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13144  
标签: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初二上语文学科知识点列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计划

课次 知识要点 关键点分析 突破办法 预期目标

3-5次课 第一单元

记住战争,珍惜和平 《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主体部分是并列的三个层次,宜用列表方法整体把握内容;根据新闻的特点,着重探究本文语言表达是怎样做到准确、简洁的,探究并列的几个方面是怎样彼此关联的。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注意划分层次,理清思路,注意前后内容的联系。

《芦花荡》

在分析老英雄的思想性格,首先要把握他的爱与憎,智与勇,对他的“过于自信自尊”,作实事求是的分析。根据这篇小说叙事、写景、抒情的特点,探究小说的传奇色彩是怎样造成的,探究景物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蜡烛》

着力探究这位南斯拉夫母亲的心理活动,根据她的一举一动感知她的内心世界。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

探求雨果的思想,体味这封信中的讽刺语言。

《亲爱的爸爸妈妈》

着重探究一些意味深长的句子的含义,探究作者怎样根据表达中心意思的需要来选择材料。

1.熟悉相关的历史知识,适当介绍历史背景。

2.结合记叙要素的知识,指导学生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

3.深入探究人物的思想性格,重视学生的感悟、体验。

4.要运用比较的的方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1.既要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正义战争中突显出的真善美,也要看到非正义战争的罪恶,非正义战争中的强盗野兽行径。

2.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

3.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3-4次课 第二单元

普通的人  博大的爱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背影》

哪些语句体现了作者对父亲情感发展变化的?请做简要分析。

《台阶》

1.父亲为什么要造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是怎样造起一栋高台阶的新屋?

3.造好之后,父亲又有什么新感受?

《信客》

1.老信客为什么做不成信客了?

2.年轻人是怎样做信客的?

3.他又怎样不做信客了?

4.以后年轻人又做了什么,做得怎样?

1.优美的散文应注重对文章内容和思想的整体把握,切不可把文章切割得支离破碎,只剩条条杠杠。

2.注重学生对作品的探究与感悟,备课时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倡主动、自主地学习。

3.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向课外延伸,提倡美文阅读,感受亲情、友情,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善良、正直、重情义的人。

4.从把握文字入手,从品味语言开始。指导学生从感悟语言入手,细细咀嚼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那分真情实感。

 1.精读课文,整体把握作品内容以及人物思想。

2.走进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们身上的爱心与善良。

3.用爱心体验爱心,追求人世间的真善美,作一个善良、正直的人。

3-5次课 第三单元  建筑园林  名胜古迹

1.在比较中认识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2. 在各篇课文中掌握阅读说明文应该注意的各方面。

⑴说明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⑵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⑶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作阐释)、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等。    ⑷以科学、准确、严密的语言表达。

《中国石拱桥》

课文的语言上有怎样的特色?(从准确严密、简明平实又内蓄文采来体会)

《桥之美》

与《中国石拱桥》比照,在内容上、表达目的、表达方式、语言特点上有哪些不同?

《苏州园林》

一文在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时,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有什么好处?

《说“屏”》

简单介绍了屏风的功能与种类,对如今屏风的使用提出批评。本文介绍了屏风的哪些方面的知识,指出了今天我们使用屏风时有哪些地方不尽如人意,作者提出了哪些个期望?

1.对文本应进行核心解读,脱离文本核心一味做超越或比较阅读,对学生理解运用说明文会带来很大的误区,会带来比记叙文阅读更大的问题。

2.可以挖掘文本中蕴涵的一些知识或包含的美学意义对文本进行深入建构;可以利用丰富的教学媒介补充材料和文章、语段对文本进行“增厚”阅读;可以结合综合活动调查周边的自然人文古迹;可以对比不同作者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说明文并超越说明文。

3.注意说明文合理的阅读方法。⑴仔细辨析标题。⑵通览全文,。⑶理清说明的顺序,进一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⑷体会把握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更进一步的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

1.把握说明性文章的文体特点(从写作的目的出发,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按恰当的说明顺序,采取恰当的说明方法,以科学、准确、严密的语言说明事物或事理)。

2.培养对说明性文字的阅读、概括、分析能力

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和审美能力(语言的精练简约,描写的生动等)。

2-4次课 第四单元  探索自然  热爱科学

《大自然的语言》

1.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有哪些?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的?

