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112  
标签:教学论文
寻求文与道的最佳结合——关于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的几点思考


山东省宁阳一中  魏伯河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处理好语文教育(文)与思想教育(道)的关系,是一个争论已久但至今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几十年来,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一直摇摆不定,有时强调了“道”,语文课便上成了思想教育课,语文教育被挤到一边;有时强调了“文”,语文课又上成了纯粹的语言文字课,思想教育被置之脑后。不少人认识到并提出应该“文道统一”,这无疑是正确的主张,但怎样实现“文道统一”,把语文教育与思想教育恰当地结合起来,却一直缺乏深入的探讨,没有成熟的经验。因而强调“文道统一”,又出现不少“穿靴戴帽”、“贴标签”、 硬性灌输的现象。笔者1990年春在某一省重点中学听课,课的内容是复习《唐诗二首》、《孔雀东南飞》,执教者为了体现思想教育,硬性加入了学雷锋的内容,弄得不伦不类。据了解,这种现象并非个别,而是有相当普遍性的。

怎样实现“文道统一”?笔者认为,教师应自觉遵循有关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把思想教育寓于语文教育之中,力求达到“文”与“道”的最佳结合。



要做到寓“道”于“文”,实现“文道统一”,争取“文”与“道”的最佳结合,教师必须端正教学思想,从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高度,把思想教育摆到重要位置,在工作中体现有意性、同步性、随机性、持久性。

1、 有意性

 要以崇高的使命感,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思想教育。现在坐在课堂上的十几岁的青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到二十一世纪将成为社会的中坚。他们的素质如何,将决定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影响整个人类世界的命运。我们当然要努力发展他们的智能,避免出现“次品”甚至“废品”;我们更要努力培养他们的思想品德,避免出现“危险品”。作为“灵魂工程师”,我们要把学生的科学人生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等作为自己必须尽到的职责,努力把教书和育人一致起来。否则,即使书教得怎样好,也不能说全面完成了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2、 同步性

“文道统一”,不是机械地相加,而是有机地化合。我们知道,语文教材本身就是“文”(语文形式)和“道”(思想内容)的统一体,语文教学的各项活动中都不能排除思想教育的因素,因而,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应当而且完全可以渗透于语文教育之中,始终伴随语文教育的过程同步进行,似水乳之交融,如形神之难离。成功的语文教学,应该是既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了语文工具,又同时使学生得到了思想品德的反复陶冶和不断升华。为此,教师要充分重视教材内容本身的思想教育因素,充分利用教学过程本身的思想教育条件,在端给学生“一碗水”(语文知识)的同时,把溶解于其中的“盐”(思想教育内容)一并送上,而不应是在学生“喝水”的前后,让学生吞咽一把把的“盐粒”。

3、 随机性

语文学科和社会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早已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了。当今从事语文教学,应当树立大语文的观念,善于沟通课内与课外、书本与社会,注意联系社会实际。语文课内容和社会实际的直接间接联系,是不少人认为“语文难教”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辩证地看,这恰恰是渗透思想教育的一个十分有利的条件。所谓随机性,就是说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除充分利用统一教材进行语文教育与思想教育外,还应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恰当地结合社会生活的现实问题,引进报刊时文或热门话题(这些时文或话题可以由教师选取,也可以让学生推荐或建议。一般说来,后者比前者效果更好),让学生学习讨论,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视野广阔,反应敏锐,有较强的驾驭能力和相应的教育机智,善于由此及彼,巧妙联系,随机收放,因势利导,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避免变成教学上的随意性。

4、 持久性

    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是需要长期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思想水平的提高更是如此。学生科学人生观的确立,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培养,都需要以日积月累之功才能收根深蒂固之效。因而学生思想教育的任务应自始至终地伴随其语文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应充分认识这一点,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切实做到持之以恒。在实践中,认真探索科学规律,安排合理序列,强化具体措施,确保抓出成效。那种“冷热病”、“一阵风”的做法,是绝难达到预期目的,甚至会适得其反的。



    在语文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和方面,怎样渗透思想教育?这没有也不应该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它的内涵是那样丰富,每一个认真的探索者都会有自己新的发现。今就个人体会,结合一般情况,择其大者,略举数端。

