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1631
标签:
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童年的朋友》师生交流案 学案设计(苏教版七年级)
年级:七年级 课型:精读课 课时:2课时 执笔:韩云生
审核:备课组 时间:2011-12-26 学生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激发孩子对家人的爱心。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塑造人物形象的多种方法,感受文学作品的写作特色。
学习重点、难点:
1.传授学生揣摩课文语言的方法,体会文学作品中感人的片段,从而培养学生对家人的热爱,体会亲情的概念。
2.文章中重点语句的揣摩,以及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了解作者
1、高尔基是( )(国)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1906年发表长篇小说《 》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 )
2、《童年的朋友》主人公是( ),文中“朋友”是指( )。
二、自主学习:
1、给下列字注音
噗( ) 咕哝( ) 绺( )鬃( ) 诅咒( ) 颊( ) 脯( ) 2、给句子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她腰弯得 成为驼背,肥肥胖胖, 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 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三、合作探究
1、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划分层次,概括段意。
2、你认为哪句话可以概括全文的中心内容呢(中心句)?
3、写人最好是写眼睛。课文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睛,请找出来,体会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展开全文阅读
4、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外祖母?
头发—— 眼睛——
脸—— 嘴唇——
鼻子—— 牙齿——
身材——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总之:“我”的外祖母是一个 的人。
2.仿写训练
你能用几句话写出父亲或母亲(或其他人)对你进行教育时的眼神吗?试试看。
展开余文
教(学)后感:
一、童年的朋友
年级:七年级 课型:精读课 课时:2课时 执笔:语文备课组
审核:备课组 时间:2011-2-17 学生班级: 姓名:
第二课时
一、复习(作者及字词)
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
1、为什么说外祖母是“我”童年“最知心”、“最珍贵”的“终生的朋友”?
2、“外祖母坐在我身旁梳头,皱着眉头,老是自言自语地咕哝着。”这处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她的脸在大堆的头发里变得又小又可笑”,这句话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者为什么用“可笑”形容外祖母的脸?
4、最后一段“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展开余文
5、“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接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这句话中“线”、“花边”分别指什么?
四、把握中心
五、方法归纳:朗读2-5段,看看文章是以什么角度来写外祖母的,有什么好处?
六、课堂训练
给下面几段话选择恰当的描写方法。
A、语言描写 B、外貌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 E、环境描写 F、细节描写
1、“不想睡就不睡好了,”她马上表示同意。( )
2、外祖母坐在我身旁梳头,皱着眉头,老是自言自语地咕哝着。 ( )
3、她用一只手从地上把头发兜起来提着,挺费劲地把稀疏的木梳齿儿梳进厚厚的发绺里。 ( )
4、船舱的窗户明晃晃的,像一个太阳。( )
5、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 )
七、课外阅读《童年》
教(学)后感:
韩云生
标签:
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童年的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八年级上《课内现代文阅读》二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下一篇:
试谈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落实“新课标”的切入点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