2.研究专家眼中的物候现象和普通人眼中的物候现象有什么的不同意义?(可以结合课文11、12自然段)

3.本文写作顺序和举例有什么特点?

《奇妙的克隆》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解说“克隆”这一概念的?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展开全文阅读
1.南极大陆为什么会出现恐龙化石呢?结合《恐龙无处不在》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2.《被压扁的沙子》中说“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请简要说说作者得出这一结论的推理过程。

《生物入侵者》

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问题有哪两种不同的态度?你更赞同哪个观点?为什么?

《你一定会听见的》

1.划出文中提到的每一种声音以及自己有共同感受的句子。

2.“喜”“怒”“哀”“乐”是属于人的表情,为何能与声音相联系?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如何理解“我们在声音里逐渐成长。”这句话的。

1.本单元以“科学”为主题,所以教学时应注意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即不失时机地加强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以及辩正唯物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科学正确的世界观。

2.本单元所选课文与现代科技和现代生活关系密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近展,关注现代科技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变化,留意观察身边生活,养成科学观察和科学思维的能力与习惯。

3.本单元基本上是说明文,因此在教学中要学习说明文的基本写法和说明的常用技巧,如释义、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

4.可以扩充较多的课外知识,如科普性的作品:《动物记》《昆虫记》

1.体会说明语言简明、准确、生动的特点。

2.关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实现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共同提高。

4-6次课 第五单元  诵读名篇  领会内涵

《核舟记》

1.这篇文言文介绍的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核舟,文章按怎样顺序写的?

2.课文语言有怎样的特点?(简洁、准确,又不乏生动。)

《桃花源记》

1.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2.举例说说《桃花源记》语言上的特点。(语言的简洁练达,用村人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来涵盖渔人对社会发展、朝代更替的介绍,用“如此”一词来代替渔人整个桃花源奇遇经过的述说)

3.辨别《桃花源记》和《大道之行也》两文作者及其“理想社会”的异同。

《陋室铭》和《爱莲说》

1.“何陋之有”有怎样的含义?“‘花之君子’的品质”有怎样的含义?

2. 积累常用文言词语,领会思想内涵。理解以物为喻、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体会融情于物、语言精练生动的特点。

3. 从写作角度比较两文的大同小异。

《杜甫诗三首》

1.借助注释、工具书或其它媒体,理解诗歌思想内容,了解杜甫诗作的特点。

2.从写作背景出发,对诗歌的思想内容、语言特色、创作风格等方面作一些赏析。

1.不断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会学、爱学、学好文言文。如指导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在比较、归纳中掌握和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了解一些文言现象;在反复诵读中体味语言特色,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等等。

2.夯实文言文基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不一,方法多样,但“知识与能力”目标必须注重。课后研讨与练习的意图值得揣摩。

3.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既可在读懂课文大意和理解一些常用文言文词语的基础上体味语言特色、感悟思想内涵,也可以将体味语言特色或感悟思想内涵作为切入口,在质疑、讨论、交流中让学生读懂课文大意,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用法和意义,了解一些文言现象。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了解一些文言现象,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课文内容,领会思想内涵。

3.体味简练、精美的语言特色。

6-10次课 第六单元  钟情山水  崇尚自然

《三峡》

1.文章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先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容,明白三峡的总体风貌,全文的布局、思路。)

2.作者抓住了三峡之水的哪些特点来写的?(以析带译,分析三峡水的特点,学习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法)

