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298  
标签:教学论文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测试题教师卷
命题:傅文霄

      第Ⅰ卷(共30分)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诘问(jié) 阈值(yù) 膨胀(zhǎng) 接榫(sǔn)

      B. 鲱鱼(fēi) 拱券(xuàn) 混沌(dùn) 戗兽(qiàng)

      C. 隘道(ài) 模型(mó) 贮存(zhù)  耶稣(yé)

      D. 梗节(gěng) 蜂窠(cháo) 黏菌(nián) 苜蓿(mù)

      答案:B(A膨胀(zhàng)C耶稣(yē)D蜂窠(kē))

      2. 下列各组中的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讫今 逾越 导致 模棱两可

      B. 毗邻 以致 编缉 臭名昭著

      C. 通讯 巢穴 振动 庞然大物

      D. 影壁 提练 钢筋 感恩戴德

      答案:C(A迄今B编辑D提炼)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迅速实现对塔利班的遏制,美军囤聚大量兵力在阿富汗南部的赫尔曼德省和坎大哈省,

      但当地的爆炸和袭击事件仍未消停。

      B.他在平时训练中从未有过骄人的成绩,这次大赛中第一次破天荒夺得了冠军。

      C.细节决定成败,质量重于泰山,这是航天界的金科玉律。

      D.这次真的特别感谢我们的老师,他匠心独运,用接人梯的方法帮助我们成功闯关。

      答案:C(“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合乎语境。A“囤聚”指储存聚集(货物),聚集人马应用“屯聚”;B“破天荒”比喻事情第一次出现,与“第一次”重复;D“匠心独运”指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独创性地运用巧妙的构思,不合语境)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亚残会的开幕式上,来自多个参赛国家和地区的几十位“亚洲母亲”挥舞着鲜花,向每一位走过的运动员致意,鼓励运动员克服困难,奋力拼搏,勇创佳绩。

      B.近日,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组通过对全国多个城市的楼市调查,限购令对楼市销量的影响已经有所显现,但对高高在上的房价却还一时难以产生实质性的作用。

      C.省政府决定今年拨付5000万元资金,重点扶持蔬菜种植基地的大棚建设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冷库建设为主轴,使蔬菜供应“淡季不淡,旺季不烂”。

      D.训练中身体失去的水分应及时补充,因长时间训练会使身体大量排汗,血浆量下降16%,所以应及时补水以增加血浆量,提高心脏的工作效率和运动持续时间。

      答案:A(B项成分残缺,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组通过对全国多个城市楼市调查”缺谓语“发现”;C项句式杂糅或成分赘余,应删去“为主轴”;D项搭配不当,应在“运动持续时间”前加“延长”)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5—7题

      中国古代建筑

      张 法

       中国古代建筑大体可分为四大类型:宫殿、陵墓、寺庙和园林。

       宫殿建筑以皇宫为代表,其目的是要显示帝王之威,因此有高、大、深、庄四大特点。故宫的天安门,为进入大清门后的第一个重点建筑,大大高于一般房屋。“大”是占有空间众多,也只有空间的大,才能显出深来。从大清门到天安门到午门到太和门最后到太和殿,正是在这由建筑的变化形成的节奏起伏的深长的时间进行中,不断地加重着人们对帝王的敬畏情绪。“庄”是以建筑完全沿中轴线对称排列和墙柱门的深红色显示出来的。人在对称建筑中行进,内心会有一种肃穆之感。

       皇宫显示现世帝王的威严,陵墓则表现已逝帝王的威严。只是陵墓与另一个世界相连,不以房顶的金色表现现世的光辉,而以青土暗示永恒的宁静。陵墓的地下因看不见而对活人的心理并无影响,但其地上形态仍显另一种高、大、深、庄特征。唐代高宗与武后合葬的乾陵以梁山为陵,这是“高”。围绕地宫和主峰有似方形的陵界墙,而进入乾陵的第一道门却在禹陵墙的朱雀门很远的山下,这是“大”。从第一道门到地宫墓门要经过四道门,路长约四公里,这是“深”。在这悠长的时间流动中,从梁山南倾的二峰中间开始是神道;神道两旁有华表、飞马、朱雀、碑各一对,石马五对,石人十对。正是神道使陵墓建筑对观者内心进行庄严肃穆的心理强化。

