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203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山市》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碧瓦飞甍、历历在目、风定天清、一切乌有、直接霄汉、黯然缥缈”等语汇。 

2.熟悉课文内容,了解、认识文中描述的山市蜃楼现象。 

3.反复诵读,用简练的语句概括课文写景的内容和层次。 

4.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生动描绘变幻莫测的山市蜃景的写法。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文言语汇,概括山市出现全过程的写景内容,把握行文思路。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掌握蒲松龄极《聊斋志异》有关文学常识。

2、积累文言词语,翻译重点词句。 

3、诵读课文。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海市蜃楼这个词语吗?有道是“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山市》,描绘了山中蜃景,让我们走进这山市,去感受这山市的奇妙吧!(板书文题、作者)  

二、蒲松龄和《聊斋志异》资料助读 

1.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山东淄川人,清代文学家。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家庭,早岁即有文名,多次参加省试,却始终没有考上举人,到71岁才援例成为贡生。除中年一度在江苏宝应做幕客外,都在家乡当塾师,终身郁郁不得志,生活清苦。《聊斋志异》是他用几十年的时间写成的,他称这是他的“狐愤之书”(取义孤独、悲愤)。 

2.《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491篇,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是蒲松龄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三、顺畅诵读,整体感知

㈠ 听读。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读出停顿和语气节奏,要求学生在听读过程中画出疑难字词。 

㈡ 学生自读 

(可用默读、轻读、放声读等多种形式 ; 结合课文注释,利用字词典工具书,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释义,疏解文字,并提出疑难字句。) 

1.注音 

蜃(shèn)景   奂(huàn)山   禹(yǔ)  青冥(míng) 

禅(chán)院   甍(méng)  高垣(yuán)  睥睨(pì nì) 

连亘(gèn)    窗扉(fēi)   逾(yú)时    倏忽(shū) 

2.释义 

(1)通假字:

一切乌有:“乌”同“无”。裁如星点:“裁”同“才”。 

(2)字词理解

然数年恒不一见:然,但是; 恒,经常。 

尘气莽莽然:莽莽,广大;  然:……的样子 

   数:然数年恒不一见(数词,几)         

层层指数(点数,计算)  

   高垣睥睨:高高低低的城墙。 

居然城郭:居然,竟然。 

历历在目:历历,(物体或景物)一个一个清清楚楚的。 

危楼一座:危,高。 

黯然缥缈:昏暗得看不分明。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往来屑屑:形容来往匆匆。屑屑,忙碌的样子。 

或凭或立:或:有的;凭,靠着。 

(3)整理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并正确解释。 

时间词语:忽(忽然)、无何(不久,不一会儿)、未几(与“无何”含义相同)、既而(不久)、逾时(过了一会儿)、倏忽(突然) 

(4)难句翻译: 

①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译: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之一。 

②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译: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低低的城墙,(顶上)呈凹凸形的矮墙,连绵六七里,竟然像一座城市。 

③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译: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 

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译:(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有靠着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 

⑤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 

译: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 

㈢ 集体顺畅朗读,熟悉课文情节。试用“‖”给文章划分层次,并说出理由。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层次:奂山山市……不一见。‖孙公子禹年……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鬼市”云。 

文章起笔奇特说明山市难得,文章是根据目击者的叙述写成。主体部分描绘山市出现的全过程,结尾一段写山上的“鬼市”是补笔,有照应开头的作用,说明奂山这个地方确实能看到这种奇异的现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课文内容;2、正确认识“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情感目标: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翻译课文,探究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研习课文内容 


展开全文阅读
1.熟读课文开头,用原句填充:山市景观美丽而又奇特,说明山市独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山市见之不易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2.讨论分析主体部分,理清描写层次。 

(1)生动有感情地自由诵读,思考: 

①山市蜃景由生成到消失的变化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请简练概括。熟悉文中的描写用语试作复述。 

明确:统观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三个阶段,即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 

什么叫山市? 

     ——————山里面的海市蜃楼 

(2)、谁知道海市蜃楼是怎么产生的? 

