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660
标签:
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月迹》 学案设计(苏教版七年级)
教学目标:1、扫清字词障碍。 2、梳理情节,了解文中所写寻月的全过程。
3、掌握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结构特点。 4、品味文章的语句,揣摩在表达意义上的作用,培养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积极心态。
教学重点:目标2、3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探究与讨论相结合
一、自主学习:
1、作者资讯:本篇课文的作者是当代作家、散文家 ,原名 ,陕西 人。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 》《 》,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满盈( ) 袅袅( ) 嫦e( ) 屏( )气
倏( )忽 掬( )着 酥酥( ) 面面相觑( )
粗糙( ) 铁锨( ) 争zhi( ) 纠缠( )
二、整体感知:
1、梳理情节脉络:请根据课文的内容,将下面的提纲补充完整。
(1)盼月
镜中看月
院中望月
(2) 月 杯中“ ”
河中寻月
见月
(3)议月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是按什么顺序来记叙的?
三、合作探究: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要以“月迹”为题?写孩子们寻月,有什么深刻含义?
展开全文阅读
2、本文中孩童的群像刻画的十分到位,但“奶奶”这一形象也绝不可或缺,这一形象在文中有何作用?
3、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那么本文的“形”和“神”各指什么?
四、品味赏读:
1、作者在第三段写月亮时使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试举出例句加以说明。
2、课文最后一段在结构有什么作用?开头写”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而结尾却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这是为什么?
展开余文
3、本文中心:
课堂练习:课后习题
学完本课你最大的收获是:
韩云生
标签:
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月迹》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学案设计(苏教版七年级)
下一篇:
《古诗二首》及《周总理,你在哪里》 学案设计(苏教版七年级)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