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5603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的特点及地位 

《咬文嚼字》是人教版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第一篇文章,第三单元是一个“文艺评论和随笔”单元。《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先生讲述“文字重要性”的一篇文化随笔,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很富有“理趣”。 

2.课文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四个方面:一是“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风格”,二是“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三是“品味妙语佳句”,四是“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文重点:提炼朱光潜先生的观点,品味妙语佳句 

课文难点:通过品味妙语佳句,从而体会到朱光潜的观点;在品味语言时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了解《咬文嚼字》的主要观点 

2.能力目标 

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法分析 

1.理论依据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2.三步教学法 

整体感知——拓展延伸——迁移应用。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突出学生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3.具体操作 

⑴立足课本 整体感知        ⑵跳出课本 拓展延伸 

⑶品评鉴赏 培养能力        ⑷举一反三 迁移应用 

五、学法分析 

1.学生现状:高二学生具有理解一般散文的能力。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路难。但高二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发表个人观点的人较多。 

2.学法指导 

⑴通读全文两遍,理清思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理清思路的能力 

⑵在教师引导下,鉴赏诗句,培养思维能力 

⑶在鉴赏诗句,组织语言时,将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培养写作能力 

预习课文,积累重点词语

咬文嚼字(jiáo)        没镞(mòzú)       岑寂(cén)           锱铢必较(zīzhū)

烟榻(tà)                蕴藉(yùnjiè)       付梓(zǐ)            尺牍(dú)       

下乘(chéng)             倒涎(xián)

一、导入

作者介绍

(基本概况,安徽桐城,代表作,座右铭,三此主义,《谈文学》)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安徽桐城人。(桐城,人杰地灵,桐城派)我国现代美学奠基者之一。京派文学代表人物,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

座右铭:“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朱光潜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

二、课文研习

(一)分析题目

1. “咬文嚼字”有以下几个意思,请选择每句中的“咬文嚼字”的正确意思: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 。(   )

 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

 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

    

2. 文中“咬文嚼字”是以上那种意思?如果不是,用文中的话来解释,或学习文章,揭晓答案。

但是在文字,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 P41第三段)

(过渡)文中最后一段“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讨论一: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说明了哪些“道理”?(浏览文章)

(二)朱先生“咬文嚼字”实例(寻找信息,朗诵),并具体分析

1. 找朗读好的同学朗读第一段,“你是个没有骨气的文人”改为“你这个没有骨气的文人”好在何处?(让同学们在下面大声的读这两句,体会不同)

总结:“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任何感情色彩,“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增强了语气。所以是什么发生了改变?情感才随之而变。

引导:句式。

郭沫若听演员的意见改动《屈原》的一句台词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水浒传》谩骂性的话语

              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


展开全文阅读
              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你这……

《红楼梦》谩骂性的话语

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

你这好小子!

你是没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骨气的文人!

提问:对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作者是怎样评价?

总结:

(1)“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并不适宜。

(2)“是”在逻辑上是联接词,相当于等号;“有”的性质全不同。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

是坚决的判断(郭),而且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 (朱)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便不适宜。和“有” 性质完全不同 

论述角度:文字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2. 王若虚改《史记》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1、翻译《史记》李广射虎一段,和改动以后的两段。

明确:原文——见到草中有大石,误以为是虎就射它,射中了石头,箭头进入石中,走近一看,原来是石头。就又再射大石,最终也未能再射入石中了。

2、改动前后有什么变化?

明确:原文属于细节描写,比较生动;改动以后,优点是变得简洁,缺点是没有了细节描写,只是简单的叙述,缺乏生动的感觉。失去了: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

《史 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其中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更是开“史家之绝唱”,比如学过的《鸿门宴》对樊哙的描写,怒发 冲冠,非常形象,仿佛就在我们的面前。古人有“用墨如泼”和“惜墨如金”两种用笔方法,所以什么时候惜,什么时候泼,大家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自信斟酌。

“在我家的后园,可以看到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鲁迅《秋夜》 

是否可以改成“在我家的后园,可以看到墙外有两株枣树” 

论述角度:文字多少不同,意味不同。

3. 韩贾“推敲”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如果这首诗的作者不是贾岛而是你,你觉得哪个字更好?

