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课堂实录
阅读:4682
标签:
课堂实录
八年级课堂实录
人教版八年级课堂实录
《背影》课堂实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感知内容。
2、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导语:《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纪实性散文,最初发表在1925年11月份的《文学周刊》上,它的发表使朱自清声誉鹊起。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清华大学的高年级学生看到从“工”字厅走出的朱自清,会情不自禁地向一年级新生介绍说:“瞧,他就是写《背影》的朱自清!”那时,朱自清因为他的《背影》而成了清华园一道亮丽的风景。那么,《背影》究竟写了什么,何以有如此魅力呢?今天让我们来学习《背影》这一课。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并划出不懂的字词。
(读完课文,师生共同完成如下工作:)
生字:交卸(xiè) 奔丧(sāng ) 差使(chāi ) 琐屑(xiè) 颓唐(tuí ) 蹒跚(pán shān ) 踌躇(chóu chú )
生词:祸不单行——不幸的事连续发生。 亏空——欠人钱物。
发之于外——把情绪表现出来。 妥贴——合适,恰当。
师:我们已扫除了阅读课文的“拦路虎”。那么,让我们再来通读课文。
生:读课文。
师:我们来思考几个问题。
问题一:本文写了哪几次“背影”?着重写的是哪一次?
生:本文四个地方写到“背影”,第一段写难忘“背影”,第六段两次写“背影”,结尾一段追忆“背影”,其中重点写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
师:问题二:作者写父亲爬月台时,用了哪些动词?请在书上划出来,大声朗读并体会这些词语的作用。
生:在书上划出“戴”、“穿”、“探”、“爬”、“攀”、“倾”等动词。
——这些动词逼真地刻画出父亲的“背影”形象。
师:问题三:课文中第二、三段写祖母去世及父亲失业的文字是多余记述吗?
生1:不多余。写祖母去世、父亲失业是为刻画父亲爱子情深的形象作铺垫。父亲在精神打击、经济拮据的双重困境中,对儿子照顾还那样细心,这就更使儿子感动。
生2:作者写这两段并不是有意要作铺垫,只是客观地记述当时的事实罢了。这两段是后面“车站送别”的背景和原因,必须写。要是没有父子同时奔丧回家,同时起身北上,哪来的“浦口送别”?
师:两位同学的回答都有道理。本文的二、三段或许不是作者刻意为之,只是出于叙事的需要写上了。但客观上对送别场面起到了铺垫和烘托的作用。
问题四:你能说一说这篇课文的文路吗?
生:开头先点出“背影”;中间再回忆几年前父亲送我的前因后果,并仔细描画出送别时父亲的“背影”;最后又回到现实,叙述写作的起因,追忆父亲的“背影”。
师:根据大家的回答,我把课文的文路用图表示出来:
父亲爬铁道时的背影
家境困顿 父亲混入人群中的背影 父亲来信
难忘“背影” 再现“背影”
结语:这节课我们主要扫除了阅读障碍,理清了文路。下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这一课。为此,请大家课后完成下面的作业:
《背影》这一课里写的事情发生在1917年,这正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新文化运动时期。请同学们利用互联网或历史教材,查找有关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资料,了解那一时期青年人反抗传统,追求个性解放的热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重复叙述”切入,对课文思想内容做深度解析。
2、学习课文语言简练、结构严谨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重复叙述的作用,培养学生创新阅读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背影》,我们首先来讨论一下这篇课文的思想内容。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它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1: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生2: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忏悔。
生3: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民生活的困苦。
生4:透露了父子之间的不和谐。
师: 几位同学说得都有道理,《背影》这篇课文内涵丰富。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最容易懂得,但又最不易懂得。刚才大家谈的前三种理解,课文中表现得比较明显,而第四种理解,课文中表现得不很明显,但的确存在,现在,我们重点来讨论这一点。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子之间的不和谐?试着找一下。
生: 课文中有几处心理描写,比如:“其实我那时已二十岁,北京已来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我心里暗笑他的迂”“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儿子嫌父亲啰嗦,想自己独立办事。
师: 说得有道理。这几处心理描写,事实上构成了一种意义上的重复。重复叙述是一种修辞现象,重复某种东西,常常表达一种特殊的情感。比如某个人在你的生活中很重要,你可能会多次想起他,念叨他;再如,上课时老师认为是重要的地方可能会重复讲述,多次强调;同样,作家在创作的时候,也会有意识或是无意识地重复某种东西,我们通过分析这种重复表述,基本上可以见出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背影》中作者自我心理的几次重复描述可以看出作者不满足于父亲的安排,而追求个性独立、争取实现自我价值的一面。
课文中还有对父亲行为的几处描写,请大家找出来,体会一下这些描写是否也构成重复叙述的效果。
生: 课文中讲父亲跟脚夫讲价钱时,没有儿子插嘴的余地;写儿子争着要去买橘子时父亲不肯;父亲去买橘子时又吩咐儿子不要走动等等。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父亲绝对的支配地位,儿子没有半点自主权。在父亲面前,二十岁的儿子只有听话的份儿,不得反抗,反抗了也没有用。
展开全文阅读
师: 这就是重复叙述造成的效果。由上面两组重复叙述,我们不难看出,儿子面临顺从父亲和张扬个性的选择冲突以及内心矛盾,这种选择痛苦与新文化运动时期青年人追求解放的大环境有一定关系。上节课的课后作业是让你们查找新文化运动的有关资料,找得怎么样呢?
