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797  
标签:教学论文
网络时代语文教学的思考


      淮阴师范学院

      网络教育(E—learning)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广阔的学习世界,并为任何愿意获取知识的人提供了学习的权利和机会。这种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正在改变着人们传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它既给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与动力,也给我们的从教者提出了一个新鲜的课题——传统的课堂教学如何面对信息化社会的挑战。

      一

      就语文教学而言,它的确从网络中受益匪浅。综观近年报章所载,网络为语文教学带来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突破:

      首先是教学模式的突破。出现了诸如个性化语文学习、交互式语文学习等教学模式。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汇集大量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学生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学习语文教学领域的最新知识,并能得到专家提供的“个性化”的教学指导;语文教学的内容、教材、教学手段及考试等,都可以因人因需而异,充分实现语文的个性化学习。同时,网络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及其它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先进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可以模拟现实环境;甚至师生无须见面,就可以利用网络讲座、E—mail、BBS等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

      其次是教学内容的突破。网络巨大的知识容量为语文教学内容拓展了无限的空间,学生的学习范围已不再局限于那好几年甚至数十年都一成不变的教材。从课堂学习,到课外阅读,只要鼠标轻轻一击,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各种美文名著,精采句章,任你纵横捭阖,尽收眼底。

      再次是教学时空的突破。网络使教学活动由课堂扩展到了课外的家庭、社区等任何信息技术普及的地区;同时也使学生可以在四十五分钟以外的任何时间进行上网学习。 

      二

      “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不仅使教学的内容得以充实,也促使着教学方法及手段的不断改革……但如果把电脑及其网络视为解决我们教育问题症结的灵丹妙药,这显然是不科学的” ①。当许多人对今天的应试教育深恶痛绝的时候,网络的出现就象一根救命的稻草,以至于有人断言,网络可以救语文教学于“水深火热”之中。网络固然促进了语文教学的发展,但我们真的到了需要网络来扭转“乾坤”的地步了吗?不容我们不对此作出深刻的思考。

      思考之一: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否过时?

      “语文代表一个国家的精神、思想、人文底蕴”②。唯其如此,语文教学才体现出有别于其它学科的特点:它更多的注重学习中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情感的交流,注重以真情感染读者,以形象唤起美感,以意境领悟主旨,以培养语言意识和语文习惯为目标。只有在教学中把握好这些因素,才能叩击学生的心弦,点燃智慧的火花,使其产生求知的欲望,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特别是古诗词的学习,那“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涩,“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婉,这其中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是网络难以演绎的。一个好的课件也许可以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但它哪里比得上眼前老师一段深情并茂的优美的朗诵?哪里比得上师生之间共同的研读与欣赏来得真切?作为一种教学手段,网络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决不是主要作用!

      如果我们细细研究不难发现,大多数网络时代所谓新的教学模式,都是基于传统教学模式这个发展平台的。从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到个性化、交互式等语文学习,乃至一些激进的理论家所认为的:“学校教育将会消失,教师的地位不复存在,因为互联网可以实现最大规模的远程教育,互联网就是一位全知全能的教师。”③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无数次的实践的检验。在我们未能确定网络教育的“巨大价值”之前,匆忙之间去否定业已成熟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明智,更不现实!

      思考之二:语文教学的内容能否丢开课本,依托网络?

      现有的语文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尽管有值得商榷之处,但这些课文毕竟是经过了多年教学实践的检验,为绝大多数专家、学者和教育实践者所认可的!其中许多篇目是古今中外优秀文学名著的代表与典范,可以让学习者读一而知十,触类旁通,融贯中西,既了解了中外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又提高了文学修养,造就了科学的态度与人文的精神。这样的教材即使有弊端,还不至于到被网络淘汰的地步。

      放眼今天的网络,它虽然为我们拓展了阅读的空间,但网络的不可控制性造成的泥沙俱下的局面,使得不少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的作品充斥其中。如一些缺少语言锤炼的原创文学,带有明显错误思想的信息垃圾,甚至那些充满自然主义描写的色情小说等。在网上,你能阻止学生读《金瓶梅》吗?他们能用自己的是非观、人生观去判断《肉蒲团》的艺术价值吗?我们可以提醒学生去回避这些东西,但我们无法始终控制着他们的行为。一旦让他们到网上“任意东西南北流”,后果是极其可怕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把用健康的文学作品教育青少年的重任交给网络,“吾未见其明也”!

      退一步说,即使网络满足了阅读的需要,写作训练怎么办?是通过聊天学习写作?还是干脆放手让他们用自己的“激情”去搞一些网络文学?而语文教学还应当包括“听”和“说”的内容,网络又如何来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学习呢?

      遵循习惯已久的东西,人们常常谓之“因循守旧”,并要想方设法的加以改革。但因此而否定课本,肯定网络,无疑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思考之三:基于网络的语文教学如何解决德育教育?