    1、在启发学习动机时培养对祖国语言的崇拜

    要让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学好一门功课,必须经常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习动机。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我认为,不应只是大而无当的空谈,不应只是成名成家的诱惑,也不能只是语文实用性的介绍,还应突出地重视和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的崇拜”(苏霍姆林斯基语)。按照社会语言学的观点,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心照不宣的规范和共同行为方式,对祖国语言的感情是民族亲和力与自爱心的源泉之一,它可以成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并且可以激发出学生热爱祖国文化、掌握祖国语言的巨大心理潜能。教师应当用《最后一课》(都德)中韩麦尔先生那样对祖国语言的强烈感情去打动学生,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自豪感。事实上,正如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等单位负责人1991年3月31日在北京召开的学术座谈会所评价的,我们的汉字是科学、易学、智能型、国际性的优秀文字。有关专家并预期,二十一世纪将是汉字发挥威力的时代 。“多么美呀,多么精巧啊,我们祖国的语言!每一个字,每一个音节,都象是一个可爱的小精灵,只要你调度得当,它就能把你心里的最细微的情绪表达出来!”这是于是之《幼学记事》中的感叹。毫无疑义,学生一旦形成了对祖国语言的崇拜,不仅其爱国主义感情得到增进和升华,也同时为有效地进行语文教育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展开全文阅读
    2、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教材思想内容的作用

    阅读教学是渗透思想教育的主渠道。我们知道,好的书籍本身就是人生的导师。中国现代史上,很多进步青年就是在鲁迅等人作品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的。我们的语文教材,大都是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理应对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乃至世界观的确立、人生道路的选择产生深刻的影响。但过去,我们往往只在归纳“主题思想”时才涉及一点思想教育,而由于归纳后的“主题思想”又往往是干巴巴的几句套话,因而很难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要使教材的思教育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思想教育的脉络:设计教学目标时制定恰当的思想教育目标;范读课文时能声情并茂,把学生引入作品的情境;讲解课文时不仅讲疑难的词句,同时应注重思想内容上的关键点或闪光之处,还可以联系实际适当扩展;检查教学效果时不仅看学生对语文知识掌握的程度,还应结合检查对思想内容能否正确理解。如能这样,教材思想内容的教育作用当然会充分发挥出来。很难设想,《屈原列传》、《苏武》、《〈指南录〉后序》以及大量歌颂祖国山水的优秀篇章的成功教学,能不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也很难设想,《崇高的理想》、《〈呐喊〉自序》等优秀篇章的成功教学,对学生的人生理想和抱负不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样,教材中许多革命家、思想家、科学家和仁人志士的嘉言懿行,通过教师的成功教学,应该成为学生立身行事的规范和楷模。

    3、在写作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思想认识的引导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文章又是经过筛选锤炼和精心组织的书面语言,同样反映着作者的思想。学生思想认识上的许多模糊观念往往最易从作文中流露出来,因而写作教学中作文命题、作前指导和作后讲评是进行思想教育难得的良机。中学生尤其高中生的作文命题,应力求贴近现实生活,紧扣时代的脉搏,以有助于学生在思考和写作中认识的不断提高和深化。作前指导时,要注意对选材和立意的导向,尽可能使学生从正确的立场观点出发,认识、评论或表现社会生活现象。作后讲评时,对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错误思想倾向和模糊认识必须给予疏导和纠正。最近几年,“反弹琵琶”式的作文较为流行,对训练学生求异思维能力有一定作用,但引导不当,也会加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逆反心理”。因而对这类作文的命题、指导和讲评更应注意对思想观点的把关,不可无论什么“琵琶”都去“反弹”一番,以致变成“乱弹琴”。

    4、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近年来人们对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断提高,语文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更是日益丰富多彩,如文学社团活动、诗歌朗诵会、演讲会、读书报告会、文艺演唱会、作文比赛、社会调查、采访、参观、野游等,对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发展学生特长等有明显成效。学生在第二课堂尤其是涉足校外的活动中,接触到的是比课内更为广泛的社会现实,不庸讳言,也难免要受到一些消极的影响。我们当然不可因噎废食,限制或取消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但却决不可放松对活动中思想倾向的引导和要求。我们应当把第二课堂同样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事实上,健康有益的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形成正确的立场观点乃至人生观,确实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学生动情地阅读朗诵文质兼美的诗文时,当学生满怀激情地游历山水名胜时,当学生充满敬意地采访先进人物时,当学生兴致勃勃地参观工厂农村时,他们不仅会增长见闻知识,其思想情操也必然会受到熏陶和净化。反之,如果放任自流,听凭他们去阅读不健康书刊,收看黄色录像,或参与其他无益身心的活动,则不仅其思想会受到毒害,正常学习也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走上危险的道路。

                                 1991年

联系地址:山东省宁阳一中   邮政编码:271400

联系电话:0538—5620047

标签:教学论文 寻求文与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中国教育,面临入世该如何应对
下一篇:浅谈学生管理、教育中的有关问题——在临沂双月园学校的讲演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