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542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三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红楼梦》选读之《黛玉葬花》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三选修)
教学目标
1、结合高一已学的《林黛玉进贾府》,通过重点赏析《葬花吟》,分析黛玉性格
2、结合林冠夫的《黛玉葬花》和舒芜的《两次葬花》加深对《红楼梦》高超艺术手法的理解。
3、学习通过心理描写的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重点 赏析《葬花吟》,分析黛玉性格
教学难点 通过《两次葬花》的对比,加深对《红楼梦》高超艺术手法的理解
学法指导 自读、研讨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黛玉葬花》视频导入(40分钟)
教师总结:黛玉葬花是黛玉性情的描写,这一段也为读者刻画出一个美丽如花,清洁自爱自怜的形象。 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她把花比喻成自己,把贾府乃至整个封建社会比喻为污淖,她不甘沉灭,又无力摆脱封建恶势力。怜花就是怜自己,她看到鲜花的凋零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将来。
二、检查预习情况(《导学案一》)
三、问题探讨:
1、简述黛玉葬花的故事情节。
明确:黛玉担心宝玉受贾政的责骂,晚饭后特意去怡红院看看,却因晴雯生气不给开门,黛玉吃了闭门羹而闷闷不乐,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有说有笑,更生误会,不由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第二天在沁芳桥畔因满地落花勾起无限伤春愁思,感花伤己,含泪葬花,借落花悲叹自己的命运,并写下《葬花吟》。不想宝玉听了竟恸倒在山坡之上,两人之间又是负气、解释、剖白、决绝……最后又一次言归于好。
2、葬花词是《红楼梦》的重要诗词,你是怎么理解的?它在书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诗歌并非一味哀伤凄恻,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则是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热烈追求;“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当然,《葬花吟》中也有浓重的消极颓伤的情绪。
3、试分析林黛玉的葬花词有哪些言外之意?(教参P33)
明确:(1)有黛玉身后憔悴、“泪尽夭亡” 的暗示,还暗示了死亡的时节以及死时的寂寞等情况;(2)超越黛玉个人借花喻己、葬花自悼的具体意象,暗示大观园女儿“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共同悲剧归宿。
4、简述黛玉第一次葬花的原因 。
明确:黛玉认为宝玉想把落花送入池中的做法不妥,因为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会糟蹋花,于是两人一起将花葬在黛玉原来的花冢里
4、阅读《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比较两次葬花的异同。(课本P34)
明确:教参P35
四、拓展:
“花”在中国文学中具有很丰富的象征意义,列举一些你熟悉的用“花”的形象传情达意的诗句并加以解释。
(见教参P36)
五、推荐文本:
读本《寂寞联诗》
《香菱学诗》
六、完成“巩固案”
板书提要
教学反思
李艳丽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三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红楼梦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红楼梦》选读之《黛玉葬花》 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三选修)
下一篇:
《红楼梦》选读之《贾府概况》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三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课程名称:
高中议论文快速构思(40分钟写满800字)
课程形式:12节课,14个word文档打包下载
是否收费:收费
有需要的,请添加尹老师微信13958889955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