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502  
标签:教学论文
对问题教学法的一点理解
 曾几何时,针对“满堂灌”的现象,在教学中以“问”取代了“讲”。备课时总考虑问题设计,上课时总有问题串起教学各环节。问题教学法于是兴起,它也符合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可又出现极端现象,存在变“满堂灌”为“满堂问”的教学实情。这极有可能夸大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被问题牵着鼻子走,更坏了思维,脑子成了不会提问题的空壳,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鉴于此,在此浅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问题教学法实际运用于:1、新课导入,设疑置问,吊吊胃口,激发学习热情,便于切入教学重点。2、细化重点,以问析疑,逐层深入,启发前进,达成目的。3、淡化难点,以问激问,共同讨论。4、设置问题,联系课内外,延伸拓展,调动储备,加强实用训练。5、质疑求学,培养科学的思维习惯和创新意识。 

问题教学法是教法,也是学法。有的课堂,尽管课堂上问题颇多,似乎热热闹闹,可是很多学生在学习中根本就不问,或者不会问。其实,学问学问,学和问紧密相关。学,须得要问,而有问,才能真正有所学。问是一种学习方法,而且是十分重要的方法。如果学生自己有问题,而且肯问、会问的话,那么这种学习则完全是主动的。只有主动问、主动学,才能真正体现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性、独立性;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才能真正做得学问。如果学生自己有问题,而且肯问、会问的话,那么这种问应该是有选择的,问其所以要问者,问其关键所在者。这种有选择的问比起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被动问、随意问,则要强出许多倍。所以我认为,在问题教学法中老师的责任不在于问学生,而在于教会学生会提问题,会问老师、问文本。

教会学生善于发问,这应是问题教学法的实质。其“问”的重点应是学生问,问老师、问文本,甚至于延至问相关的课外问题。而老师是否不需要“问”呢?学生有时不很会问,问得过“小”,或问得过“大”,或只问表象不问本质,此时,还是需要老师适时地,有引导性地提问。其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有关内容,能由“一问”激起“多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也许有人会说,若由学生把控问的主动权,那该如何理解师道的“解惑”功能呢?我认为,学生能问、善问的热情既已被激起,为师的不必每问必答,可结合讨论法由学生自行解决,或互助学习,或查找资料,进行综合学习。这也合于“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现实,更为新课标新教法所认同。

语文教学中,头绪繁多,而问题教学法的运用确非易事,弄不好就又成了“满堂问”或“满堂闹”。表面上热热闹闹,实则得不到切实的训练。当前,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已提到了首位,语文教学既要承担起母语教学的特殊使命,又要发展学生思维和个性,培养美好情感,可谓任重且艰。为了适应新形式的要求,我认为,语文老师的教学观念要来个大胆的改变。对待各个教学环节,不能拘泥于老旧的套路。不能只备文本,只盯作业,而应追踪学生的发展,顺应时代,融入时代,即要备学生,备自身的修养素质。教师应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抽身“偷懒”,从事更有意义的“提高”工作——提高类似于主持人的主持应变素质,提高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不妨看看“闲书”,看看电视,多多与学生交谈,了解收集学生的热门话题,当学生“问”时,才有共同语言,才能应付自如,才能产生师生共鸣,共造和谐美好的课堂气氛,为学为乐。这,岂不是问题教学法运用的新气象?

 

林国武

标签:教学论文 对问题教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水浒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
下一篇: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