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664  
标签:教学论文 高三教学论文
语文课外阅读与写作的通透 (人教版高三 教学论文)
湖北当阳二高 李文忠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高中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仅从新课标规定的阅读量来看,我们可以看出阅读在高中生学习中的重要性。学生阅历有限,阅读可以构成学生对生活的参与性。学生能从阅读中经历古今中外各种社会生活,经历漫长历史发展,倾听众多智慧语言,分享无数思考成果,在思想上更成熟,在价值观上也更完善——这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为文的条件。

通过阅读提高写作能力,表面上看,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实际上它是最经济、最有效、最省心的办法,是真正的“捷径”。写作和做人一样,是个长期修炼的过程。

我校课题组很重视提高学生的素养,图书馆、阅览室长期对学生开放,每周上一堂阅读课。高中各学年度,我们除了重视课内阅读(语文读本)外,还着重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经典阅读、新闻阅读、时文阅读)来提高写作技能,真正做到课外(阅读)与课内(写作)的通透。

 

一、经典阅读与写作通透

经典阅读是个体生命建构自我灵魂、完成自我超越、提升生命境界的必经之途。这一年,我们的经典阅读重点读《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和《大卫•科波菲尔》《巴黎圣母院》《高老头》等外国文学名著。

国学大师季羡林特别强调要读国学经典:“有一个平凡的真理,直到耄耋之年,我才顿悟:中国是世界上最喜藏书和读书的国家。中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有极大一部分是通过书籍流传下来的。到了今天,我们全体炎黄子孙如何对待这个问题,实际上每个人都回避不掉的。我们必须认真继承这个在世界上比较突出的优秀传统,要读书,读好书(经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上无愧于先民,下造福于子孙万代。”

《论语》让我们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恒久魅力。读《论语》,我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其思想内容,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塑造君子人格,如何学习,让学生聆听圣人的谆谆教诲,接受灵魂的洗礼。

读完《论语》,学生有感而发,写出了《读<论语>有感》(扣住了奋斗、思考——当为时代青年的基本品质——这个关键之所在,其思维有着较强的时代敏锐性)《行动的力量》(以自己的切身体验,结合孔子的经典语录阐发行动的重要意义,给人以教益)等精彩的读书笔记。

读《三字经》,大都是放在早自习,每次用三分钟板书十来句,让学生摘抄,要求每人都备有摘抄本,两周一检查。让学生了解教育和学习对人成长的重要性,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了解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懂得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并掌握其中的名人故事、名言典故,为写作积累素材,譬如孟母三迁、五子登科、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等等。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对《三字经》的文意的理解,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和孝悌信义等优秀品质。

作为“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的《弟子规》,它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学生读后知道做人要懂得感恩,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要找准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培养增长人的德行,让学生明白立身处世的道理,逐渐形成高尚的品德,强烈的责任感,严谨细致、团结守信、处处为人着想的待人处世方法,以及锲而不舍、善思好学的态度。学习它就是把圣人的教诲融入到生活中,落实到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中,并让其在作文中散发出这些光辉。

《大卫•科波菲尔》鼓舞人们保持对生活的信心和热爱。《巴黎圣母院》将绝对的崇高与邪恶的对立,使小说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高老头》着重揭露批判的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伴着阅读量的加大,学生的思想日见深刻,逐渐形成成熟的价值观,他们的作文也越来越有内涵。

 

二、新闻阅读与写作通透

2009年江西高考作文材料是“兽首拍卖”的相关新闻,这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鉴于学生实际情况,本学年我们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天下大事,积累新闻素材。此项实验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导入阶段,我们每周用15-20分钟向学生介绍本周国内外大事,有时选取贴近生活、引人深思的新闻事件或人物三两例,进行素材点拨;有时只谈一件,根据情况导入新闻背景或相关新闻,让学生参与评论。这一阶段主要是习惯的养成。学生可备专用素材本或卡片,做好事件(或人物)和思考(或评论)的记载。

第二、积累阶段,则是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让学生自行完成。我们给学生提供相应的书报,如《半月谈》《参考消息》《人民日报》等等。我们的收视课也随之展开,学生定期收看新闻类(“新闻联播”“新闻周刊”“面对面”等)、科普类等有意义的节目,并做好收视笔记。学生一周一议,教师一周一查。每两周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汇报自己的积累成果。为节省时间,资源共享,我们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组为单位交流或补充自己的新闻事件或人物。要求无论谈及哪件要闻,都得附上评论。这样,学生在写作运用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本阶段可以持续到学年结束的前一个月。

第三、做新闻盘点。这个阶段主要是学生整理分类,并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消化记忆,让这些素材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

这样一来,关注天下大事成了学生的生活习惯,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社会责任感随之加强了。同时,这些长期积累的材料也能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素材丰富了,同学们写起文章来就不怕“无米之炊”了。

 

三、时文阅读与写作通透

这里说的“时文”,多半是精品美文,篇幅适中,非常适合我们课余时间极少的学生阅读。它们常常反映时代最强音,展现了当代人的追求,能让学生了解前沿,耳目一新。它们突出语言的文学性、感召力,充满诗意,适于学生记诵、摘抄。好的时文在给予学生思想教益和美感熏陶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引导其感悟方式、思维方式,学习写作技巧,积累优美表达方式或语言,形成个性化的写作能力。


展开全文阅读
时文阅读作为课外阅读的一部分,我们鼓励学生多读常读,要求教师每天向学生推荐或者朗读一篇精美时文,学生每人必须拥有一种自己喜欢的读物,如《读写天地》《读者》《青年文摘》《海外文摘》《特别关注》等等,还可以进行师生竞赛,相互传阅,相互交流,做好摘抄,做好笔记。让学生把阅读当作自己生命的一个重要部分,让生命在阅读中得到升华,同学们在陶醉其中的同时汲取养料,为自己的写作服务,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语言素材、故事素材),掌握了多种写作技巧。

多年来,我校学生作文在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多次获得大奖,汤曾傲(《印象.宁夏》),秦珊珊(《关于奔跑的比喻》)等同学多篇文章在华师大《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上发表。语文组连续十年被评为全国“作文指导先进单位”。

除此之外,我们语文课题组还经常组织开展各类活动,辩论赛、演讲赛、征文赛、朗诵赛、专家报告会,别开生面,常开常新。开设大语文课堂,培养绿色校园文化,振兴阅读行动,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推进素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又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

 

 

李文忠

标签:教学论文 高三教学论文 语文课外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
下一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