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438  
标签:教师随笔
对抗语文还是拒绝反智
文/时言平

  “语文教育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这是一名职业文字工作者的呐喊和忧虑。近日,《收获》杂志编审,作家叶开挥舞着“对抗语文”的旗帜,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当前的语文教材编写体系。一些高校学者,小学老师,儿童文学作家也加入到这一行列。(12月19日 中国广播网)

  教材,作为传输知识的范本,直接影响到孩子智识的养成和价值的塑造。从叶开的批判和民众的忧虑来看,当前的教材显然不太适合孩子成长的。而教材之所以不能与孩子的智力与价值成长相契合,其弊因恐怕还是在于教材编写者和编写机构的价值理念发生了偏失。

  从小培养孩子的大局意识和雄心壮志,自然没有什么过错。但是,如果孩子的价值养成,永远都处于空洞的意识引领下,那么难免出现价值迷茫。信念和价值的塑造,不应该是简单的灌输,而是应该给予他们判断的能力和思考的土壤。也正是因为如此,无论是语文也好,德育教材的编写也罢,传递的内容理应是常识性的东西。只有基于常识和基础认知所作出的价值判断,个体价值信念的形成才会具象而不抽象。

  “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梁文道曾如是说。成人世界发生的价值冲撞和价值迷茫,恐怕跟教育、教材脱不了干系。我们因为常识匮乏,因此很容易丧失判断的能力,而当下的教材中,所充斥的都是高屋建瓴的理念,不但常识内容匮乏,甚至在理念的灌输欲望中迷失,出现诸多常识性的错误,比如说《爱迪生救妈妈》,既不符合历史也不符合常识。

  单纯把教材当成理念输出的工具,不去考量孩子成长期的接受能力,以及作为公民成长应该掌握的常识内容,这样的教材编写者和教育理念的制定者,无疑是自私狭隘的。教育理应是为文明的进步和公民智识的成长而存在的,并不是为了其他。因而,无论是从教材还是教育体系,都应该是以常识作为基础,不能将意志强行灌输给孩子。学生的作文为什么会撒谎,撒谎的教材和教育,怎能不培养出撒谎的学生甚至撒谎的公民?失去真实和常识,公民的价值构造也就变得虚空。

  与其说是“对抗语文”、批判教材,倒不如说是拒绝谎言、拒绝意识形态的灌输和拒绝反智。当语文不再是识文断字,普及常识和叙述真实的工具,那么过于浓重的意识灌输,难免会对价值成长期和判断能力培养期的孩子造成精神毒害。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不是来自于意识的灌输和训诫,不是来自对空洞理想和宏大价值构想,而是源于常识的丰富,源于真实的判断。
标签:教师随笔 对抗语文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说课稿(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下一篇:2011年十大感动人物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