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455
标签:
教学论文
深化高考改革 推进素质教育
教育部副部长 周远清
新一轮的高考改革经过1999年和2000年两年的试点,两战皆捷。
新一轮的高考改革的直接原因是中学推进素质教育,克服应试教育倾向。多年来,舆论界特别是基础教育界对高考指挥棒影响中学素质教育提出了尖锐的意见。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改革高考制度是推进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回顾多年的历程,高考制度一直在改革。“文化大革命”中曾经取消高考,实行推荐上大学,后在小平同志的关心下恢复高考,并且在高考的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改革。高考科目从7门到“3+2”,还有上海的“3+l”的试点;我们曾经搞过自费生、公费生“双轨制”,1994年以后又实行“并轨”交费的改革。一个为全社会所关注、每年又与几百万考生和上千万的考生家长及亲属密切相关的高考,动一动,改一改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为什么又提出了新一轮的高考改革呢?其主要原因是:中学提倡素质教育;高考应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也明确提出了加强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为此也要求有质量更高、素质更高的生源;高等教育改革要给学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无疑在选拔人才上也要使学校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而现今的高考制度确实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改革,如现行的高考制度是一个“大一统”的考试制度,不管学校的层次,全国一套题,考试的命题更多地着眼于知识点,题目偏死,大学和应考学生没有选择科目的自由,等等。高考改革的总体思路,就是在多年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一、高考改革要以三个“有助于”为指导思想。
一要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高等学校人才培养需要好的毛坯。多年来高等学校也发现目前我国中等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如做题的能力很强,应试能力很强,但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素质有待提高等,所以从高等教育要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出发,也急需改革高考的制度,以利于选拔出更高素质、更高质量的人才。
二是要有助于中学的素质教育,克服应试教育的倾向。在中学实施素质教育要从多方面来努力,但是克服高考指挥棒中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方面,使指挥棒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是高考改革的重要目的。对于这一点各方面的看法很不一致,弊端在哪里,怎么克服弊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高考指挥棒应该使中学更加注重能力培养,更加注重素质的提高,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地成长,而不是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这应该是大家的共识,也是改革的目标。
三是要有助于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若要由各学校单独举行考试,操作起来有很大的难度,但是打破“大一统”的考试制度,让学校和学生有一些考试科目选择权是可以探索的。语、数。外应该说是各个高等学校要求必须考的科目。其他考试科目能否由大学选择呢,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大学可以选择不同的科目,高水平的大学、一般的院校、高等专科院校就可以选择不同的考试科目、不同的试题,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特长去选择高考科目,选择高等学校。虽然看起来选择的范围有限,但是终究是一个开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打破了大一统的局面。
三个“有助于”是相辅相成的,是高考改革面对的三个侧面,中学的教学改革、素质教育搞不好,怎么能提供高素质人才的毛坯呢?高校在选拔人才上的自主权的扩大,从机制上就起了一个对中学素质教育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所以三者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当前,我们改革的着眼点要更多地更直接地放在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上,这是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代精神。
二、高考改革要以考试内容的改革为重点。
第一是高考内容的改革,这是新一轮改革的重点。
通过考试内容的改革来选拔能力强、素质高的学生,来影响中学的教育更加重视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从1999年开始,新一轮高考改革就提出了要改革高考的内容,并认为高考内容的改革是高考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考内容改革的思路大体可以归纳为;突出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这是内容改革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提出了“遵循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大纲”(指高中教学大纲)的考试命题原则,意思是在知识点上要遵循大纲,不超纲,但在应用上不拘泥于大纲,要能利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和分析问题;在试题设计上强调由过去比较注重知识立意向以能力立意转变的命题思想,增加应用题和能力题,命题取材更加联系我国和世界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在试卷类型与结构上以单学科知识与能力测试为主导,增加综合能力测试的试卷类型,初步打破了传统的封闭的学科观念,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同时,向考查跨学科的综合能力迈出步伐;在试卷的长度上要适当缩短,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思考的时间;在试题的设计上不为学生入题设置很大的难度,但步步深入时要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在答问的设置上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扩展,给学生以更大的思维空间;在工作推进上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改。自1999年以来我们按照上述思路,对高考的内容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得到社会,特别是基础教育战线一致好评,一致的肯定,考题面目为之一新,使社会明显感觉到,高考指挥棒已经朝着培养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能力的方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指挥棒的方向转向了。设置综合能力科目考试是本次高考改革的大胆尝试。为了考查和引导学生不仅运用单科内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并且也能运用中学所学的多科知识来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在高考内容改革上再上一个台阶。我们在高考科目上设置了综合能力科目,即除语文、数学、外语以外的其他6门课(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综合起来设置了综合能力科目,这个科目的命题是以应用为基点,综合多科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与经济。社会、科技、生产、生活有关的问题,它不是多科的拼盘,而是以考查学生应用多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经过几年在保送生中的试点成功,今年又在广东省大面积进行试点。从现在反映上来的情况看,综合能力科目考试得到了大家的认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初战告捷。综合能力科目考试也有效地防止了中学的偏科,特别是从比较早就文理分科的现象。中学文理分科从人才培养的全局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不利于素质教育。
