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5685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金色花》详案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开县渠口初级中学 贺海燕
教学简析
《金色花》是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篇优美的诗歌,其篇幅短小,意蕴丰富。由假象“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基调,诵读诗文,提高鉴赏诗歌力;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在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
4、学习并运用圈点勾画理解文章内容。
4、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有表情地诵读课文,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把握诗文基调,培养鉴赏诗文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4分)
1、师配乐吟诵:母爱是世上最伟大的、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它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同学们,当你沐浴着母爱的光辉时,你是否想过应该用什么方式来回报母亲的爱呢?印度有一位大文豪泰戈尔,他用一种很特别的方式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亲密感情。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这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板书花朵形状)一起去感受母子情深。(板书课题)(1)
2、介绍金色花――投影 (1分)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金色花是什么样子的。(出示金色花的图片)
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开金黄色的碎花,在印度人民心里,它是美丽和圣洁的象征!
3、走近作者 (2分)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作者泰戈尔。同学们我们在了解文章作者的时候,有哪些方面是一定要掌握的?(作者生活的年代、身份、主要作品,外国文学家还得记住他的国籍)
(出示大屏幕上的泰戈尔图片)泰戈尔,印度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 (指名读)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处处可以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最高尚、最纯洁的爱。爱、欢乐、光明是他歌唱的永恒主题。
二、听读诗文,感受亲情 (4分)
1、那么诗人是怎样来表达这种爱的呢?接下来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上的动画,跟着老师的朗读,一起去感受字里行间那高尚、纯洁的爱。边听边思考: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在听的时候注意老师的语气、语速、重音、节奏及思想感情的处理。
答案:展现了一幅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 板书 : 我 妈妈 嬉戏(4分)
三、激情诵读,感悟亲情 (16)
1、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老师的朗读和自己的理解,用喜悦、温馨、深情,和儿童特有的调皮的感情基调自由朗读这首诗,然后用笔圈点勾画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子或段落,读给你的同桌听,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如:从中我读出了妈妈的……或孩子的……,或我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妈妈、孩子)。(4分)
2、从同学们的声音和表情中我看出大家已经被这首诗打动了,因为打动,我相信大家能把这首诗念好,学好。下面,我请同学起来给大家展示朗读一下你最喜欢的词或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12分)
(生展示交流,师相机指导读法,理解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并运用多种朗读形式朗读)
重点句子示例: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调皮、想象、快乐)(教师提示,学生读)
(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母亲焦急,我调皮)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爱怜,责怪 结合学生平时回家迟到妈妈说的话理解)
展开全文阅读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调皮,撒娇)(
分角色诵读大屏幕出示的3、4句:1、指导——生读——师范读——师教读——分角色读)
(朗读指导:把握基调、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读出重音、读出感情)
四、深入研读,探究疑点 (12)
刚才我们师生用我们自己的声音演绎了这首优美的诗歌。从中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对多么可爱的母子啊!假如这个天使般的孩子不远万里,来到了我们中间,我们采访他几个问题:(4分)
(大屏幕出示几个问题)
1、 孩子你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
2、 孩子你变成了金色花后主要做了那几件事?
3、 孩子你变成金色花后,为什么总是瞒着不让妈妈知道呢?
假如你就是那个孩子,你会怎么回答?
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配乐)
参考答案:
1、 孩子你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2)
(1)在中国,我们一般用花儿来比喻什么?儿童?成人?老人?
(2)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用金色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孩子怎样的感情?喜爱、憎恶?赞美、贬抑?
(3)人们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
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借以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人们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开金黄色的碎花,在印度人民心里,它是美丽和圣洁的象征!我把自己想象成金色花说明我对母亲的爱是圣洁美丽的。
板书:爱
2、孩子你变成了金色花后主要做了那几件事? (4分)
①妈妈 我
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拿灯去牛棚时———— 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② 写作指导: 散香气
屏显:
金色花 投身影 母子情深
捉迷藏
①借用具体的形象 ② 以活生生的图景 ③ 来抒发对母亲(父亲)的爱。
这种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感情的手法叫借物抒情法。这种写作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形象化,读来意味悠长,那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借助某种具体可感的形象,用生动、鲜活的事例来表达某种情感,使我们的文章更有韵味,同学们在写作问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哦! (完成花形板书)
3、孩子你变成金色花后,为什么总是瞒着不让妈妈知道呢?(提示:“学生的妈妈平时为自己做事是否列清单告知你”以突破难点) (3分)
因为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五、倾情诵读,回报亲情 (14)
1、感念母爱 (3分)
正是因为妈妈无私的爱,才会引发“我”奇妙的想象,把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妈妈,诗文要表现的就是这浓浓的亲情。相信大家明白了这点后,一定能将诗文朗读得更好。好,接下来,请大家倾注心中所有的感情,一起来朗诵这首诗。
(播放音乐,学生齐诵诗文)
2、回报母爱 (3分)
师:妈妈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现在:
(PPT:说一说:如果哈利•波特送你一次魔法,你可以变成你想变的任何一件东西,那么——
你想变成什么陪在你妈妈身边,为她做点儿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例: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假如我变成了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假如我变成了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我要把你吻了又吻。
3、爱的行动 (4分)
师:事实上,我们没有办法变成像泰戈尔的《金色花》中一样变成一朵金色花,或像哈利•波特一样变成任何一样事物来代替妈妈的劳苦,但是,我们可以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去回报我们的妈妈,说到这儿,老师想起了曾经看过一则公益广告,在这儿想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播放公益广告“妈妈洗脚”)
展开余文
同学们,每当我看到这则广告的时候,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总觉得自己的眼眶里在涌动着一些东西,我想在座的每一位或多或少都可能会得到一些启示……同学们,看了这则广告之后,你想到了要怎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自己的妈妈了吗?说一说
(生自由发言)
4、爱的表达(3分)
同学们,妈妈爱我们,我们也爱妈妈,接下来,请同学们再过一个月就是圣诞节了,在圣诞节的时候,我们可以为妈妈许愿,今天就让我们提前过圣诞节,为妈妈许愿,好吗?老师在这儿准备了一棵圣诞树,同学们拿出你准备好的卡片,在卡片上写上你想对妈妈说的话,为妈妈许个愿吧……然后把你的卡片挂上这棵圣诞树,相信你的 愿望一定能实现!
(配乐)
5、爱的呼唤 (1分)
看到这个温馨的场面,我真的好感动,这个时候,我只想和同学们一起深情地呼唤“妈妈,我爱你!”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带着对妈妈的爱和感激深情地大声地呼唤三次“妈妈,我爱你!” 一起说“妈妈,我爱你!”(深情呼唤)
千言万语表达不了我们对母亲的爱,没关系,回家之后爱的行动还在继续:
六、布置作业:(1分)
1、为母亲(其他亲人)做一件事情,如刷刷碗、捶捶背、洗洗脚……
2、这首散文诗运用了借物抒情的手法,借助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表现对父母的爱。
七、感恩母爱,发送祝福 (1分)
结束语――投影
同学们:
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完的,那就是母爱!
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母爱就像一阵和煦的风,吹去纷飞大雪,带来春光无限。
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唯独不能忘记的是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
母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
母亲-----一生一世值得你爱!
祝愿我们的妈妈永远健康、幸福、快乐!
贺海燕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金色花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藤野先生》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下一篇:
把天空还给学生 教学反思(人教版九年级)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