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736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小狗包弟》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任春刚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了解作品的相关背景,分析理解巴金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2、把握散文的情节结构,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依据:阅读能力的基础性要求,就是“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二)能力目标

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及记叙与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依据:“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识文革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

2、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依据:课标要求“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发展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

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依据: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语文教育的过程就是把人文精神内化为学生个人的人格构成,从而构建起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性。

教学难点 :

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依据:高一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很难理性评价在特殊时代的这种行为。

二、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是导入。

    文革时,有人好意地对朋友说:“ 你的领子和袖子脏了,要洗一洗。”结果被人告发,认为他有意映射伟大领袖毛主席而被化为右派,一遍遍游街示众,关牢棚,遭受到红卫兵惨无人道的折磨。设问:这是真的吗? 

      导入语设计:或许你们不敢置信,我也不敢置信,然而这是事实,而且事实甚至比这个更残酷、更荒唐,这就是“文革”。后让学生再打开课本与学生一起了解这段历史。列宁曾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今天我们就通过文革见证者巴金老先生的《小狗包弟》一文来感受那个特定时期的人们的生活,窥视我们民族这段不被我们熟悉的历史。由此转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走近一个忏悔的灵魂――整体感知。

(一) 把握情节 学生快速默读然后复述情节

1、 阅读前提示: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看情节是怎样围绕小狗包弟展开的?

2、 学生浏览文本归纳情节然后复述情节

3、教师综合学生意见后概括补充形成板书:

引子(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开端(包弟来历) ——发展(在家七年,与包弟相处很好)——结局(痛别包弟) 

(二) 情感把握

1. 师导:该篇叙写了一个凄婉的故事,也流泻了一段复杂的心理历程,溶入了作者的悲欢怨恨之情。让我们紧贴作者的心,仔细品读感受作者的情绪流程。 

2. 学生品文体验作品感情然后各抒己见 。注意现场生成的答案,尤其是认知情感碰撞的火花,要充分肯定并予以鼓励。

3. 教师综合学生意见形成板书:

伤感(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三)探究文旨、品味语言

探究、讨论、交流:

1、 包弟讨人喜欢,作者却不得不将它送走,为什么?

2、 送走包弟后,作者为什么先是感觉轻松,随后觉得沉重?

3、“您的小狗怎样?”这句话反复出现,有什么用意?

4、“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整整”一词有什么作用?

5、“ “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如何理解?

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结合材料发表看法明确总结。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得出作者这发之心底的语言,不仅仅是歉意,更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忏悔!是对生命的尊重,是被称为“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的巴老,这有良知的作家对反省历史的呼号。

第三环节“认识你自己”――忏悔意识与我

引导学生正视和反省成长过程中曾犯下过错。并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在本周随笔中谈反省忏悔后的感受。

强调:或许在我们说出隐藏在我们心底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的时候,我们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但在我们将自己大白于众人拷问完我们的灵魂之后就会发现我们如释重负、内心更和谐、人更真实,其实我们已经完成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和人格的升华。希望生活中的我们把巴老作为榜样,做到“一日三省吾身”!

第四环节课堂总结:

巴金是现代中国不多的文学大师、思想家之一,他以丰硕的文学成果以及一生坦荡无瑕圣哲般高贵的人品,向世人证明了爱心的价值、真诚的伟大,以及天才的光芒,他的名字必将与鲁迅等人一样,长留青史,像北斗一样在天空闪烁!让我们记住这位老人并学习这位老人的不断进取的精神和严于解剖自己灵魂的勇气,铸造一种坦诚真实的人格。

 

任春刚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小狗包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春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下一篇:《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学案 (人教版高一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