展开全文阅读
把高考内容作为改革的重点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关键,过去多年的改革基本上是在科目设置上、科目多少上做文章,没有去触动影响中学毕业生能力和素质的关键——高考的内容。
第二是科目的改革.其目标模式为“3+X”。
“3”即语文、数学、外语。“X”是由大学选择的项目,可以是1门,也可以是两门,不应超过两项;“X”可以是语、数、外以外的6门中的1门,即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中任选1门、也可以是综合(综合能力科),文综(政治、历史、地理3门综合),理综(物理、化学、生物3门综合)。“X”是敞开的、变化的,还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来探索完善。
今年广东试行的是:3+综合(本科院校必选,专科院校可以不选)+1(“1”由大学自己选择);江苏等4省试行的是:3+文综合(或理综合)。
过去“3+2”科目考试由于不包含生物和地理,所以,中学的生物、地理教学得不到重视,许多科学家、院士联名提出意见。实行“3+X”后并加上综合能力科目(由于总有高等学校和系科选择生物和地理,自然中学就要更加重视生物、地理的教学),以防止偏科现象。
第三是计算机网上阅卷和网上录取。
题目灵活了,甚至一个题目可有多种答案,阅卷的公平公正性就会是一个令人担心的问题。为此我们已经开始试点在计算机网上阅卷,答卷上网,由教师在网上阅卷,去掉一些主观因素,使得阅卷更公平、更公正。更合理。
为了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公平、公正、快速地进行录取,几年来我们探索了计算机网上录取。去年天津市对一半的大学、一半的考生完成了远距离网上录取,标志着网上录取工作从技术上、组织上、管理上取得了成功,今年又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推广。网上录取,使学校的录取工作完全在计算机上进行,不仅录取速度大大加快,而且学校不必再派人到各省市去了,大大节省了人力和物力;还可去掉人为的干预和干扰,使社会放心、家长放心;录取时间也可大大缩短,以便有时间来进行其他形式的改革。
第四是考试形式的改革。
去年出台了春季招考的改革,上海市、北京市和安徽省进行了试点,探索一年两次高考的改革,这对于缓解考生的思想压力、提供更多的考试机遇,无疑是一种探索。
三、高考改革要以改革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
高考改革涉及的面非常广,涉及到几百万学生的培养,所以高考改革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在操作上要进行试点,力求稳中求进,稳中求改,并且要尽早公告中学和考生,作好各种准备,力求操作上的稳妥。各省市也可以制定各自的改革实施步骤。
高考内容的改革从一开始就提出了稳中求改的方针,每年都要改,避免跳跃式变化。对今年的考题,社会各界就明显反映比去年的题目有了不少的改革,但是又感到可以接受,考下来又比较平稳。综合能力测试经过了1997年5个省市在保送生中进行的试点,1998年、1999年在全国保送生中的试点,今年在广东省进行的试点,另外在江苏等四省进行了文综、理综的试点。每年都要总结经验,研究问题,提出下一年的改革规划,要使社会、家长、学生放心,改革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革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但是,也要提到另一种倾向。在改革没有到来以前,呼声很高,摩拳擦掌。一旦改革到来时,就前怕狼后怕虎,不敢迈步,不敢前进。改革会有风险,怕风险不敢探索就永远不能前进,我们提出稳中求进、稳中求改就是为了使风险减到最小。
高考改革有阻力,最大的阻力还是来自应试教育的思想。有一种矛盾的现象,当谈到要克服应试教育倾向,要实施素质教育时,对高考的这样那样的毛病、弊端如数家珍,但是一谈到改革时,就又回到应试教育的思想中,提出种种问题,种种难处,抽象的要改,具体的又怕改。用应试教育的思想怎么能找到克服应试教育的改革方案呢?只有在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指导下,才能找到改革的动力,取得改革的共识。
中学积极参加到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中来,是此次高考改革成败的关键之一。为了适应新一轮高考改革的走向,中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向、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改革,需要调整,这是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面对灵活多变的考题发展趋势,中学教学必须尽快改变以往一部分学校过于死板的教学方式,以鼓励学生思维能力、创造性和对现实社会观察分析的能力的提高。如近两年作文题目(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今年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最大限度地为考生提供了思维和想象的空间及表现自己文学个性的机会。虽然各界都认为题目出得好,但是相当一部分考生不适应这样的题目,放不开手脚,拓宽不了思维。这两年各科的命题都在朝考查能力、考查素质方面发展,应用题、能力题增加,减少了死记硬背的内容,突出了理解、论证、实验能力的考查,这都对中学现行的教学方法、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从媒体上可明显看出批评甚至指责高考的少了,肯定和支持的多了,这些都说明指挥棒的方向已经变了,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高考改革旗帜举起来了。中学的教育应该如何来适应呢?中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想到了改革或进一步改革的时候了。在教育改革中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是先导这句话也适用于高考的改革,在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最重要的改革,只考虑到应试,单纯为了对付高考就迈不出教育改革的步子。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你这么一改革,我们如何来对付呢?”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对付”或如何来“应试”,如果忘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培养更高素质的人,就很难形成共识,很难去克服困难。只有共同探索一条实施素质教育的路子,才能从批评高考甚至指责高考走到欢迎高考改革、支持高考改革、探索高考改革的轨道上来,从而借此来推动中学的教育教学改革。
新一轮的高考改革刚刚迈出可喜的一步,前面的道路还很艰难,需要我们继续高举改革的旗帜,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争取全胜。
选自《人民教育》2000年第12期
标签:
教学论文
深化高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关于高中语文第一册几篇新选现代文的说明
下一篇:
《西洲曲》(南朝乐府民歌“杂曲歌辞”)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