       中国寺庙建筑从最早见于记载的东汉永平十年建立的洛阳白马寺开始,佛寺就随着佛教的流传和发展而渐渐在全国范围建立起来。与宫殿和陵墓一样,寺庙也有肃穆的要求,因此整体对称是其特色。肃穆心理要通过时间来强化,建筑也要求在时间中展开。只要可能,寺庙进山门后一般都有四殿,而高潮一般在第三殿。名山中的寺庙则依地形而赋形,有两殿甚至只一殿,但进山后的漫长道路本身即为寺庙的延长,心理转移早就在进行。


展开全文阅读
       中国园林可追溯到西周初的苑囿台池。其发展和壮大是从春秋到秦汉。园林的核心是情趣,在结构上绝没有使人紧张起来的对称。其情趣主要是自然情趣。其亭台楼阁均随地赋形,巧得天工。廊榭台池,山石花木,一切布置都考虑人与自然的情感交流,而且通过园林揭示和领悟自然之美。

       中国建筑无论宫殿、陵墓、寺庙,还是园林,都不注重单个建筑的高大,而强调群体的宏伟;不追求纯空间的凝固的音乐,而追求在时间中展开,在时间的流动中展现自己的旨趣。中国建筑形成群体结构时,都有一道墙,形成一种封闭一统的意蕴。而群体之中都有核心部位,主次分明,照应周全,其理性秩序与逻辑或明(如宫殿)或暗(如园林),却都气韵生动、韵律和谐。虽然处一墙之中,中国建筑又总追求超一墙之外。且不论园林,就是四合院、宫殿,群体结构的屋与屋之间,总有很多空,有条件就一定要加之以亭池翠木,显出实中之虚。中国建筑的特点是让人不出户,不出园,就可以与自然交流,悟宇宙盈虚,体四时变化。

      (选自《中国文化概论》,有删改)

      5.从原文看,下列对中国建筑中有关“肃穆”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故宫的建筑完全沿中轴线对称排列,人在对称建筑中行进,走过一段深长的时间,内心会有一种肃穆之感。

       B.乾陵神道两旁的华表、石人、石马等实物也是对称的,观者在神道中行走,随若时间的流动,内心也会产生庄严肃穆的感觉。

       C.园林建筑的核心是自然情趣,是人与自然情感的交流,在结构上绝没有使人紧张起来的对称,所以肃穆的心理不会产生。

       D.寺庙建筑的特色是整体对称,寺庙进山门后都有四殿,而高潮在第三殿,人的肃穆心理是在走进山门后逐渐被强化的。

      答案:6.D(“都有四殿”以偏概全,名山中的寺庙则不同)

      6.下列对中国建筑特点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宫殿建筑高、大、深、庄的四大特点在形式和实质上也完全适用于陵墓建筑。

       B.寺庙都建筑在依地势而赋形的名山中,漫长的山路本身即为寺庙的延长。

       C.中国建筑都不注重单个建筑的高大,而强调群体的宏伟,追求在时间的流动中展现自己的旨趣。

       D.中国群体建筑结构中都有核心部位,主次分明,照应周全,其特点是实中有虚,虚中有实。

      答案:C(A陵墓建筑“其地上形态仍显另一种高、大、深、庄的特征”。B“寺庙都建筑在名山中”的说法错误。D“虚中有实”无据)

      7.“正是在这由建筑的变化形成的节奏起伏的深长的时间进行中,不断地加重着人们对帝王的敬畏情绪。”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推断,准确的一项是 ( )

       A.建筑变化形成的节奏起伏和行走时间的深长是人们对帝王产生敬畏情绪的诱因,其根本原因是心理暗示。

       B.这句话是对中国宫殿建筑四大特点中的“深”的解说,“深”含有距离长,所走的时间长之意。

       C.敬畏情绪与肃穆之感都是人们的心理感受,实质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是两者的侧重点有差异。

       D.这句话说明建筑的空间变化与建筑的时间变化也能影响人们的情绪,可见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答案:B(A“心理暗示”与“加重敬畏情绪”不相符合。C“敬畏情绪”与“肃穆之感”实质有不同。D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谏论(下)

      苏洵

      夫臣能谏,不能使君必纳谏,非真能谏之臣;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欲君必纳乎?向之论备矣。欲臣必谏乎?吾其言之。