生1: 我从网上了解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从西方请来了德先生、赛先生,青年人追求独立自由,渴望冲出封建家庭,挣脱父辈的束缚。
生2: 我看过巴金的小说《家》。《家》就表现了五四时期青年人对封建家长的激烈反叛。
师: 《家》这部作品有一定的代表性。五四时期许多知识分子都反叛旧家庭,但这种反叛并不彻底。《家》里的觉慧在他祖父去世时,表现得极其哀伤。事实上知识分子在反抗传统时,往往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他们的内心往往是矛盾和焦虑的。《背影》的作者朱自清也面临这种痛苦,这是他们那一代知识分子共同的境遇。
生: 从《背影》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带着一种复杂的情感写这篇文章的。这篇课文是作者在看了父亲来信后写的,当然,课文主要表达了对父亲的内疚之情,但从中也可以看出作者在处理与父亲的关系上,有许多矛盾和痛苦。写《背影》可能会减少一些痛苦吧?
师: 是的,文学作品的写作往往是作家释解情感的一种方式,从这一角度来看,《背影》的写作使朱自清得到了一丝心灵的宁静。看来,每个同学对《背影》的理解都不同。有的看出了其中的父爱,有的体会到了“儿子”的忏悔,有的读出了时代的动荡,人民生活的困苦,还有的感觉出了父子之间的不和谐。大家说得都有道理。一篇伟大的作品永远处在一个解读的过程中,《背影》之所以美名远扬,就是因为它恰到好处地记录了一段真实的感情,这种感情引发一代又一代人思索晚辈与长辈、继承与发展、认同与反叛这样永恒的话题。《背影》意蕴丰厚,为我们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提供了可能。随着你们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你们将来对《背影》可能会有更多的体悟。
师: 《背影》不仅思想内容丰厚,而且它的表现手法也很有特色。下面我们通过两个问题来学习本文的艺术特点。
问题一:找出课文中父亲说的五句话。谈谈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的语言有何特点?
生:父亲说了五句话: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5.进去吧,里边没人。
这五句话非常简洁,用了“白描”的修辞手法,单独抽出来看,这五句话很平淡,但放在文章的情景中,却很感人。
师:不仅父亲的这五句话非常简练,《背影》全文的语言都有这个特点:简洁、质朴,没有铺陈、渲染,也没有华丽的词藻。
问题二:这篇文章是怎样安排结构的?
生:全文一共七个自然段,首尾两段内容较少,但前后照应。中间五段插入回忆,内容较多。
师:这样就形成一个两头尖、中间粗的“梭子”型结构。这样的结构给我们以严谨、优美的感觉,是吗?
结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背影》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下面还有些时间,你可以做课后练习,也可以讨论有关问题。有什么疑问,可个别跟老师、同学交换意见。下面是这节课的课外作业:
1.重复是一种语言手段,它是指作品中某些东西不止一次地反复呈现,每次呈现之间可能约略相似但又有变化。重复的类型很多,有词语重复,事件重复,结构重复等,这些重复往往具有特别的意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此已有了感性认识,课后请从你学过的课文或看过的作品中找出重复叙述的地方,进一步感受重复叙述所造成的特殊效果。
2.朱自清的《背影》在现当代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台湾女作家三毛、大陆作家张承志都写有散文《背影》,取材、立意与朱自清的《背影》有相似之处,请大家找来读一读,感受一下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背影”现象。
毋小利
标签:
课堂实录
八年级课堂实录
人教版八年级课堂实录
背影》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阅读复习专项训练 中考复习
下一篇:
《风筝》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