3.你最喜欢作者描绘的哪个季节?(鼓励学生寻找美点,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介绍三峡秀丽的风光,领略作者用词的精妙,体验水之美)

4.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现在长江两岸的环境问题而唤起环保意识,面对新的水利工程而惊叹人类改造自然的魄力。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1.作者是怎样写景的?(探究角度:观察角度,景物形象,色彩配合,时间变化,动静相衬等方面)

2.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地理形胜之美,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其中的适己之意。想想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背诵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词文章。(《望岳》、《望海潮》、《望庐山瀑布》等)

《记承天寺夜游》

1.作者的心情是落寞的还是乐观的?

(作者何以夜游?何以至承天寺?他什么不去找别的朋友?作者描写的月夜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文中哪些词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朗读品味,并阐述喜欢的理由,(写景语句的妙处)。

3.背诵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4.这两篇短文都意味隽永,富有诗情画意,你更喜欢哪一篇?(比同求异,深入理解文本)

5.课外阅读李煜的《西江月》、白居易的《长相思》、李白的《静夜思》,自主选择一则,看看不同作者笔下的月景有何不同,体会他们不同的艺术风格,品味语言,体验感情。

《观潮》

1.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看到了哪些画面?

2.你最喜欢哪幅画面,为什么?

《湖心亭看雪》

1.作者看到了怎样的雪景?找出描写雪景的句子。写雪景用了什么方法?

2.作者看雪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作者巧遇时的心情又如何?

《诗四首》

《归园田居》

1.大声朗读,吟诵古诗;自行译读,整体感知全诗的主要内容;说读——发挥想象,添加细节,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画面;然后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评说,通过对语言的品味,体味诗歌的内涵,再联系诗人的身世、性格,感受作者的心境。

2.查阅《归园田居》中有其它三首,读一读,品一品。对陶渊明及其田园诗歌有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

《使至塞上》

全诗四联别写了什么内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话妙在何处?

《渡荆门送别》

1.①诗歌是从什么角度写景?本诗是否为朋友送行?②怎样理解“山随平野尽”中的“随”字?用这个字好在哪里?

2.在熟读诗乃至会背诵的基础上领略诗歌的意境。

3.背诵一些送别诗。如:高适的《别董大》,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等。

《游山西村》

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你是怎样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的?

2.①比较《归园田居》与《游山西村》,思考:两诗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从作者的经历、所写的内容,体会各自流露的不同感情。

②背诵几首反映乡间生活的古代诗歌。(《过故人庄》,《西江月》)1.注意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运用多种方法,挖掘教材中新颖有趣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学生热情来了,学习兴趣浓了,学习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2.重视对课文的诵读。“教学千法读为本”,这是学好文言文的一把金钥匙,可用范读,齐读;个人读,读段的,评读的,多种诵读形式交错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在反复的诵读中,感知文章的大意,品味语言,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丰富知识底蕴。

3.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给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文言文学习有一定的规律,要让学生善用归类,比较法进行词句教学,总结归纳,长期坚持,学生的积累多了,理解能力也就会提高。可放手让学生去学,因为本单元的文言文,大多注释详尽,学生完全可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去读、去悟。要突出以学生的学为主体,老师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在此过程中,老师点拨,学生在自己的动脑、动口、动手中达到知识的积累的目的。

4.注意语感的培养与训练。鼓励学生品读精彩的语句,让学生在读中疑,读中悟,读中品。

5.注意“文”“言”并重。在教学中应以“文”的领悟带动对“言”的理解。因为文章中的词句只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文”才是“言”的最坚实的根基。如果只着眼于词句的学习,而忽视它所承载的丰富的思想感情,那必然是舍本逐末。

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理解诗文的能力;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

2.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了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深入品味诗文中的意境,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3.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操。

 

西西

标签: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初二上语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中国吟酒古诗词集萃 备课资料(人教版七年级)
下一篇:初一新生怎样才能学好文言文 (人教版七年级必修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