免得人说鲁迅来到广州就找青年来为自己捧场

了。”青年们说:“我们都是穷学生,如果刊物第一期销路不好,就不一定有力量出第二期

了。”鲁迅风趣而又意味深长地说:“要刊物销路好也很容易,你们可以写文章骂我,骂我

的刊物也是销路好的。”

    6鲁迅关于青年的一则论述

     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不如寻朋友,联合起来,同向着似乎可以生存的

方向走。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

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问什么荆棘塞途的老路,寻什么乌烟瘴气的鸟导师! 

    (引自1925年5月15日《莽原》周刊第四期鲁迅的《编完写起》。)

——摘自《中学语文现代文导读》

 作者邮箱: mawenzeng

标签:备课资料 琐忆》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读(网友来稿)
下一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导读(高中第三册新课文)(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