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4285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一、解释文中下列加点字词。
1、学而时习之( )( )( ) 2、不亦说乎( )( )
3、有朋自远方来( ) 4、人不知而不愠( )( )
5、不亦君子乎( ) 6、吾日三省吾身( )( )( )( )
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8、传不习乎( ) 9、温故而知新( )10、学而不思则罔( )( ) 11、思而不学则殆( )
12、是知也( ) 13、见贤思齐焉( ) 14、三人行( ) 15、择其善者而从之( ) 16、士不可以不弘毅( )( )( )
17、死而后已( ) 18、岁寒( ) 19、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20、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 21、其恕乎( )( )
22、勿施于人( )( ) 23、诲女知之乎( )( )
24、可以为师矣( ) 25、择其善者而从之( )( )
25、故:故时有物外之趣( ) 温故而知新( )
26、知:人不知而不愠( ) 知之为知之( ) 是知也( )
诲女知之乎( )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二、翻译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展开全文阅读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0、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2、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展开余文
13、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5、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16、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用《论语》中的原文填空。
1、认为真正有修养的君子应具有的风格的一句是: , 。
2、谈“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3、告诉我们要有谦虚好学的态度的句子是: , 。
4、告诉我们正确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的句子是: , 。
5、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
6、“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 。
7、告诉我们做人应该像松柏一样坚贞不屈的句子是: , 。
8、告诉我们不能将自己不愿做的事强加给别人的句子是: , 。
四、请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把下面的句子进行归类(只填序号)。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吾日三省吾身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7)温故而知新 (8)人不知而不愠 (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写学习态度的句子序号: 写学习方法的句子序号:
写修身做人的句子序号:
四、比较下列句子中的“而”的不同用法,分别归类,将字母填入括号里。
A、表顺接 B、表转接
(1)学而时习之( ) (2)人不知而不愠( )
(3)思而不学则殆( ) (4)择其善者而从之( )
陈雨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论语十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背影》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下一篇: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