      夫君之大,天也;其尊,神也;其威,雷霆也。人之不能抗天、触神、忤雷霆,亦明矣。圣人知其然,故立赏以劝之。传曰“兴王赏谏臣”,是也。犹惧其選耎①阿谀,使一日不得闻其过,故制刑以威之。《书》曰“臣下不正,其刑墨”,是也。人之情,非病风丧心,未有避赏而就刑者,何苦而不谏哉?赏与刑不设,则人之情又何苦而抗天、触神、忤雷霆哉?自非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谁欲以言博死者?人君又安能尽得性忠义者而任之?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君之难犯,犹渊谷之难越也。所谓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者,勇者也,故无不谏焉;悦赏者,勇怯半者也,故赏而后谏焉;畏罪者,怯者也,故刑而后谏焉。

      先王知勇者不可常得,故以赏为千金,以刑为猛虎,使其前有所趋,后有所避,其势不得不极言规失。此三代所以兴也。末世不然,迁其赏于不谏,迁其刑于谏。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乱亡随之也!间或贤君欲闻其过,亦不过赏之而已。呜呼!不有猛虎,彼怯者肯越渊谷乎?此无他,墨刑之废耳。三代之后,如霍光诛昌邑不谏之臣者,不亦鲜哉!

      今之谏赏,时或有之;不谏之刑,缺然无矣。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佞者忠,况忠直者乎?诚如是,欲闻谠言②而不获,吾不信也。

      【注】①選耎:xùn ruǎn柔弱,惧怕。 ②谠言:dǎnɡ yán正直之言,慷慨之言。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人知其然,故立赏以劝之   劝:勉励

      B.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   暴然:突然

      C.《书》曰“臣下不正,其刑墨”,是也     是:正确

      D.诚如是,欲闻谠言而不获   诚:果真

      答案: C(是:这样)

      9.下列句子中,全是作者主张君主用来促使臣子进谏的办法的一组是

      ①圣人知其然,故立赏以劝之 ②使一日不得闻其过,故制刑以威之

      ③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 ④畏罪者,怯者也,故刑而后谏焉


展开余文
      ⑤此无他,墨刑之废耳 ⑥增其所有,有其所无

      A.①②④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答案:B(③是作者打比方;④说的是畏罪的人最终也进谏的原因;⑤说的是三代之后废除了对不进谏者的刑罚的事实。)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如果不设置明确的奖赏与刑罚措施,臣子是绝不会冒着触犯君王的危险而去进谏的。

      B.文章第三段运用三个人跨越深渊的例子,生动而形象地表明了臣子进谏的危险所在和刑罚、赏赐的积极作用,运用的是喻证法。

      C.文章一开头就提出论点“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强调纳谏之君要使臣子必谏。下文由此生发,展开论述。

      D.文章从君王的角度立论,具体而生动地探讨了君王应当怎样才能使臣子踊跃进谏的问题。

      答案: A(根据第二段最后三句的内容,此项说法太绝对。有“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者还是会进谏的。)

      第Ⅱ卷(共120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3分)

      答案:既然这样,那么人难道有勇敢和怯懦的差别吗?关键在于用形势去驱使他们罢了。(然

      则、要、大意正确各一分)

      ⑵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乱亡随之也!(3分)

      答案:大臣们闭口不言也就应当的了,国政混乱、国家衰亡也就紧随其后了。(“宜乎臣之噤

      口卷舌”主谓倒装,变为正常的语序一分;噤、大意正确各一分)

      ⑶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佞者忠,况忠直者乎?(4分)

      答案:如果增加现在已经有的赏赐,设立现在所没有的刑罚,那么,奉承的人就会正直,谄媚的人就会忠诚,更何况那些本来就忠诚正直的人呢?(苟、有其所无、谀、大意正确各一分)

      参考译文:

      臣子能进谏,却不能使国君一定接受自己的谏言,算不上真正能进谏的大臣。君主能纳谏,却不能使大臣一定进谏,就不是真正能纳谏的国君。要想使君主定能纳?我先前的论述已经很完备;要想使臣子定能进谏?我现在还是来谈一谈吧。

      国君地位高如天,尊贵如神,威势如雷霆。人不能抵抗上天、触怒神灵、忤逆雷霆,这是非常明白的事情。古代圣人知道情况如此,因此立下赏赐来勉励他们。史书上说“兴盛时代的君王赏赐进谏的臣子”,就是这个意思。但是仍然担忧臣子软弱怯懦,奉承谄媚,使得君主有一天不能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因此还要制定刑罚来威慑他们。《尚书》上说“臣子不能纠正君主的过失,就对他们处以墨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人之常情,只要不是丧心病狂,失掉理智,没有哪个会避开赏赐而去受刑的,何苦而不去进谏呢?如果没有设立奖赏与刑罚,那么,按人之常情,人们又何苦去抵抗上天、触怒神灵、忤逆雷霆呢?如果不是那些本性忠诚节义、不求奖赏、不怕刑罚的人,谁想用言语来换取死罪呢?君主又怎么可能完全得到本性忠诚有节义的人来任用他们呢?

