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1671
标签:
导学案设计
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乡愁》 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课前热身:阅读材料,思考:
1、春运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员流动。
2、赠台大熊猫取名为“团团”和“圆圆”。
3、中国的传统的节日中秋节和纯洁是团员的节日。
4、中国自古就有许多关于思乡的诗歌。
总结:
一、自主预习。
1、那人——初识作者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1950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于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对此,他在一篇散文中曾不乏风趣幽默地说:“大陆是母亲,台湾是老婆,香港是情人,美国是外遇。”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是他众多乡愁诗中最有代表性,也是流传最广的一首诗。
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大声地读、尽情地读吧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昂扬激越还是忧郁深沉? 在语速和节奏上应注意什么?
二、随堂练习:
四)细腻地品读。
1.这首诗歌的四个小节可以调换顺序吗?为什么?
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2.你投入了怎样的感情去朗读?(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种感情看得见吗?那么诗人是借助什么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
3.体会“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表达效果。
4.小结。
5.再读诗歌,寻美。
《乡愁》诗歌很美,美在--------
(1)从整体结构看,A美在整齐划一的结构上。
B美在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上。
(2)从构思立意看,C美在从小到老的时间顺序上。
D美在身处各地的空间变化上。
E美在托物寄情的比喻形象上。
(3)从词句运用看,F美在数量词的运用上。
G美在叠词的运用上。
(4)从思想感情看,H美在每一节诗都是一幅凄美的图画上。
I美在主题的逐步深化、最后升华上。
3
三、课后拓展:
丰富地想象。(MTV制作大赛)
要求:结合自己的理解,任选一副画面,选好背景音乐,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画面描摹出来。先小组同学合作,然后向全班展示。
背景音乐:
画面:
解说:
欣赏余光中的《乡愁四韵》。
(六)诗意地仿写(小试牛刀)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用具体的事 物为"乡愁"打个比方。
例:乡愁是一枚青橄榄,苦苦的、涩涩的,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
--------------------------------------------------------------------------------
四、师生活动:
学生心声:老师,我还有以下问题不懂,请指教:
问题一:
问题二:
教师关爱:请 日 时,到 来,老师给你讲解。
吴维杏
标签:
导学案设计
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乡愁》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我爱这土地》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下一篇:
《祖国》 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