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987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学习重点 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2.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学习难点 对描写三味书屋的理解困难

教学准备   

课前训练    1、给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

确凿záo,  菜畦qí,  桑椹shèn,轻捷,油蛉líng,  斑蝥máo,  缠络chán,攒cuán,  珊瑚shān  hú  高枕而卧,豁huō,  敛liǎn, 脑髓suǐ,陌生mò。鉴赏,人迹罕至hǎn,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传授shòu,书塾shú,

激趣明标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习 通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及中间的过渡段。

3.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示 学生合作讨论问题,并展示小组成果: 

1.“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2.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3.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要给予适当肯定。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







试 1、判断下面加粗字注音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纠正到后边括号内:        菜畦xī(  )竹筛shāi(  )觅食nì(  )                                  蟋蟀xǐ (  ) 鼎沸dǐnɡ(  )确凿záo (  )                                                          2、下面加粗的注音或解释均有一个有错误,把序号写在后面括号里:

 ⑴ A、确凿(zuò)B、倜(tì)傥  C、轻捷(轻快) D、缠(chán)络(  )

 ⑵ A、消释(溶解)B、盔(kuī)甲  C、秕(bǐ)谷  D、书塾(shǔ)(  )

 ⑶ A、珊瑚(hú) B、收敛(jián) C、菜畦(菜地) D、斑蝥(máo)(  )

 ⑷ A、系绳(jì) B、诧异(惊奇) C、方正(淳朴) D、骨髓(suǐ)(  )

  3、将下面每组四个字分别填入相应句中:

   ⑴ 葚 湛 堪 斟

    ① 我们看到了李宁精__________的体操表演。

    ② 秦始皇兵马俑__________称世界珍奇。

    ③ 桑__________比覆盆子味美。

    ④ 请你__________酌一下,怎样改这篇文章。

   ⑵ 荚 夹 颊 狭

    ① 豆类植物的果实叫__________。

    ② 张飞鸟的两__________是白色的。

    ③ 这是__________义的理解。

    ④ 两条直线相交可以形成一个__________角。

提升小结  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像一幅幅鲜活灵动的画面,极有诱惑力。我想,对于喜爱绘画的鲁迅来说,画画他眷恋的这些时光,一定是他有闲时最美妙的消遣。今天,课本就是素材,请同学们借助想象和自己的体验,把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童年生活画下来。   

 

魏在虎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从百草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傅雷家书两则》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下一篇:“杞人忧天”新说 备课资料(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