 海市蜃楼产生的现象:海市蜃楼,是大自然中一种光的折射与反射现象。 

       为什么古时的人们称“山市”为“鬼市” 

鬼市:古时的人们由于科学知识不够全面无法解释山市等大自然的现象,总以为是鬼神在作怪,所以把这些解释不了的现象称做“鬼市”  

( 3 )(海市蜃楼不是每天可以看到的,但是因为他的神奇和变换,它仍然被评为县里的八大景观之一,作者在写孙公子他们看到的山市时也写得非常的详细,我们一起再来看一下课本,) 

作者笔下的山市是怎么样的? 

   山市变幻:  孤塔————宫殿————城郭————危楼————常楼高舍———消失

(4 ) 作者一共写了山市的六种景象,这六种景象都是同时产生的吗?它们是按照一种什么顺序来写的了? ——————不是,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  忽见————无何 ————未几————既而————逾时———倏忽 

(5) 海市蜃楼变换多端,数年都见不到一次,大家想想孙公子他们看到山市时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要答出变化) 

   心情变化: 疑惑————明白————惊叹————惊奇————可惜——可惜 

   相顾惊疑——始悟为山市—居然城郭矣—惟危楼一座—-- 渐小—不可见 

②山市变化的三个阶段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叙写的,找出相应的标示性词语。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山市的特点。 

明确:以时间为线索描写山市的变化。标示性的词语是:忽、无何、未几、既而、逾时、倏忽、变幻莫测。变幻神奇 

3、文章结尾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人们又称“山市”为“鬼市”? 

明确:结尾照应开头。这里说的“山市”跟“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 

4、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准确断句﹑读出情味

二.问题讨论

(1)根据下列提示感知、想像山市蜃景。 

①孤塔的底部在什么地方?周围有哪些事物?(山头。“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 

②城上有楼吗?你看见城中的街道了吗?(“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 

③危楼上有多少人?都在干什么?(“楼上人往往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2)偶尔机缘能见到奇异山市景观的幸运目击者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 

明确:见孤塔时,彼此“相顾惊疑”,表明它是突然出现的,而且跟实景差不多,使人不得不“惊”,但一想到“近中无此禅院”,又不得不“疑”。待到宫殿出现,才悟出原来是“山市”。 

(3)文中为什么称“山市”为“鬼市”?请查阅有关资料对山市的成因作一科学说明。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当空气各层的密度有较大的差异时,远处的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空气层就发生折射或全反射,这时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物体的影像。这种现象多在夏天出现在沿海一带或沙漠地方。 

三、课堂小结 

目睹山市奇景是偶尔的机缘。蒲松龄的《山市》文景皆佳,把山市出现消失都描绘得历历如画,让人如临其境。同学们可以阅读《聊斋志异》中其它故事,相信大家会开卷有益。 

四、课堂练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1)shèn(蜃)景 (2)县邑(yì)(3)青冥(míng) (4)飞méng(甍) 

(5)高垣(yuán)(6)睥( pì )nì( 睨)(7)禅(chán)院 (8)yú(逾)时                     (9)连gèn(亘) (10)倏(shū)忽 

2.下列各句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C(“裁”同“才”)) 

A.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B.楼五架,窗扉皆洞开 

C.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D.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3.解释句中加粗的字词。 

(1)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飞檐 )(才) 

(2)或凭或立,不一状。( 有人)(形状  ) 

(3)层层指数(指着数数 ) 

(4)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 集市)( 店铺 ) 

4.填空 

(1)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作者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蒲松龄,字留仙,  别号柳泉居士

(2)这篇文章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山市蜃景从出现到消失的过程。先看到孤塔,不久看见宫殿,然后又看见高墙及其中的楼、堂、坊;大风起时,景物变模糊,风定后仅见危楼上面的人;最后景物渐渐变小以至不见。文中的描写细致生动、变幻神奇。 

板书:                  山   市    蒲松林

                    变     奇     美  

            忽            孤塔       高插青冥             

           无何           城郭       碧瓦飞甍  

           未几           宫殿       高垣睥睨  

           既而           危楼       风定天清  

           逾时           高舍       直接霄汉  

           倏忽           拳豆       黯然缥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练习,巩固所学,提升能力。

教学内容:《练习册》、《全效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

1、基础知识与能力训练,要注意中考演练题型。

2、课内阅读注意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

3、课外阅读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教学反思:

 

张盼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山市》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绿色蝈蝈》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下一篇:《月亮上的足迹》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