明确:学生可以说推,敲,也可以说其他的字,只要自圆其说即可。

 不在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 。

敲: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剥啄有声,打破岑寂,平添搅扰 

推:自掩自推,独往独来,自有一副胸襟气度;冷寂 ,无声  

论述角度:文字不同,意境不同。

4. “烟”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

直指意义——燃烧体冒烟

联大想意义——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

《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

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论述角度:善于运用联想意义,更加丰富、有蕴藉。

提问:如何评价“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越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这种观点?

学生讨论。

教师明确:这段话是对文字在不同领域里具有不同特点的客观评价。科学领域的文字需要准确的,相对稳定的意义框架,越明显越好,越确实越好;而文学的语言则需要借助联想,使文字具有活生生的特殊意义,越有特色越好,越鲜活越好。当然,这需要阅读和写作的人都具有较深厚的文化积淀,否则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思考练习:(多媒体文稿演示)

对下面文字进行对比,体会科学文字与文学语言在表达上的不同。

A.银杏,落叶乔木.雌雄异株,叶片扇形。种子椭圆形,外面有橙黄色带臭味的种皮,果仁可以吃,也可以人药。木材质密,可供雕刻用。是我国的特产。也叫公孙树。

——《现代汉语词典》

B.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蓬勃,你那折扇形的叶片是多么的青翠,多么的莹洁,多么的精巧呀!在暑天你为多少的庙宇戴上了巍峨的云冠,你也为多少的劳苦人撑出了清凉的华盖。梧桐虽有你的端直而没有你的坚牢;白杨虽有你的葱笼而没有你的庄重。……当你那解脱了一切,你那槎桠的枝干挺撑在太空中的时候,你对于寒风霜雪毫不避易。那是多么的嶙峋而又洒脱呀,恐怕自有佛法以来再也不曾产生过像你这样的高僧。你没有丝毫依阿取容的姿态,但你也并不荒伧;你的美德像音乐一样洋溢八荒,但你也并不隐遁。我是怎样的思念你呀,银杏!我可希望你不要把中国忘记吧。这事情是有点危险的,我怕你一不高兴,会从中国的地面上隐遁下去。在中国的领空中会永远听不着你赞美生命的欢歌。银杏,我真希望呀,希望中国人单为能更多吃你的白果,总有能更加爱慕你的。

——郭沫若《银杏》

学生讨论。

教师明确:作为词典上的科学文字,A句的语言准确.精密,没有任何感情色彩,而在B段文字中,郭沫若笔下的银音,已经不仅仅是银杏本身了,它象征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象征•了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优秀品质.这是只有文学作品才会具有的深广内涵,也只有这样的文字;广称得—L是文学的文字。

5. “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王嫱、西施——  “柳腰桃面”

 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                            

 叙别离——柳岸霸桥

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

论述角度:运用联想意义,要克服“套板反应” 。

实例                                       道理

  郭沫若改字                                情感不同(句式)

  王若虚改《史记》                          意味不同(字数)

  韩愈改诗                                   意境不同(字眼)

  苏东坡写《惠山烹 小龙团》                  善用联想意蕴丰富


展开余文
  做诗文的人从古籍中找辞藻、乞灵             套用滥语全无新奇   

讨论二:五例体现作者怎么样的情感态度?

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朱光潜先生在本文中用大量事实论证了“咬文嚼字”的重要意义,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对语言文字与思想情感之间的密切关系充分认识,从而对更能准确表情达意的“炼字”给予足够重视。

运用语言要力求创新。朱光潜先生在文章中指出:“惟陈言之务去’。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遇事要朝深一层去想,“不能懒,不能粗心”,“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学习作者为写好文章勤于积累的精神。我们看名家作品,除了可以学到——些知识上的内容,还可以从文章本身得到很多写法上的启示,读过此文,我们在慨叹朱光潜先生渊博学识的同时,也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即渊博的学识来源于哪儿,如何才能使自己也逐渐丰富起来,充实起来?

