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中考复习指导
阅读:1015
标签:
中考复习指导
九年级中考复习指导
浅谈中考文言文命题走向及复习方法 中考复习(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岩前中学 谢金连
中考文言文的复习,一直受到师生们的重视。如何复习才能抓住要领,行而有效,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历届都有不少考生反映,花了很大精力反复背诵和默写,没完没了地做题目,结果仍然找不到感觉,考试时又扣分严重。要改变这一状况,使学生中考少丢分,采取正确的复习策略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依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就我市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研读历年中考试卷,了解命题走向。
下面是近四年龙岩市中考卷中的文言文命题走向:
年 份 编 目 题 目
2007年
(10分)《愚公移山》(课内)释词(3分)
(惩、险、亡)翻译句子
(4分)得到了哪些启示?
(3分)
2008年
(10分)《邹忌讽齐王纳谏》与《汉书•宣公好射》(课内外结合)释词(3分)
(私、期年、孰)翻译句子
(4分)你得到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
(3分)
2009年
(10分)《父子性刚》(课外)释词(3分)
(遣、市、谓)翻译句子
(4分)做人的什么道理?
(3分)
2010年
(10分)《于令仪诲人》
(课外)释词(4分)
(与、去、大、负)翻译句子
(3分)你学到了什么?
(3分)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点:
1、中考文言文考题设计:总分是10分,无论课内还是课外,每个文段3题:
一般是实词解释是3-4小题,重要句子翻译一二句,文章内容的理解或评析1题。题后一题题型比词、句理解的相对丰富些,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主要考查学生对选文的感受、启发、体会等,回答“言之成理”即可。对此,应指导考生紧扣选文的中心和材料来作答,力求切实,不要泛泛而论。
2、 选文:我市中考文言文从07年的课内文段到08年课内外结合,再到09、10年的课外文言文阅读,如今已趋向稳定。 选文注重内容的教育性和故事的浅易性。
选文的教育性,就是所选文段有一个健康而有教育意义的主旨,让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受到一次真、善、美的人文教育。其实不单是我市,其它各地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的选文,也都是比较注重其育人功能的。
如:龙岩卷:《父子性刚》——为人不能倔强固执,使气斗狠;要学会谦让谅解,要有宽大的胸怀。《于令仪诲人》——为人要有宽容、要注重教育方法。贵州省卷:祖逖北伐——把勤奋努力,不断磨练自己的精神用于自己的学习。浙江卷:《齐王筑城》——办事情,想问题,在考虑长远利益的基础上,也要考虑眼前利益。广东卷:《四知》——“贤能”或“才能”山东卷:《陈晋之读书法》——读书只有熟读牢记,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益。上述故事的主旨并没过时,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挑选诸如此类的阅读材料作考题,是一次很好的传统美德教育。
选文的浅易性,主要表现在选文的故事性强,有人物有故事;阅读量少,大多在百字左右;生僻字用注解、注音,使之化难为易,变深奥为浅显。
3、测试:注重字词的常见性和理解的整体性。
被测字词的常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该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常用,二是该词语在课内文言文中曾学过。如:08年的释词“市”,在《木兰辞》就有“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一句。09年释词“去”,在《岳阳楼记》中有“去国怀乡”一句。可见要求解释的字词几乎可从课内文言文中找到。
理解的整体性,一般从文章主旨的理解,人物性格品质的概括,事件前因后果的分析,读后谈谈启示等角度设题。这种命题走向,答案相对灵活,允许考生自主,是对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中“答案唯一模式”的否定,对今后的阅读教学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之,准确把握中考命题走向,考前复习可以少走弯路,事半功倍。但真想在考场上左右逢源,应对自如,还得靠平时的多读多思。多读几篇,厚积中有薄发;多读几遍,熟练中能生巧。
二、中考文言文复习的做法:依据上述命题走向,提出两条复习线索
1、纵线复习:从第一册到第六册的文言文。
展开全文阅读
在知识点方面,中考考查内容主要有:解释字词,翻译句子,对文章整体内容或对人物的把握等。从近几年中考的分值设置来看,文言文考查已向能力方面倾斜,但无论怎样变化都要紧紧抓住基础,利用课堂,利用教材,培养能力,通过练习得到巩固加强。即使课外的字词也是课内字词的迁移,学生也只有牢牢掌握课内才能准确地迁移到课外,手里有了金刚钻,才能去做瓷器活。
2、横线复习: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子、文言语段、课外文言篇目
注重课内字词的积累
初中阶段的课内文言文没有生涩难懂的文章,大部分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或相近,一般采用组词、换词的方式,学生可以自己疏通文意,因此掌握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就成了重点和难点,其中包括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所以同学们在平常的学习中一定要养成整理和积累的好习惯,准备专门的记录笔记:要注重平常的整理和积累。
例如,《核舟记》中的“高可二黍许”;《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五柳先生传》中“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隆中对》中“时人莫之许也”,这四篇文章中的“许”,意思各不相同。学生就应该把它们整理在一起,一点点积累下来。而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也不外乎课内的重点词和常见词的迁移。“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只要做好课内的功夫,课外自然水到渠成。
翻译需把握的特殊句式
中考语文课内外文言文还有对句子的理解和翻译的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要把握“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讲求抓住关键词,字字落实,不漏字词,不出现错字,同时还要顾及全句的意思,使语句通顺连贯。若直译不通,则用意译。须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想。
从近几年中考看,翻译句子往往考查特殊句式,所以除了用留、换、补、增、删、调、扩等方法外,学习中要格外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中考虽不考查古汉语特殊句式的专业术语,但要学会灵活运用,所以对老师强调的重点特殊句式也要经常整理记录,经常复习,把握规律,才能学以致用。
通过阅读来理解、记忆
近几年,特别从2009年中考来看,简答题只在课外文言文中考查,但是没有根基不会平地起高楼,平时课内的文章就不解意,到做课外阅读时必然不会分析,所以平时对课内文言文的思想内容的重视,是备考的第一步。
对思想内容的理解,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得到提升,这中间除了理解字词得以疏通外,“读”也是很好的方法,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如果能熟读,内容就更容易把握。也好尽快地在读熟的基础上,抓住关键的句子,从中筛选到题目要找的信息。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就是这个道理。而且读可以培养语感,然后熟练断句,断句正确,意思才能理解。
灵活多练,巩固积累
虽然不提倡题海战术,但适当的练习却非常必要。通过练习既可以巩固积累,又能寻找规律,归纳方法,达到灵活阅读、解决问题的目的。教材中的文言文,学生毕竟都学过,阅读起来肯定比较轻松,仅限于教材中的文言文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课本外也要找一些难度适中的文言文语段给学生练,最好可以分门别类,如记叙类,传记类,议论类等,在分门别类的同时寻找规律,进行归纳积累。如表现人物性格的词语有哪些,表达故事说明的道理的词语有哪些,分析人物在文中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通过他的言语行动来把握性格特点,再选用你所积累的合适词语。解答启示类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语文试题虽然变化多端,但只要细心挖掘,还是大有规律可循。
谢金
标签:
中考复习指导
九年级中考复习指导
浅谈中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安身立命少年书——重温民国小学国语老课本
下一篇:
韩寒回应“写作班子代笔”:悬赏2000万洗冤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