      现在有三个人:一个人勇敢,一个人半勇半怯,一个人怯懦。有个人和他们一起面对深渊,告诉他们说:“能跃过深渊的人,才算勇敢,不然就是怯懦。”那个勇敢的人以怯懦为耻,一定会跃过深渊,那半勇半怯的人和怯懦的人就做不到。这个人又说:“跃过深渊的人奖励千两黄金,不这样的话,就没有。”那个半勇半怯的人追逐利益,一定会跃过深渊,那个怯懦的人还是做不到。一会儿,那个怯懦的人回头看到一头猛虎,突然向他逼近,那么,那个怯懦的人不等别人跟他说什么,就赶紧跃过深渊,如同走过平坦的大路一样。既然这样,那么人难道有勇敢、怯懦的区别吗?关键在于利用形势驱使他们罢了。国君威严难以冒犯,如同深渊难以跳跃。本性忠诚有节义、不追求奖赏、不畏惧刑罚的人就如同那个勇敢的人,所以没有什么不进谏。追求奖赏的人,如同那个半勇半怯的人,所以听到有奖赏就会进谏。畏惧刑罚的人,如同那个怯懦的人,所以有了刑罚然后才会进谏。

      从前的君主知道勇敢的人不可能经常获得,所以把奖赏用作(鼓励半勇半怯者的)千金,把刑罚用作(激励怯懦者的)猛虎,让大臣对前者(奖赏)有所追求,对后者(刑罚)有所躲避,在这种形势下大臣们不能不尽力谏言规劝国君的过失,这就是夏、商、周三代兴盛的原因啊。在没落的时代就不是这样,情况完全颠倒过来了,把奖赏给了不进谏者,却把刑罚给了进谏者,大臣们闭口不言也就应当的了,国政混乱、国家衰亡也就紧随其后了。偶尔有贤明的国君想听听自己的过失,也不过是奖赏进谏者罢了。唉!如果没有猛虎,那怯懦的人肯跃过深渊吗?这没有其他原因,只因废除了墨刑而已。三代之后,像霍光杀昌邑王的那些没有进谏(规劝昌邑王过失)的大臣的情况,不也太少了吧!

      现在奖赏进谏者的情况,偶尔还有,可是惩罚不进谏者的刑罚,已经完全废止了。如果增加现在已有的(对进谏者的)奖赏,设立现在所没有的(对不进谏者的)惩罚,那么阿谀奉承的人就会变得正直,奸佞的人会变得忠诚,更何况本来就忠诚正直的人呢?如果真能这样,说国君想听到正直的谏言却听不到,我是不相信的。

      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病后登快哉亭①

      贺 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被贬职徐州病后所作。 ②黄华,菊花。

      ⑴同是多病之身,杜甫《登高》中是“潦倒新停浊酒杯”,而贺铸却“把酒不知厌”,结合所学知识,试简要分析二者的异同。(4分)

      答案:不同:《登高》中,久客他乡、艰难穷困、愁苦衰老,使诗人心灰意冷,本想借酒浇愁,却偏偏因病不能喝酒,这反而更增添了愁烦。(1分)本诗中,诗人因为贬谪之意太浓,乡愁太深、太重,挥之不去,即使病后初愈,仍不得不借助酒力排遣。(1分)

      相同:都表达了诗人内心抑郁又无处倾诉的矛盾和痛苦之情。(2分)(既要答不同之处,又要答相同之处)

      ⑵请从景与情的角度简析颈联“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4分)

      答案:诗人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1分),暮霭之中,夕照飞鸦,鸦归古刹,草入荒城渲染了一片萧瑟、凄冷的意境,(1分)寄托了作者落拓不遇的身世之感,抒发了怀乡思归之情(2分) (“手法”1分,“意境分析”1分,“抒发的情感“2分)

      13.文学常识与名篇名句填空。(6分)

      (1)问征夫以前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抚孤松而盘桓。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4)山原旷其盈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沈从文,现代作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代表作有《 》《长河》等

      (6)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______(填时代)浔阳柴桑人,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答案:

      (1)恨晨光之熹微

      (2)景翳翳以将入

      (3)潦水尽而寒潭清

      (4)川泽纡其骇瞩

      (5)《边城》

      (6)东晋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黄河意识流

      洪 烛

      青海的花儿,内蒙古的长调,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走西口》一类谣曲……越是接近黄河的源头和上游,歌声越是苍凉浑朴。莫非民歌也跟黄河一样,越流越浑浊了,逐渐由纯粹的自然进入世俗烟火之中?