展开全文阅读
      语文教学不仅是字、词、句、章的学习,更要通过内容、思想、人物形象、社会意义等,对青少年进行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教育。小到文明习惯举止,遵守社会公德,大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最终使青少年形成健全的人格、文明的行为与习惯、良好的思想品德,这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重任之一。

      这种教育应当是面对面的,不一定要长篇大论,有时三言两语,有时一个动作,甚至一个表情,一个眼神,都能使师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交流,建立彼此的信任与关爱,进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尽管这种教育方法看起来有点象灌输,但就思想教育而言,“给学生进行必要的‘灌输’还是必要的”④。而一旦将语文教学放到网络中去,德育教育无疑将会显得“无能为力”:首先,失去了德育教育所必须的合适的课文,有些网络文学本身就带有明显的封建思想和错误意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其次,没有老师的点拨与指导,学生一时又缺乏甄别能力,无疑使得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不断地积累和实践才能起作用。而网络中,聊天室的混乱,色情网站的泛滥,以及大量的信息垃圾却时时刻刻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报载“成都××中学高2003届1班同学在chinaren.com网站校园录留言簿上相互攻讦的主要内容竟是一些‘黄色攻略’、荤段子、性描写……其言词龌龊不堪、令人瞠目结舌”⑤。甚至有些学生长期沉溺于五光十色的数字化在线空间,不能实现客观现实和虚拟环境的角色转换,最终造成人格障碍和认知惰怠。这样的事情虽不代表全部,但有一起就足以为我们敲响警钟了!

      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的,其教育环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教育活动应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教与学两类活动在时间上具有共时性,随时产生交互作用,而且需要长时间潜移默化的训练。因此,只有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各种教学活动的始终,并加强对网络德育教育工作的管理,才能培养出德、能兼备的跨世纪的有用人才。美国儿童电脑教学课程专家毛尔科维奇说:“先进工业国,如美国和德国,所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以为电脑可以代替教师。到了最近,他们才逐渐明白,人才是最好的教育工具!”⑥

      思考之四:网络时代语文学习价值评判的标准是什么?

      网络教育的应用,毕竟不是一个人、一所学校、一个区域的事。我国幅员辽阔,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网络的普及率和使用率也不相同,语文教学中对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的程度也大有区别,这种“数字分化”使得教育分化日渐突出。对那些无力染指键盘者,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学生,网络的“未知的恐惧”(fear of unknown)有时还会使人对网络产生敌意,甚至是抗拒的心理。在这种不平衡的状况下,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语文学习的好坏?评价的基础又是什么?以是否进入过网络为标准?以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运用的多寡为标准?以能否使用一、两个时髦的网络名词为标准?还是以作文中出现的一些数字式的网络符号为标准?

      当我们对传统的语文教学进行思考,力求寻找到一个能够促进教学相长的突破点时,显然不能把目光仅仅停留在网络上面。技术带来的是手段的突破,而手段永远不是目的。语文教育遭遇到网络,首先需要认清的也是这一点:网络仅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更不应该是评价的标准。或许我们今天还不能预言未来的人们是如何乘着电子技术的快车进行信息的传承和交流,但语文本身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作为人类思维的外壳,作为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标志性特征,它的载体永远不会超越它本身。因此,语文教育的任务与标准决不会因为网络的介入而动摇。网上阅读也好、网络课程也罢,充其量只是语文教学的补充。语文教育中的听说读写能力、语言意识和语文习惯的培养才是语文学习评价的最终的标准。在这样的标准面前,有无网络,是否使用过先进的教学手段都将一视同仁。

      三

      教育要使人走进网络,同时也应当使人能走出网络。今天,在网络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了质的飞跃的惊喜之余,许多学者都对网络进行了冷静的理性思考。德洛克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提出:“教育应该帮助人们与传媒和信息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⑦,更有学者认为“人们更应该使教育回归生活,重视现实生活教育,面对面的教育是永远不可消灭的”⑧。因此,我们必须厘清观念,摆正语文教学在传统与网络之间的位置。“探索面向现代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教学问题,为我国未来教学工作探讨和创造出科学合理、优质高效的新模式,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开拓性事业,是一项创造未来、保持教学体系生机和活力的事业”⑨。那么,我们今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适当借助网络,拓展阅读与写作的空间,丰富知识面;进而在实践中探索并建立网络时代语文教学的新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语文教学沿着健康的道路向前发展!

      注:

      ① :宋德如《信息网络‘网’住了什么》 《教育发展研究》2001/1

      ② :蒋泥《语文教育的尴尬和危机》摘自中学语文网 

      ③ :《网络时代的语文教学》 K12虚拟社区 3月9日讨论记要

      ④ :谈松华《新时期德育的若干特征》 《中国教育学刊》2001/2

      ⑤ :陈雪 谭骏《谁来抓管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四川青年报》 2001-03-23

      ⑥ :章明《电脑教学:你的神通有多大》 《教育时报》1998/8/19

      ⑦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教育科学出版社52页

      ⑧ :鲁洁《网络时代走出异化的洞穴》 《北京教育》2000/2期

      ⑨ :王本陆《时代挑战与教学问题》《中国教育报》2000/10/7/4版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楚州校区

      通 联:淮安市楚州区东长街6号

      邮 编:223200 hastuwyy@pub.hy.jsinfo.net

      
标签:教学论文 网络时代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01年北京大学录取名单
下一篇:录取比例100:1 学子为何争叩艺术院校大门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