(三)分析文中“咬文嚼字”观点

讨论三:“咬文嚼字”的意思及意义是?(用原文答)(主旨句)

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四)文章思路与结构总结

材料 角度 层次 中心

 

 

 

(五) 主题 咬文嚼字

本文标题是“咬文嚼字”。按照通常意义来讲,咬文嚼字含有贬义,说的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即过于斟酌字句,或说死抠字眼儿而不顾及精神实质的现象。作者在这里是贬词褒用,借以说明在文学创作和阅读方面“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阐明“在表里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的道理。

思考:本文写作上有何借鉴之处?

(过渡 福楼拜对莫泊桑说,贾岛,卢廷让,沈德潜)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 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福楼拜(法国)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 唐•  贾 岛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 唐•   卢延让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  清•   沈德潜

三、合作探究

1.对学生作文“咬文嚼字”(力求创新、不落入俗套)

2.对已学过的文章或课外文章“咬文嚼字”(教师之后,让学生举例让)

(正面:李清照“绿肥红瘦”,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闹,一,《林教头》“那雪下得紧了” 《横塘月色》“泻”    苏东坡、苏小妹、黄山谷论诗,选字组一副对联)

(林冲)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        ) 。—— 施耐庵〈水浒〉第10 回

                 (A大  B快   C紧   D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落,洒)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一《荷塘月色》

其中—个“泻”字,既写出了月光的清幽、  明净,又与“流水”相配合,加强了流动感。更重要的是。衬托出了作者希望通过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借眼前之景摆脱内心苦闷的思想感情。

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就,则)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记念刘和珍君》

这句话中的“才”字如改为“就”“则”一类词语,虽语意基本相同,但无法体现刘和珍的乐观与坚强.鲁迅先生在此文中.对烈士从始至终流露出由衷的敬意,时刻不忘用文字准确传达这种思想感情。

1、红杏枝头春意浓。

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

“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2、春风又过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品味妙处:一.与其它几个字相比,绿字色彩鲜明,把江南春天充满生机的美丽景色以及与春风的关系,形象地表达出来,其它诸字却无这种作用.

      二.绿字能唤起人们的联想,春草绿时,引起思归之情,自然与下句明月何时照我还紧密呼应,丰富了诗的意味.

3、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 卢梅坡《早梅》

“一”,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从而传达出准确的诗意。

诗人郑谷把齐己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深为叹服,便拜郑谷为“一字师”。 

相传,苏东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

         “轻风    细柳”和“淡月    梅花”后,要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

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

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这样一改妙在何处?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请选字组成一副五字对联

风    雨 

 过 、来 、遇 、急                

琴书    翰墨

 香   润 

 

反面:纠错

3.对本文进行“咬文嚼字”(反面:纠错)

“这”“你是”

思考:“你这”真的“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便不适宜”?

       长辈对幼儿:你这小淘气!

               水牛    郭沫若

        活也牺牲,死也牺牲,

        死活为了人民,你毫无怨艾。

        你这和平的象征,

        你这献身精神的大块,

        水牛,水牛,你最最可爱。

四、拓展升华

“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两种读书的方法

朱先生主张咬文嚼字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也有人并不赞同他的观点,马南村在不求甚解中,提出与作者不同的主张,说: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理由有:

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诸葛亮与徐庶等三人一道读书:“三人务于精读,而亮独观其大略”。诸葛亮比三人高明,因为他“观其大略”知识面更广。

全班分组讨论:对朱光潜和马南村的不同见解,应该怎样看?

总结:

1、这只是两种不同的读书方法而已,没有对和错之分。有的书有的知识必须要咬文嚼字,才能真正的掌握知识;而有的书则可以不求甚解,只需要大概了解即可。在读书的时候要有所选择,有所筛选和区分。

2、不求甚解是在咬文嚼字的基础上开始的,陶渊明,诸葛亮之所以可以不求甚解,是由于他们的文化水平决定的,有些知识他们可以作到一目了然,不必细细咀嚼就可以知道真谛,而我们的还没有到达那样的水平,所以,还要以咬文嚼字为主。

我们自己平时读书的方法:

两种方法的共同点:好读书

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可儿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咬文嚼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下一篇:《林黛玉进贾府》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