      若把黄河流域不同省份的民歌逐一收集起来(西部歌王王洛宾就做过类似的事),本身就是一部编年史般厚重而又有层次感的书!记载黄河的风声、雨声、涛声、桨声,也记载黄河之子情不自禁的感叹与倾诉。民歌,是音乐中最有人情味的。

      虽然《诗经》与汉乐府的时代已过去了,黄河,仍需要新的采诗官,手持木铎,在纵横阡陌间且走且歌……


展开余文
      一条河流,或大或小,可以为一座村庄命名,可以为一个县、一个市、一个省命名。还可以为一个国家命名。从甘肃到陕西,从河南到河北,从山西到山东,诸如此类的一些地方,河流的影子无所不在。饮水思源,它使沿岸的居民多多少少拥有某种虚拟而固执的血缘关系。黄河流域的古老文明,是有代表性的。一条河流,甚至可以为一个民族的性格命名。

      当然,它也可以为一个人命名。提起那位叫冼星海的作曲家,我首先想到黄河,想到风吼马嘶的《黄河大合唱》。他谱写这首曲子,无形中成为黄河的代言人。山河破碎的危急时刻,他于现实的黄河之外,创造出一条听觉中的黄河,铁流滚滚;正如他那个时代的兄弟姐妹,在秦砖汉瓦的万里长城之外,又携手打造一道“血肉筑成的新的长城”(《义勇军进行曲》)。听觉中的黄河,算得上是这个民族最伟大的“护城河”——护卫长城的河。一条史诗般的河哟。流血、流汗、流泪、流火,同时流着熔化的铁水般的旋律,流着钢花般四溅的音符。哦,每一个音符都烫手!

      冼星海的黄河,可比斯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之流凝重得多、悲壮得多。河流的心情通过音乐得以表现,得以宣泄。听觉中的黄河,永远是愤怒的。

      李白说“黄河之水天上来”,此言不算彻底的夸张。黄河上游海拔高达2000~4000米,下游海拔却不足100米,回头仰望,确实是滔滔洪流从天而降。黄河入海,会回头望一望吗?这是一次隆重的告别,为之付出了无数的日日夜夜。黄河的起源,大抵是冰山上融化的雪水,李白说的没错。甘肃有个地方叫天水,每听见这个地名,我下意识地联想到黄河。

      冬天的黄河,有时会被层冰覆盖,即所谓“欲渡黄河冰塞川”;一把透明的锁,把黄河锁住了。等着吧,春风会来的,那是另一把透明的钥匙。

      黄河解冻,一个病人在苏醒,岸边新滋长出的柳条或其他树叶,是它惺忪的睡眼所眨动的睫毛。黄河苏醒,对于守望在岸边的我来说,仍然是梦境,梦境里的梦境……冰块坼裂并且相互碰撞的声音,如同忙乱的手指滑过琴弦,无秩序地发出梦的画外音。冰,是水的骨头。黄河水,也会长出硬骨头。

      一群刚出生不久的鸭子,摇摇摆摆冲下堤坝,去黄河里试水。脚蹼的划动中,故乡一点点远了。但它们还是体会到某种阻力。这是它们第一次看见黄河。黄河,甚至记得这一群家禽的祖先。同样的画面,每年都会上演无数遍。鸭子当然不了解黄河意味着什么,只知道河里的水,有点儿冷。赶鸭子下河的诗人,才会尾随着,发一些多余的感慨……

      山东的黄河和山西的黄河,有什么区别?白天的黄河和夜晚的黄河,有什么区别?早春二月的黄河和寒冬腊月的黄河,有什么区别?

      即使同样作为守望者,我眼中的黄河,和你眼中的,有什么区别?黄河在变,变得太快了——每当眨一下眼……

      蜜蜂分辨出两朵花的区别,我发现了黄河的每一点细微的变化。它的永恒,来自于无数的瞬间。我的凝视,不过使某个瞬间变得具体了。

      14.作者在第三段说“黄河,仍需要新的采诗官”,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案:①黄河流域的民歌记载着黄河儿女的生存状态。②黄河流域的民歌记载着黄河儿女的感叹与倾诉。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听觉中的黄河,算得上是这个民族最伟大的“护城河”——护卫长城的河。

      答案:“长城”喻指中华民族,“护城河”喻指关于黄河的歌。这句话的意思是,关于黄河的歌,特别是冼星海的《黄河大河唱》振奋了中华民族同侵略者进行殊死拼杀的精神。

      (2)冰,是水的骨头。黄河水,也会长出硬骨头。

      答案:苦难,是对中华民族的磨砺,在苦难中锻造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

      16.在第七、八两段中,作者引用了李白的诗句,这样表达有何作用?(6分)

      答案:①引用“黄河之水天上来”,既衬托出中华文明历史久远,又形象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豪迈气概。②引用“欲渡黄河冰塞川”形象地说明中华民族曾历尽磨难。③借用名人诗句,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增添作品的艺术容量,提升作品的文化品位。

      17.文章第十段刻画的“鸭子”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刻画这一形象的用意是什么?(6分)

      答案:①“鸭子”形象的特点:新生,勇于探求,不畏困难。②作者刻画这一形象,是为了艺术地表达写作意图:赞美新时代的中国人民发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不畏艰难,努力追求新生活的精神。

      六、(本大题共3小题,共14分)

      18.根据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6分)

      南粤电视台《教育访谈》栏目为促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拟邀请岭南中学校长蔡子敬下周三晚上8时到电视台2号演播厅,就岭南中学荣获“学生社团活动先进学校”称号一事接受访谈。电视台记者邓刚受电视台委托,打电话向蔡子敬发出口头邀请,希望他在本周五之前确认是否接受访谈。不巧的是,蔡子敬不在。

      下面是邓刚给蔡子敬的电话留言,请你补写出空缺的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是南粤电视台记者邓刚。祝贺贵校荣获 “学生社团活动先进学校”称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手机号码是133××××××××。非常感谢!

      答案:【准确、得体、连贯】(6分)

      蔡校长,您好!

      我们邀请您下周三晚上8时到电视台,就贵校荣获“学生社团先进学校”称号一事接受访谈。

      请您在本周五之前和我联系,确认能否接受访谈。

      [6分。“称呼、问候”1分,“时间”1分,“邀请缘由”2分,“答复要求”1分,连贯、得体1分。无用信息过多,酌情扣1分。]

      19.找出下面文段在语言表达方面的三处错误,并加以改正。(4分)

      今年央视春晚中,来自中国台湾的魔术师刘谦把董卿的戒指变到鸡蛋里的一幕,让亿万观众哑口无言,随后网络上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揭秘游戏,有网友认为“董卿就是刘谦的托儿”,有网友猜想“道具是特制的,暗藏机关”。刘谦回应,“这些‘破解’都不正确”。他认为,“挖空心思破解魔术”是观众的“不正常的欣赏习惯”。在春晚一炮打响后,刘谦一直处于频繁表演,他在内地表演的数十个魔术几乎不重样,这对魔术师来说是个极大的考验和挑战。

      答案:①“让亿万观众哑口无言”用词不当,可将“哑口无言”改为“瞠目结舌”;②“打响”与“揭秘游戏”搭配不当,可将“打响”改为“掀起”;③“刘谦一直处于频繁表演”一句缺少宾语,可在“表演”后补上“的状态”,或补上“之中”。

      20.下面是一段不好的译文,语言晦涩,令人费解。试将这段话改为语言简明的三句话。

      用于制造供不应求零部件生产的原材料的生产可以作为优先完成任务,军事工业总是占着最优先的地位。

      改句①

      改句②

      改句③

      答案:①有些零部件的生产供不应求;②制造这些零部件的原材料生产可以作为优先完成的任务;③在这些任务中,军事工业总是占着最优先的地位。

      七、作文(60分)

      21.我们知道:60分是及格,得100分比较困难,90分是一个能引以为豪的成绩。而工作是由一个个细微的环节串联而成,每一个环节都是以前一个环节为基础,环环相扣,但这不是简单的百分比相加,而是相乘的结果。正如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59% 。工作中,如果我们不断地打折扣,那么一系列“比较好”的90%最终带来的结果就可能是59%,甚至更低,它会将你先前的一切努力付诸东流。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自选,标题自拟。

      
标签:教学论文 人教版高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表达交流,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导学案高中新课程(人教版)导学案
下一篇:《宇宙的未来》导学案高中新课程(人教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